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开展 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019-05-13马丽铭
马丽铭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逐渐重视起来。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生涯规划教育上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情况大不相同,甚至差距明显。2018年,广东恩平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正式启动,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呈现出各种问题。对恩平部分高一高二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高中阶段有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涯规划;高中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0022-05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
广东省作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试点省份,目前还未出台正式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但是2021年广东的高考将不再是“3+小综合”的模式已经成为共识。高考的改革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生可以自主根据实际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然而,选择范围的扩大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很多学生对自己缺乏相应的认识,不熟悉大学的专业设置与高中各学科的联系,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不太清楚未来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至于在选考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焦虑和无助。而生涯规划教育正好契合了学生的需求,可为学生的人生规划作出初步的指导。
舒伯将人的生涯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1]。舒伯指出,15~24岁这一时期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职业的黄金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生涯探索阶段初期,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对自我的能力、角色职业进行探索,并最终形成合理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规划,最终实现自主性发展。2014年教育部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结合生涯发展和教育理念,学生的自主发展更加强调自主性,即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在學习、生活,以致职业生涯过程中自主选择,自主规划。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推动高考的改制具有重要的影响。面对高考改革方案,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策划和准备[2]。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作出关键的判断和选择。面对高考,学生必须具备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对自我的个性、能力、兴趣等各方面有明确的认识,清楚地认识学习与未来的关系,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并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为个人未来适应社会、幸福生活作好充分的准备。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恩平市高一高二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为了解广东省恩平市高中生生涯规划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等形式,对恩平部分高一高二学生及教师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是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学生问卷)。该问卷是郭兆年、汤林春、谢玲玲[3]在收集文献的基础上,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利用统计分析的主因素法,抽取了“自我认知”“教育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抉择”和“生涯定向”五个因素,可以解释整个变异的53.44%,信度系数为 0.77。
自编个体访谈提纲,包括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困惑以及自己的职业展望;也有针对教师对象的访谈,主要包括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等方面。
2.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部分,抽取恩平市第一中学、恩平市恩城中学、恩平市独醒中学三所学校高一高二学生(高三学生不参与本次调查)311人,发放问卷311份,回收31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98.06%。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个体访谈部分,以上三所学校的心理教师、班主任进行个体访谈。具体被试情况如表1所示。
3.调查结果
(1)男女生生涯规划各维度的差异
由表2可知,男女生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抉择、教育认知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只有在生涯定向维度,男生的生涯定向显著低于女生的生涯定向(p<0.05),这表明女生似乎更清楚未来自己的职业定向。为了更直观地认识恩平市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整体趋势,表中还列出了郭兆年2008年研究的具体数据m,m为郭兆年研究结果中列出的男女生在生涯规划各维度的平均分。通过直观的对比,尽管两个研究在时间上相差了十年,但是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定向上,本次调查的学生整体水平均低于比较群体。这说明,学生在生涯规划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般,学生的生涯规划各方面不容乐观。当下,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生涯该如何定位,对社会职业的类型、内容、要求等方面知之甚少。在开放式调查中发现,仅有3.0%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收集有关职业方面的信息,并能从个人的能力、个性特点对自己的未来生涯作出较为清晰的展望;48.0%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的想法,也不清楚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49.0%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作简单的设想,但是他们更多考虑的仅是职业的待遇和福利等方面。各种数据表明,当前我们的生涯规划教育形势严峻。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为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水平作出进一步努力。
(2)学生生涯规划整体的年级差异
由表3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抉择、教育认知、生涯定向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生涯规划各方面的整体情况相似。尤其是在职业认知、生涯定向上,两个年级得分都很低。这也表明,两个年级的学生都不太熟悉当今社会的职业类型,对职业的内容和特点、要求等方面的认识普遍偏低;学生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定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开放式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学习比较盲目;有学生表示对目前学习的意义产生质疑。表中m为郭兆年的相应的研究数据。
(3)不同成绩排名学生在生涯规划各维度上的差异
首先,对不同成绩排名组的学生在生涯规划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维度显著性均大于0.05,这表明不同成绩排名组的学生在生涯规划各维度上方差齐性,可以进行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本次调查将学生按照成绩排名分为三组,分别是靠前(n=79)、中等(n=152)、靠后(n=73)。由表4可知,不同成绩排名组的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抉择、生涯定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自我认知维度上组间差异极其显著(p<0.000)。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自我认知上,成绩靠前的学生明显大于成绩中等的学生,也同时显著大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这说明,学生成绩越好,自我认知水平越高。在教育认知维度,不同成绩组的学生也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事后检验显示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在教育认知上显著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在教育认知上差异不显著。在开放性调查中,发现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均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扰,如學习困难、偏科、学习态度消极、信心不足等问题,这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教育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更为主动,也更能合理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学生的整体自我认识和教育认知相对较高。但是总体而言,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其生涯规划整体均处在较低水平,所以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8年,恩平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正式启动,很多学校也开始把生涯规划课列入学校教学的日常计划,安排相应的人员承担课程的教学,学生也有了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教材。但是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地方教育相对滞后
在2018年的恩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活动中,就有教师提到目前的生涯规划教育存在极其明显的地区差距,学生虽然有了生涯规划教材,但是教材内容忽视了地区的差距,也人为地拔高了学生的生涯认知水平。这位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其实就是目前生涯规划教育不得不面临的严峻现实。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从未接触过类似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很多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的生涯启蒙教育,而且效果显著。而我们在这一块几乎还处于空白阶段,教育的相对滞后也给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学校重视不够
有研究表明,大众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4]。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空间载体,学校的认识决定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从实际的调查结果来看,有部分学校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关课程,但是仍有学校并未开设相应课程。生涯规划教育课被其他科目和活动挪用课时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也反映出,无论是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对生涯规划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即使是在新高考改革的严峻形势下,学校对于新高考政策的解读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未能切实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导致目前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边缘地位。
(三)分工不明,教学安排不合理
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安排上,很多学校出现分工不明的现象。有的学校将工作安排给心理教师,也有的安排给政治教师,还有的安排给班主任。但无论安排给谁,科任教师均以兼职的身份承担教学工作,在无法兼顾学科教学和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两方面工作的情形下,很多教师对于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工作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态度,这也影响了教育的实际成效。有部分学校虽然安排了生涯规划课,但教学安排不合理,导致班级授课在时间上产生冲突。这也造成了目前生涯规划教育的混乱状态。以恩平市第一中学为例,学校有两位心理教师根据学校的安排承担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学,但是他们的工作很难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生涯规划课安排在同一时间,班级众多,而课时冲突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学校的分工不明和不合理的教学安排,严重阻碍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有学者指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校内推行的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依旧是校内的课堂教育[5]。由于对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相应的认识,很多老师将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学科教育、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生涯教育的内涵。生涯教育既不是学科教学,也不能等同于心理教育,虽然生涯教育的很多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合,但二者的侧重点有区别。同时,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仅限于校园范围内,很少有机会走进社会和企业参与各种实践,这并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另外,在教学内容上,有的学校一味照搬书本,并未能切合实际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这也降低了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四、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借鉴经验
学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生涯教育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学校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组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研究,通过学习和研修促使教师切实理解、把握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以及课程内容的要求[5]。生涯教育由来已久,有些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已是硕果累累。相比之下,恩平市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所以更有必要加强交流和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学校的生涯教育经验,而不是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开展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应增加对教师参加生涯规划学习和培训的经费预算,创造机会,组织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明确分工,合理安排教学
学校作为学生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依托对象,应主动承担责任,促进学生作出合理的、最佳的选择。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组建专兼职生涯教育队伍,形成以校长为机构直接负责人,专职生涯规划教师为主要承担人,兼职生涯教育教师为重要参与者的教育脉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加入生涯教育的队伍中。每一位教师均树立起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学业导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生涯导师、成长导师的观念[6],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的生涯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新任务,班主任作为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的主力,需加强系统性的生涯技术培训,并真正成为班级学生生涯规划的导师[7,8]。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安排上,需要考虑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化与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生涯规划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而从狭义上说,它是帮助学生确立生涯发展目标、进行生涯决策、寻找发展路径。因此,生涯教育不仅局限于职业领域,而是要涵盖与学生未来发展有关的方方面面[9]。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广泛,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依据将教育的内容分成了不同的部分,但整体而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生涯认知,即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对社会职业的认识、高校的专业设置等内容;其次是生涯探索,即学生自我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方面的探索;同时高中生涯教育还包括学生生涯决策的指导,即对自我职业生涯的分析和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最后是学生生涯准备方面的指導,即指导学生学会对自我学习、情感、人际、健康等方面的合理规划。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10]。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要根据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要注重各种形式的宣传,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联系历届校友,开设校友论坛,邀请校友现身讲学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使他们树立更为远大的人生志向。
(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
家庭教育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个性、兴趣等方面也是最了解的。而父母作为子女成长的第一引路人,父母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对于专业的态度、职业的看法和价值的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家长讲座,邀请有关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与家长交流,改变家长的观念,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和发展。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将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并鼓励家长参与到生涯规划教育的行列中。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及评价体系
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样,不能等同于学科教育,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评价方式,均无法复制学科教育的管理和评定方式,而是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价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当然,在教学的管理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集体备课和课后互评等模式,通过讨论,不断完善教学的开展。在课程评价方面,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班主任反馈、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判断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课堂参与程度和受影响程度等。只有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与成效,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甲针,陈如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班团体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30):17-20.
[3]郭兆年,汤林春,谢玲玲.高中生涯发展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9):49-51.
[4]李莉莉. 新高考下开展高中生涯规划的难题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4):31-33.
[5]郑凤良.基于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100-101.
[6]梅进德,郑彩亮.普通高中教师在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角色与价值[J]. 新课程(下),2018(9):224.
[7]韩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38-41.
[8]华伟. 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班主任的新任务[J]. 班主任之友,2009(4):4-5.
[9]朱凌云. 中小学生涯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0]胡忠瑜.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江门,5294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