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家装:是金饭碗?还是泥饭碗?
2019-05-13希鸥
希鸥
互联网在家装行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步减退,并且对家装行业现有的痛点和难题无法进行深度而彻底的改造。互联网家装简单地去中间化、流量思维、环节产业化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最终决定了互联网家装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中国的家装服务起步较晚,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初期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准入门槛也不高。严谨地来看,一个家装项目,涉及团队包括品牌商、中介、施工团队、水电、木工、瓦工、油漆工等,涵盖前期设计、主体改建等流程。不过传统的家装主要由设计师牵头,一手包办了项目的落地实施。
在松散的竞争环境里,装修行业滋生了多年的陋习。即使行业内有新参与者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家装公司们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营销竞争,而真 正业务品质的提升却乏善可陈。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借助互聯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通过去中介化、去渠道化及标准化,优化并整合装修产业链,颠覆传统装修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家装,使得传统家装价格透明度低、工期冗长等缺点日益突显。
互联网装修的三板斧
互联网装修的特点被业界人士俗称“三板斧”:
第一,信息透明化。这点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装修公司利用业主与供应商信息不对称而赚取高额中间差价,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弊病的直面清扫。让业主对材料和装修流程更清晰更信任,提高装修效率,也是对装修质量的有效督促。
第二,价格平民化。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装修的价格相对传统家装更有竞争性,由于整合了多方资源,价格更低廉,于业主更有吸引力。“暂时不考虑盈利”的惯用语句也是很多互联网装修公司CEO的频出金句。
第三,流程网络化。一般品牌互联网装修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网络管理系统,集设计,施工,管理,采购,售后等装修流程为一体,对项目进行分配,实时督促进程,也有一些公司会建立微信群,将业主与设计师,项目经理,监理全部加入进来,实时沟通,实施讨论,让业主不到工地亦能对装修进程了如指掌。
目前家装市场上25?34岁的消费者占比 52%,为互联网家装的主要消费群体,用户属性由60后、70后为主,转移到以80后,90后为主。
这一群体的思维方式与消费习惯都与互联网有紧密的联系。这使得传统家装向互联网转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作为传统行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最后一块大型生活服务领域,互联网家装向着口碑意识加强、供应链完善、智能家居等趋势跃进,为家装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迎来井喷式地发展。2015年,用户思维导向的“互联网装修”迅速崛起,成为继中介模式后家装O2O的重要发展方向,爱空间、有住家装、蘑菇装修、惠装等几十个互联网装修项目宣布获得融资。
在这个炙手可热的行业里,在资本的扶持下,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潜在的独角兽公司—土巴兔(C轮)、齐家(IPO上市)、我爱我家网(C轮)、爱空间(C轮),但也还远未遇到增长的天花板。
2018年7月12日,以齐家网为业务主体的齐屹科技(01739,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齐家网今年1?4月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可以自主造血,其上市意味着风口过后的互联网家装并没有就此消沉,这个当初人人都看好的领域开始证明自己。另外,土巴兔也已经启动上市议程并提交了相关资料。
自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提出S2B(Supply-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的概念,像前文提到的那些互联网家装平台型企业巨头都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在资源、内容及流量等方面资源丰厚。但是,互联网家装行业就真的解决了所有原始家装的痛点么?
五大挑战仍待突破
即使互联网化是传统家装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横亘在家装行业的几座大山,依然是互联网家装平台绕不过去的坎。
一、行业本身的局限性
首先,家装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是造成互联网渗入困难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首先家装属于房地产的下游产业,那些大房企岂能轻易放过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往往在自己的集中采购环节形成了自己垄断的供应链,这种壁垒是不会轻易被打破的。其次,和餐饮、服装等消费不同,家装的高货值和重体验决定了消费行为不可能随时发生,频次低且要求高。
二、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足
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家装企业都主打“0增项”“环保”“品牌供应商”等口号,竞争激烈,差异化不明显。2015年初,由于资本热捧,涌现出200多个家装线上平台,发生了59笔融资,像土巴兔、齐家网这样的公司更是获得了上亿的巨额融资,也因此被称为“互联网家装元年”。而今年以来随着整个创投市场的收紧,又有大批实力不够的小企业扎堆灭亡。这些初创企业往往经验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有竞争力的服务。
三、线下服务能力差
由于无法很好地整合产业链及服务链,导致线下运营混乱,最终出局。一些平台对外宣称每天接单火热。但是是否有足够的人手来处理对应的订单?施工质量又如何?人力和服务如果无法跟进,用户体验是必然会受到影响,对于以“用户体验”著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无异于自砸招牌。且我国大多数家装线上平台都只能将工程外包出去,实际把控程度能否做到如宣传那样,此处存疑。
四、难以把控规模化运营
家装行业供应链涉及的产品品类繁多,初创的小型企业仓储、物流及施工软硬件支持不足,难以支撑施工规模化落地,成本无法压缩,线上平台的低价优势无法体现,打“性价比”的方式除了依靠资本的投入来烧钱以外,根本就难以为继。
五、互联网“双刃剑”的特性
互联网既给家装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限制了家装行业的改造能力。从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似乎已经是互联网的最终归宿。当一个外部技术彻底与外部行业产生密切联系,并成为行业的一份子就意味着它的改造能力彻底下降。
互联网在家装行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步减退,并且对家装行业现有的痛点和难题无法进行深度而彻底的改造。互联网家装简单地去中间化、流量思维、环节产业化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最终决定了互联网家装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多流程、重落地等家装行业的固有特点让其发展并不是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家装”两种元素简单结合在一起所能解决的。
三大破局之法
总的来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家装亟待需要新的蜕变来迎合消费升级的需求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从平台模式向垂直模式转化
家装链条太长,信息过大,用户不懂装修,陌生消费,使得入住装修公司、工长、设计师及建材家具商等信息撮合的平台模式诞生,一定程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垂直模式与平台模式与的区别主要在于核心产品的所有权。垂直模式是对装修的一切向用户负责,专注于产品本身,同时也做交互、交易和交付平台。长远来看,装修信息撮合平台,虽然也想对施工有所监控,但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垂直模式是行业趋势,信息平台也得做得更垂直;整包产品是用户的需求,虽然10多年前也有整包,但不透明、增漏项多,无性价比可言。
二、渠道下沉,开拓三四线城市
渠道下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由目前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向市场尚未开发的三四线城市下沉,二就是在主动性上避免过去传统门店的等客上门,主动走出去往下游渠道滲透。
从2015年以来,大家都看准了一二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对线上服务的接受程度高,但红利再多也有被耗尽的时候,不少平台早已在一二线城市安营扎寨,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几乎已经被各大平台的门店瓜分完毕,竞争十分激烈。而此时我国两百多个三四线城市的购房热潮方兴未艾,家装需求逐年增加,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这一块市场的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以新技术来推动家装产业化,从而实现家装行业效率的再度提升,流程的再度优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无法改变的流程和环节将会在它们身上找到注脚。比如,我们能够利用智能科技的手段将家装行业当中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流程和环节交给智能机器人来完成,从而实现家装效率的提升。施工工人则能够针对业主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家装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除了施工标准化与个性化统一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来强化家装行业不同流程和环节之间的融通,真正将家装流程和环节之间的壁垒进一步缩减,从而实现家装行业的真正融合与提升。
在经历了互联网家装的蓬勃发展之后,家装行业的科技化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等新技术的不断推进,家装行业的发展将开启全新的发展历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家装时代或将真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