APP下载

跨界邀请:语文课堂上的“大先生”与“小先生”

2019-05-13管晓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先生莫高窟跨界

管晓成

跨界学习离不开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发多元,获取知识的时间也更加自由。因此,每个人都可能是某一类知识积累掌握方面的学者或者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也可能是某个方面的小学者或者小专家。

另外,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突出的课程,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生物化学、风土人情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学科这种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特点给语文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同时,课文内容选择的往往是某一个领域知识的“点”,这不仅给持续的拓展和深入学习提供了无尽的空间,还指出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和路径。然而,回归真实的一线教学,由于学习时间与学生上网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课外持续自主学习往往停滞不前或者事倍功半。

因此,随着学校教育不断走向开放,交互和协同日益增多,为了让课堂教学的“点”持续生长,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最大效能,在语文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方面,很多学校已经打破“学校教师——学校学生”这种角色对象唯一性的传统教与学的模式,转向“非学校教师——学校学生”这种跨界教学模式,开始盛情邀请“大先生”与“小先生”走上讲台“授课”。

笔者在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就产生了如下的一些教学困惑:郑和为什么要远航?郑和远航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奇闻轶事?对当时的大明王朝以及之后的世界航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面六次远航和第一次远航有哪些异同?一般来说,如果我抛出这些困惑,会得到以下几种回答:1. 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閱资料。(试问:怎么查?到哪里查?学生有时间吗?)2. 没必要,把课文上完就可以了。(试问:有效的教学难道只是就课文讲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喜欢语文课、热爱语文难道没有影响吗?)3. 老师自己查阅资料,查好了分享给学生。(试问:教师的资料查阅准确和系统吗?资料的搜集取舍能行之有效吗?分享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喜欢吗?)

笔者最后的决定是:寻找专业的人才走上讲台,给学生当一次老师,因为只有专业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最终,笔者邀请到了南京宝船公园的一位负责人进入课堂。他没有让我失望,除了知识本身的系统和准确之外,他还讲述了很多网络上查阅不到的资料内容,这就弥补了非专业的我们查阅资料可能出现的知识断层以及准确度不高的缺陷。同时,由于宝船公园经常接待学校参观,因此对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非常了解,所以他的讲解过程除了配上了形象化的音乐、视频、图片之外,还将神奇有趣的故事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相结合,甚至补充了一些情节曲折、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使得整个课堂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悄然融合,给学生带来轻松又丰富、活跃又深刻的精神体验。后来,很多学生还以《一节特殊的语文课》为题,写出了这节语文课带给自己前所未有的独特感受。

除了“大先生”跨界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兴趣广泛、能说会道的“小先生”,他们就是自己班级和整个学校中的学生个体。由于他们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与同学们一致,所以在讲解上更容易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共鸣。这些“小先生”从“学生”跨界成为“老师”,可以为语文课增添别样的亮色。我们班的王一诺同学暑假去了一趟大西北,她和家人又特别迷恋莫高窟的壁画,所以在甘肃敦煌玩了五天,竟然在莫高窟就呆了整整四天。她和家人不仅拍了很多照片,而且对导游的讲解还进行了录音,她本人回到宾馆后画出了“‘一诺版莫高窟洞穴游览路线图”,同时写下了多处壁画、彩塑的历史成因和观赏心得。得知这一切的我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就盛情邀请她走上讲台,做一次“小先生”给同学们上课。当然,课前我认真地指导她进行属于她负责的教学内容的备课,她把自己的见闻感受,以及自己课外对莫高窟的研究心得融进了教学内容之中。在她为同班同学“上课”的过程中,一旁的我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思考:其一,第一人称视角的带入式教学实在太强了。以前我也多次教学《莫高窟》,但无论怎么钻研教学,总感觉理性分析的味道比较足,与文字之间终究有隔着的感觉。原来,对于这种描绘实地实物的课文,如果教师能够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一下,备课时就能够赋予文字多一点温度,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就会多一份真实情感的流淌与传递。王一诺同学恰好弥补了我长期以来的这一缺憾。她真切的经历,让所有同学分享了课文和网络中没有的那种真实,她为莫高窟写的文字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她对莫高窟的热爱。因此,她将莫高窟的美用课文描写和自己体验相融合,向同学们娓娓道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使课堂散发出蓬勃的生命气息。其二,儿童有时候是同伴最好的老师。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会深深地感染同伴。就像这节课,王一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全班同学收获了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非常具有说服力。同时,随时用文字倾泻于笔端,不正是语文学习强调的运用吗?而且,学生给学生做老师完全没有距离感,甚至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还能感受到他们常常拥有超越成人数倍的耐心。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鲜明地彰显出“知识的跨界”理念,这为我们探索语文学习的跨界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多样的路径。当然,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大先生”和“小先生”带来的语文跨界学习,是协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更生动、更丰富、更有效,不是让我们拱手让出自己的教学阵地。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恰当合理地运用。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在《礼记·学记》中提出“能者为师”。今天,我们要善于发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儿童言语思维的“能者”,邀请他们跨界进入语文课堂,成为儿童的“大先生”与“小先生”,给语文课堂增添新活力,为儿童锤炼言语新思维。

猜你喜欢

大先生莫高窟跨界
跨界
跨界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做“大先生”,让人格魅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大先生》剧本分析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大先生”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