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化句式,巧妆妙扮

2019-05-13毛永健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短句长句变式

毛永健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便是“有文采”。客观而言,界定一篇文章的文采,活用句式是重要的呈现方式之一。特别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分析性写作,由于整篇文章都在就事说理或者就理析理,语言极易滑入平淡无味的窠臼。为此,考生如果在高考作文中有意识地活用句式,熟练包装一些颇具亮点的语句,力争在作文的天空中植入一枚月亮,或者一轮太阳,或者璀璨群星,才会使作文灵动出彩,从而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比较匀称的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形同古代的骈偶句。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句子,其除了受主题的制约而外,几乎不被束缚。所谓整散结合,即指写作语言的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整散結合的好处是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富于变化,令阅卷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抒情和论证的气势,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落之美。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节选。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起伏绵延万里;长城陡,高耸直入云际;长城久,历经千年风霜。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崇高圣洁;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柔美动人。它像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东方。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日十四年的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的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文段以散句开启,通过引用俗语以导入“长城”这个写作对象,并对其历史沿革及功用作简要概述。之后,考生以三个整句并列,构建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排比句,从长城的“长”“陡”及“久”三个维度进行描摹,不但凸显了长城的独具特点,还增加了文章的雄浑语势。其后,考生笔锋逆转,以“吴哥窟”“巴黎圣母院”及“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三个对象与长城进行反面类比,并再次以排比的形式构成一组整句,进一步表现长城的与众不同,个性独立。最后,考生以一个比喻散句领起后文,以一组排比句从功用的角度对长城进行精神层面的评价性总括。整个语段融长短句于一体,骈散句结合,将长城的外形和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阅卷者面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美不胜收。总之,在高考作文中,使用整散结合句,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增强气势,调节音律;从表达观点的角度看,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从阅卷者的阅读心理看,可以增强阅读兴趣,及时捕捉到文本有效信息,进而为获得高分奠定基础。基于此,考生如果能够在作文中错落有致地运用好整散句式,使之整饬中有变化,肯定是获得高分的重要筹码。

二、长短交织,互嵌连缀,各尽其妙

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但是,长句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结构上的病句,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但是往往会显得单一,有骨无肉,缺少丰富度。因此,考生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实际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自然就能因此增色。一言以蔽之,使用长短句交错的因由,主要就是要让语句富于变化,达成平衡,互嵌连缀,各尽其妙。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借有字之书品人生》节选。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之书”对人的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辩证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第一段段首两个引用抛出观点,一为因果短句,一为判断短句,果断直接,铿锵有力,给人以不容置疑之感。随后,考生以两个长句兼反问句进行力透纸背的反驳,在肯定了“有字之书”功用的同时,对“无字之书”及“心灵之书”予以绝然的否定。第二段以短句“究其原因”开启,紧承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以逻辑严密的囊括“三书”的一个长句继续对原因进行剖析,并以“作家过分强调……而忽略了……深刻意蕴”的句式予以呈现。此后,考生再以短句“进一步讨论”从内容层面上进行推进,认为作家观点的偏颇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之后,考生继续紧扣观点例举反例,以长句与短句融合的方式对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谓九曲回环,滴水不漏,充满理性的雄辩之气势。段末,考生再次以一个反问长句作结,将观点归结到国家的层面,令人信服之余倍感考生用语之高明,境界之高远。当然,尽管议论文中的长句子可使文章表达更为严密,但是为了慎重起见,对复杂的句意,考生还是用几个句子分别表达较为合适。因为如果训练有素,运用长句自然能增添议论的色彩和力度;反之,则可能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应慎重选择,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并形成跌宕之美。

三、常中微变,语序移位,强调旨意

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及宾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而言的一种特殊句子形式,其往往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就高考作文的语言建构来说,变式句一般有下面三种形式: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在具体的应试中,考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予以呈现,其终结目的是更好地在作文中表达情意。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树成荫,容一叶落》节选。

进步之人拼搏进取,是该收获鲜花与掌声;持久高立,一时失足,并无大过,仍在云端,为何却只有他人的不满与泪水相伴?我们常念厚德载物,宽容待人,我们用平等眼光看待曾入狱之人,却为何面对屠呦呦握青蒿救助无数生灵,唯怨其抓住名利不放?面对成龙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独见其育儿之过?

文段首句“进步之人拼搏进取”,其正常句式应为“拼搏进取的进步之人”,考生故意将“进步之人”与“拼搏进取”移位,意在强调“进步之人”这个主体。次句“持久高立,一时失足,并无大过,仍在云端”,其常式句應为“持久高立,仍在云端,一时失足,并无大过”,考生将其换位的目的,依然是强调“仍在云端”的现实。而“却为何面对屠呦呦握青蒿救助无数生灵”一句,其常式句原本应为“却为何面对握青蒿救助无数生灵的屠呦呦”,考生采用变式句,理应是为了凸显屠呦呦“握青蒿救助无数生灵”的杰出贡献。如此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凭借新颖、特别的面目示人,往往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再如2015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惭愧也是一种美德》节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说。

引用句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本是“说”的宾语,常式句本应放在“说”之后,但这样调整之后,语气舒缓了许多,与全文淡定从容、行云流水般的风格协调一致。总之,把常式句改成变式句,就是为了强调凸显某一点,如主谓倒装句,将谓语提到主语前边,也就强调了谓语部分。

四、活用比拟,赋物以情,人物合一

比拟是借助想象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以这种手法描绘形象,表意丰满,想象丰富,感情强烈,意趣盎然。运用比拟,可以使阅卷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文章的意境,体味文章的深意;感受到考生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事实上,“比”是修辞的中心,很多的修辞手法都与“比”关联;“拟”是修辞的核心,只有赋物以人的意识、灵性乃至情感态度,才有可能让无知的“物”真正的“活起来”,充满一种生命感,并最终抵达人物合一的美学境界。如刘亮程散文《对一朵花微笑》节选:

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语段几乎通篇比拟,让人顿时感觉到作家的文字是带有灵魂馨香的,而花也似乎有了灵魂的香味,这是因为作家将“花”当作“人”来交流的结果。行文中,作家用了诸如“觉”“笑”“前仰后合”“半掩芳唇”“忍俊不禁”“扭头掩面”等充满感性的词语来表现花的可爱,花也不辜负作家的“知遇之恩”,帮助作家传达了愉悦的心情,这些活色生香的词语,强逼着去做是做不出来的,但是一旦有了比拟的意识,就能不假思索地自然流出笔端。许多考生的作文枯干生涩,大多是由于极度缺乏比拟意识。客观而言,比拟本身就是一个联想的过程,并不神秘。再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I优秀作文《花气袭人知昼暖》节选。

以清晨壮丽恢宏的半边云霞起兴,以赶路人脚下不停生长的风为修辞,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脸为标点,以温馨午餐氤氲的香气为内容,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为结局,以摇尾跑来的小狗为句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

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段,从拟题到行文,考生对修辞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随性而为,从容自如。文段将“半边云霞”比喻为“起兴”,“风”比喻为“修辞”,“笑脸”比喻为“标点”,“香气”比喻为“内容”,“背影”比喻为“结局”,“小狗”比喻为“句号”,生活比喻为“语文”,这样一组构思新颖、文采斐然、充满灵性与生命质感的博喻,征服阅卷者自在情理之中。

总之,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成就和影响未必能超过他的名篇《背影》,但是因为活用句式,《荷塘月色》就更容易受到阅卷者的青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好,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高考作文而言,语言是否有文采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为此,学会活用句式,亮化语言,是建构“有文采”的高考作文的实用技法之一,考生需要切实予以掌握。

猜你喜欢

短句长句变式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短句(主语+谓语)
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