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驳论文 培养思辨力

2019-05-13何鸣镝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读书无用猪肉观点

何鸣镝

驳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其本质是明辨是非,揭露丑陋现象,批判错误观点;其核心是用反驳的方式说理。“学习反驳”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之一,近年来出现的任务型作文,也大都暗含驳论色彩,因此驳论文的写作应该受到重视。但由于教材中驳论文很少,近些年高考也没有直接考查驳论文,致使教师不重视驳论文的写作,学生写不好驳论文,甚至不会写驳论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驳论文,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细审题,拨开迷雾,辨出思维深度

过去的驳论文往往是命题作文,如“知足者一定常乐吗”“近墨者未必黑”“驳‘有钱能使鬼推磨”等等,这些题目简单直白,写作时学生只需对错误言论或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直接反驳即可。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越来越重视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1]。因而,教师在命制或选择驳论文文题时,应该注意具体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练就一双慧眼,准确地找出对方错误观点,或辨析其论证推理的问题所在。

就如下面这道题:

从北大的中文系毕业之后,陆步轩被分配到西安市长安县的柴油机场里工作。由于地方比较小,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他的事业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他曾经先后尝试过多种职业,开过一个化工厂,也做过不少的小生意。迷茫过,消沉过,但他从来没有堕落。在34岁的时候,为经济状况所迫,他不得不操起了杀猪刀,从一位光鲜亮丽的北大才子,转型到了农贸市场的一个小贩。

北大出来的学生卖猪肉,多大的噱头,他的事件被媒体争相报道,陆步轩也一度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些人嘲讽:“读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的还不照样卖猪肉!”

你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吗?读书有没有用?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让学生写作命题作文《驳“读书无用论”》,他们往往也能够引经据典,古今纵横,洋洋洒洒,慷概激昂,但这样的议论过于抽象,针对性不强,难以触及问题本质,很难以理服人。而本题提供了相关言论出现的具体真实情景: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在这一背景下,“读书无用”似乎还有道理,甚至可能还有部分学生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到情景材料上,仔细审题,拨开迷雾,分析其论证逻辑,找出谬误所在:

这么一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这些人的推论还隐含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卖猪肉就是无用。其推理过程为:

找到了论断的大前提,找出了错误的根源,学生就豁然开朗。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何谓“有用”?何谓“无用”?“用”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此反驳,学生思维自然走向深处。

二、巧布局,层层反驳,体现思维层次

文无定法,驳论文也不例外。就其基本结构而言,一般分三大部分,我将其简称为“引——驳——立”。

(一)引,概括事实现象,引述对方观点,明确自己的态度。

(二)驳,层层驳斥,分析说理。

(三)立,确立正面主张或提出正确做法。

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就是“驳”的部分。反驳是确定某一观点错误或其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反驳者一定要头脑清醒,逻辑思维清晰,否则,无法明理。写作时不妨假想一个敌人或对手与之辩论,围绕对方观点,从概念入手,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发散思维。

(一)理概念,厘清对方观点中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找出漏洞,从逻辑起点上击败对方。如经典驳论文《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中,鲁迅先生就先区分了“自信力”与“自欺力”“他信力”的概念,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击破了“中国人失去自信力”的论调。

(二)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理论的高度探寻错误观点行为产生的内因外因,或现象映射出的社会心理。鲁迅先生的另一篇驳论文《拿来主义》第六段指出“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是因为那“不是‘拿来的缘故”,入木三分,揭示了“送来主义”的实质,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也就水到渠成。

(三)析危害,指出错误的观点行为给个人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尤其是一些较长时间才会显现或精神层面不易发觉的影响。如魯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就高瞻远瞩地揭示了“送去主义”几百年之后才可能出现的后果——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这体现了先生目光的深邃,思想的深广。

以下题为例:

一名女乘客因自身原因错过下车站点,要求司机中途停车遭拒,竟将保温杯中的热水泼向司机。司机手部烫伤车辆失控撞向绿化带,车上一名乘客受伤。在对该女子的一片谴责声中,有网友说公交车司机应该包容错过站的人,给他们停车,让人家少走路,这才是和谐,你怎么看?

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对网友的观点的看法,而不是对女乘客行为的看法。稍微思考一下,便知网友的说法不正确。那么如何反驳?我们不妨按“理概念——探根源——析危害”的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包容”“和谐”是什么意思?题中这位网友对“包容”“和谐”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2.为什么会产生“给错过站的人停车是‘包容”的思想呢?

3.这种“包容”“和谐”的处世哲学会给社会带来哪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影响?

可以列出提纲如下:

驳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其本质是明辨是非,揭露丑陋现象,批判错误观点;其核心是用反驳的方式说理。“学习反驳”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之一,近年来出现的任务型作文,也大都暗含驳论色彩,因此驳论文的写作应该受到重视。但由于教材中驳论文很少,近些年高考也没有直接考查驳论文,致使教师不重视驳论文的写作,学生写不好驳论文,甚至不会写驳论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驳论文,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细审题,拨开迷雾,辨出思维深度

过去的驳论文往往是命题作文,如“知足者一定常乐吗”“近墨者未必黑”“驳‘有钱能使鬼推磨”等等,这些题目简单直白,写作时学生只需对错误言论或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直接反驳即可。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越来越重视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1]。因而,教师在命制或选择驳论文文题时,应该注意具体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练就一双慧眼,准确地找出对方错误观点,或辨析其论证推理的问题所在。

就如下面这道题:

从北大的中文系毕业之后,陆步轩被分配到西安市长安县的柴油机场里工作。由于地方比较小,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他的事业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他曾经先后尝试过多种职业,开过一个化工厂,也做过不少的小生意。迷茫过,消沉过,但他从来没有堕落。在34岁的时候,为经济状况所迫,他不得不操起了杀猪刀,从一位光鲜亮丽的北大才子,转型到了农贸市场的一个小贩。

北大出来的学生卖猪肉,多大的噱头,他的事件被媒体争相报道,陆步轩也一度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些人嘲讽:“读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的还不照样卖猪肉!”

你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吗?读书有没有用?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让学生写作命题作文《驳“读书无用论”》,他们往往也能够引经据典,古今纵横,洋洋洒洒,慷概激昂,但这样的议论过于抽象,针对性不强,难以触及问题本质,很难以理服人。而本题提供了相关言论出现的具体真实情景: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在这一背景下,“读书无用”似乎还有道理,甚至可能还有部分学生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到情景材料上,仔细审题,拨开迷雾,分析其论证逻辑,找出谬误所在:

在写作过程中,对概念、根源、危害三方面,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运用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时学到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结构层次展开驳论。

文章是作者思维的外化,学生的文章结构混乱,恰恰说明写作者思想认识的肤浅和逻辑程序不清。如果思维混乱,如何能驳倒对方?如何以理服人?因而写作驳论文,要在布局谋篇上下功夫,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层次的训练。

三、觅方法,多方反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反驳是一种特殊论证形式,在驳论文中既可以运用缘事析理、因果分析、类比说理等论证方法,也可运用反驳的论证方法。反驳方法有很多,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建议熟练掌握归谬法和矛盾法。

(一)归谬法

归谬法即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类比、引申,由此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归谬法的推论过程一般为:

目的:反驳命题A

假设:A真

证明:如果A真则B真

推导:B不为真

结论:A并非真

如对上文“公交车应该给错过站的人停车,这才是包容和谐”的观点进行反驳:

如果公交车司机应宽容错过站的人(注意:是错过站,而不是有其他紧急情况),为他们停车才是和谐,那么我们也不必指责插队的人,不必指责闯红灯的人,推而广之,也不必谴责不遵守贸易规则发动贸易战的特朗普,因为只有包容他们,才能“和谐”。不过,这么一来,这个“和谐”的世界将会是一片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归谬法类比推理时,所推及的B事物一定是与A事物同属一类,否则就成了狡辩。如本段中,插队的人、闯红灯的人及发动贸易战的特朗普与错过站要求停车的人都是不遵守规则的人。

(二)矛盾法

努力捕捉对方论断的漏洞,尤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适当加以分析,用其“矛”去攻其“盾”,搬起对方的石头砸他自己的脚,从而揭露错误,这就是矛盾法。如对前文“读书无用”的论断可如此反驳:

在有些人看来,读书的“有用”最基本的层次体现在以学历为敲门砖,找一份体面舒适的工作;其次是成名成家;最“有用”莫过于升官或发财。卖猪肉自然不在其列。不过,同样是卖猪肉,一个档口人家卖一头猪,陆步轩能卖出十二头;在猪肉生意之外,他笔耕不辍,书写《屠夫看世界》;他还与同学合办了“屠夫学校”,并编写了《猪肉营销学》教材。不知“有些人”是否还认为陆步轩读书无用?

从上面的两种反驳方法可以看出,反驳的前提是逻辑推理。教师不妨将反驳技巧与逻辑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自觉运用逻辑知识辩证思维,严谨推断,灵活反驳。

四、善表达,有理有节,培养思维的合理性

驳论文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反对、否定的态度,不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似是而非;遣词造句,要恰如其分;选择事例,要客观真实,准确严密;语言表达要注意分寸,合情合理。

首先要運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对公交车是否该为错过站的人停车的问题,我们可以如此分析:

公交车公司和公交车司机确实应该将乘客的利益放于第一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比如进站的提示声音要大点清晰一些,让乘客听到听清;进站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以使行动不便的乘客能从容下车;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也要多方考虑,科学规划。乘客可以向公司提出合理建议,但是规则一旦确定,就需要乘客和司机共同遵守。

其次在语言上可以运用“诚然,……但是……”“的确,……但是……”“不可否认,……然而……”“固然……但是……”“退一步说,……”等让步从句,使表达更周密。如:

诚然,如若仅仅为了一纸文凭,如范进般高中举人之后,竟高兴得疯了,读书又有何用?如若不能灵活用于实践,如孔乙己般纠结于“茴”字有几种写法,读书又有何用?而陆步轩不在此例,虽卖猪肉之初,有不得已而为之之嫌,但他仍以他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坚守精神对抗周围的嘲笑,并将营销学知识运用于卖猪肉,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

理性的表达是思维成熟的体现,反驳可以义正辞严,不可强词夺理;可以慷慨激昂,不可声嘶力竭。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关涉价值和理念;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关涉实践与思维;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关涉智能与素养。”[2]价值观正确、思维严谨、表达理性是优秀的驳论文的三个鲜明特点。正因为如此,驳论文的写作为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余党绪.祛魅与祛蔽: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思辨读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3.

猜你喜欢

读书无用猪肉观点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关于进口猪肉的认识误区
论猪肉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没用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怎样识别注水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