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人、叙事类文体教学之我见

2019-05-13孙庆博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灰雀钱学森品味

孙庆博

一、抓线索,理结构

线索,就是比喻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文章线索像一条线一样,把文章的材料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其能够集中反映文章的中心。记叙文的线索有如下几种:以人为线,以事为线,以物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等等。当然,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根据主次,我们把它分为“主线”和“副线”;根据清晰程度,我们把它分为“明线”和“暗线”。

抓住了线索,文章的结构就很清楚地呈现出来了,内容也能很快地概括出来了。如《灰雀》这篇课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课文。顺着这条线索,我们会发现课文依次写了这几块内容:“列宁树下望灰雀”“列宁向男孩询问灰雀的去向”“列宁在树下再次看到了灰雀”。有了“灰雀”这条线索,文章看起来层次特别清楚,文脉非常贯通。

抓住了线索,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就是以时间为线索的。课文有四个时间词:“1940年的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抓住了这条时间线索,就能很快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体会到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友情在不断加深。

二、读细节,悟内涵

细节,指的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情节的细致描写。鲁迅先生认为,好的细节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描写在凸显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1. 细节在肖像描写中。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如:“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这是《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中,开篇对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的肖像描写。朗读体会,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美丽、可爱和充满着灵气。

2. 细节在动作细致描写里。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可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掌声》一文对英子演讲前一段动作描写:“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透过英子“头低了下去、慢吞吞地站、一摇一晃”等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英子的孤独、自卑及紧张、害怕的心理。

3. 细节在真情的言语对话里。“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抓住语言描写,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就能感触人物的性格、品质。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这是《尊严》一课中,逃难的哈默与镇长杰克逊大叔见面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杰克逊大叔的心地善良和哈默决心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的尊严。

4. 细节在环境的烘托中。红花还需绿叶衬。为了烘托人物,展现情节,作者在文中会对事情发生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例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中,就通过对古寺的破败、月色的变化、山间环境的恶劣来凸显李时珍不怕困难、为民造福的品质。《詹天佑》一课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艰险和社会环境的恶劣这些细节描写,来展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关注了细节描写,就能体会到文章的情与意,品味文章丰富的内涵。

三、品语言,丰感受

叙事性作品的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它由人物语言和叙述性语言两部分组成。由于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作品的语言也各具特色。例如:老舍的风格幽默风趣、雅白兼致;鲁迅的风格生动泼辣,极具讽刺。即使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也不完全相同。

品味文章的语言,就是要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的精妙,引导学生能够穿越语言的丛林,浸润在语言的温情中,通过咀嚼、品味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1. 品味语言,要学会在阅读中还原。阅读教学首先做到“披文入境”,即通过读书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生动可感的画面,进而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如教学《三顾茅庐》一课: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隆中那秀美的景色,体会到景物描写的作用,而“卧龙”一句更是一语双关,让我们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美好。

2. 品味语言,要学会在情境中品味。阅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外,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要“披文入情”。通过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丰厚对人物的认识和感受。在品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语言表达的情景,这样才能准确地捕捉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意思和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如《钱学森》这篇课文,作者两次描写了钱学森的语言,这两段话都表达了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联系课文的语境,我们知道第一段话是在钱学森赴美留学后,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还享受着美国给予的优厚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下说出来的。第二段话则是在祖国刚解放,处于“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艰难情况下说出来的。联系语境来理解,学生对钱学森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就会慢慢加深。

3. 品味语言,要学会在转换中比较。如果阅读教学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那就失落了语文的本体。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是如何把作者的“意”与“情”精妙地表达出来,要让学生发现言语表达的奥秘,其中“转换比较”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第八次》一课中,写王子布鲁斯一连打了七次败仗且受了伤,对这场战争,几乎失去了信心。当他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结网的情景: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引导学生复述内容,还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结了断,断了结”的语序进行前后调整,让学生与原文比较阅读,看看哪种表达更好,并说说理由。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认为还是文中语言文字表达好,这样更能看出蜘蛛结网的坚定信念,更能看出布鲁斯王子的不灰心、不气馁的意志品质。

四、抓写法,促迁移

崔峦老师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要“教会学习”,课堂中就必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释词、解句、读段、学篇的方法,掌握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最终形成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掌握了写法,发现了言语表达技巧和奥秘,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写人、叙事类记叙文的写法很多,我想简要谈三个方面:

1. 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要新颖,能集中表达中心。研究记叙文中写人、叙事的文章会发现。有时候描写一些重要的人物,不一定非要以大事、要事来凸显,而是可以平常的小事来展现。例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中,就记叙了大文豪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邂逅的故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中,就描写了爱因斯坦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2. 表达方法。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法有叙述和描写,兼有一些说明、抒情和议论。叙述重在对人与事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表述。例如:《维生素C的故事》,就把哥伦布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凶险”以及船员起死回生,最后发现了“维生素C”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故事。描写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就其描写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点面结合的描写等等。学习《大江保卫战》一课,就可以从中学到“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而引导学生迁移到描写一些體育比赛的场面上去。

3. 构思方法。文章的构思方法很多。像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埋下伏笔、巧设悬念等等。就其叙述的顺序,又可分为正叙、倒叙、插叙等等。例如《艾滋病的小斗士》一课,作者运用的就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而《钱学森》一课,作者则是运用倒叙的写法。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切忌在语文知识上兜圈子。一定要因文而异,找准语言的训练点、着力点,在运用中习得方法,提升学生的读写技能。

猜你喜欢

灰雀钱学森品味
品味“莓”好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白云和小灰雀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