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刍议

2019-05-13叶国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贾府语文课堂素养

叶国清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学的活动”,而非以往教师“教的活动”。教师由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转向了幕后,而学生则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课堂作为语文的主阵地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组织、应用语言的机会,语文课应该让语文学习活动真正有效的发生,但怎样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真正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真实情境中的课堂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因此,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之中是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首要原则。真实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继而转化为进行研究的内驱力。

语文课程的真实情景,指课程对学生的真实性——文本的适切,思路的可行,是能够入脑入心,不是隔岸观火,不是被迫装卸。比如说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贾府的典型环境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简单地用问题导入,比如林黛玉的眼睛看到了怎样的贾府?贾府的“硬件”和“软件”是怎么样的?学生兴味索然,因为贾府和他们的生活没有一点关系,没有一点交集,他们完全是被动的旁观者,课堂学习活动从这个问题开始就草草的提前收场了。笔者换一种方式试着把这块学习内容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向林黛玉介绍贾府。绝大多数高中生有过外出旅游的经历,对于导游怎样介绍景点,自然不陌生。但这次是自己做导游,一方面学生很新奇,因为在生活中从未尝试过;另一方面也很兴奋,自己写导游词,自己介绍,颇有乐趣。学生们非常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弄清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方位、路线,还了解了导游词的格式和特点。“导游”介绍时,一个个像模像样,最终大家都熟悉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对贾府的“硬件”“软件”了然于心。有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他们沉浸到经典文本中去发现,筛选,重组,组织表达,展示,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其中,表现自我、提高自我。当了一回“导游”之后,学生与贾府不再是相隔万重山的豪门,而是真正扎根心底的景致。

再如学习杜甫的《登高》,怎样把学生引入真实情境呢?很多学生喜欢在课本插图上涂鸦,我们可以把风靡网络的“杜甫很忙”系列表情包引入课堂。语文课本插图中杜甫的形象被涂鸦搞笑式颠覆解构,那么杜甫的精神风貌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一真实情境催生了以“杜甫表情等你来完成”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朗诵、研读《登高》,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的能力,进而表达交流研读感受,真正感悟杜甫的精神风貌。

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成了课堂中最有意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人,他们不仅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还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如此一来也就更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有机整合下的课堂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极少与学生的生活、与其他的学科甚至与学生的作业进行整合,从而割裂了语文的整体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学习不应该是围绕一个个枯燥孤立的知识点展开,它应该还原一个完整的丰富的语文。因此,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需要有诸多语文要素的有机整合。学习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笔者让学生选用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设计具有创意的人物生活轨迹海报,以此来让学生真切地面对这样的命题:在荒谬、残暴的战争中,一个普通人会遭遇什么。生活轨迹海报要求贴近文本,梳理人物的生活轨迹,反映人物的遭遇,海报展示后要互相评点,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思考,最后选出班级最优秀的一张人物生活轨迹海报。这一课堂学习活动整合了读与画,说与辩等语文要素,虽然时间有点紧,但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再如,学习杨绛的《老王》,笔者设计了让学生为老王写颁奖词的课堂学习活动。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凝练内涵的颁奖词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笔丰富的学习资源。把颁奖词与课内文本结合,其实就是整合了生活中的语文元素,这样不仅带动了学生积极主动读懂文章,把握老王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而且训练了学生简单凝练的语言概括能力。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见字如面》这些大型文化节目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语文要素。学习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飞花令”课堂学习活动,将学过的经典古诗词都串起来,加强对经典诗句的记忆。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可以让学生“和诗以歌”,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学习《我与地坛》写母亲的那部分,我们可以开展一个“见字如面”学习活動,把文本改成书信,让学生来演绎,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愧疚以及发自心底的深沉的爱。

正如江苏陆志平特级教师所说:“祖国语文的元素是丰富的,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有机组合,成就了祖国语文的绚丽多姿血肉丰满。”如果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不注重整合,而是把语文元素单独抽取出来,最终会肢解了丰富多彩、活生生的语文。

三、深度学习里的课堂学习活动

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初级挑战”层面上。高中生经过十余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相当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如果课堂学习活动还是围绕着他们业已懂得、理解的东西,一方面激不起他们探究的欲望,燃不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新课标”所要求的思维发展和提升也不能在课堂中落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要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主题,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并最终体验成功。

笔者在教学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小说《半张纸》时,设计了场景深度体验活动:假设你是年轻的房客,当你站在妻小的墓前,你会说什么?如果不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学生会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回答。有的是控诉:你怎么这么狠心,抛下我孤零零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是淡定:希望你在天国幸福。有的是悲观厌世:你等着我,很快我就来陪你。笔者说,你们都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年轻房客。学生们不明所以,我不动声色继续引导着学生阅读,让学生梳理年轻房客的经历,揣摩分析他的情感,领会他的感悟。学生渐渐体会到这个年轻的房客经历了恋爱的陶醉,新婚的甜蜜,家庭的温馨,亲人的关爱,同时也经历了失业,经历了朋友远走,经历了妻小离世,快乐是财富,不幸亦是财富。他把这一切都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因此此时的年轻房客一定会更坚强,更乐观,更豁达。通过深度学习后,同学们开始角色自省,自己体验的年轻房客有没有偏离人物的性格,有没有偏离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最合理的应该是怎样。最后有一名同学写了这样的场景会话并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谢谢你,我的爱人,你陪我走过了最美的一段历程,我一定会微笑面对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才能摘到“桃子”,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体理解和相互联系的方法得到了诠释。

再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设计了拍电影镜头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做电影导演,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词转化为电影镜头。学生觉得很新鲜,同时他们意识到要拍出一个有创意的镜头必须要深入思考,大胆想象,这很有挑战性。学生讨论非常积极,很多同学迫不及待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创意得到大家的赞赏,他是这样设计的:(中景,渐近):周瑜都督军营。营内,帅营布置。周瑜,英气勃勃,脸上挂着胸有成竹的自信。诸葛亮,羽扇纶巾,从容不迫。各自执笔在手掌心写字。(近景):两人伸出拳头,摊开,相视哈哈大笑。(特写):手掌中的“火”字。放大,竖起,变形,成象形字,变颜色,冒烟,起火。(中景、近景交替):曹军水寨一片火光,延及岸上,一片混乱……通过这样一个新颖、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都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经典被刻入学生的心中,最終酝酿成对文学的喜爱和兴趣,而这些将伴随着学生的一身。

综上所述,当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已经从“教的活动”转变为“学的活动”时,学生学的状态、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成效就成为语文课堂中最需关注的问题。追求真实的情境,有机的整合,思维的深度保证了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的活力,当学生“学的活动”真正开展并走向纵深,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就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猜你喜欢

贾府语文课堂素养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