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在落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作用
2019-05-13张祝平郑晓丽
张祝平 郑晓丽
摘 要: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型政党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项伟大政治创造,七十年的伟大实践,在其确立、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人民政协始终与其同频共振、互相契合。新时代,落实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需要更好地把握人民政协的属性定位,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重要平台、多党合作重要机构的独特作用,在加强政治引领、推进政治聚合、夯实政治保障等方面彰显优势,不断激发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增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自信。
关 键 词:人民政协;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引领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8207(2019)04-0030-09
收稿时间:2019-0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民政协理论”专项课题“人民政协在落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8ZXLL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概括为新型政党制度,并深刻阐释了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七十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其基本定位与新型政党制度的高度契合,是落实新型政党制度的组织载体和重要平台,在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年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对人民政协也提出了新要求,因而新型政党制度建设要有新气象,要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过程中展现新作为。
一、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①,构成了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党制度,直接决定着政党的地位、功能、运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过程和政治方向乃至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然而,一国政党制度的选择或存续,往往归因于一国的经济、文化、传统、民族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锻造于中国政治实践,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道路上作出的重大历史选择。相较于旧式及西方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契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政治价值观。体现在民主功能上,能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更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代表性;体现在政治运行上,能有效避免政党对立、政党竞争造成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撕裂,更具政治包容性、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体现在社会动员上,能广泛吸纳各阶层、群体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增强全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和意志,更具政治整合力和社会整合力,从而实现集中领导和发扬民主、有序参与和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成为有着强大动员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凝聚力的制度(见表1)。[3]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4]政党制度没有固定的模式。七十年的政治实践表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保障人民权利的行使,有效地实现和发展了人民民主,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5]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基础。这一制度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和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以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坚持民主协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民主协商,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本质要求,通过有效的制度建构,实现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的目的。三是坚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主体作用,以提高效能为目标,持续支持和推进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各项职能。四是坚持团结合作统战特色,传承“合而不同”“多元和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不断增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紧密团结,并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动员社会各阶层、群体,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团结奋斗。
二、人民政协在落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贡献与独特优势
(一)人民政协在落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贡献
从七十年的历史实践上看,人民政协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组织平台。具体体现在:
一是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以协商的方式增进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有效消解了政党间可能存在的的问题,持续地发挥着政治吸纳与联合的功能,包括将不断成长的新兴社会力量吸纳到现有政治体系中来,有效增进了党外精英对政治体制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和坚定的支持者,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
二是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具有代表性、合作性、包容性特质的平台,确立了开放、兼容的制度架构,推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体现了在多样性的社会现实下寻求最大一致性的基本要求,使得不同党派、团体、民族、阶层等人士广泛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通过协商有效地促进了公共利益的满足;同时,也使得中国政治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连续性、适应性以及因应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复杂化而具备的弹性,持续发挥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功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