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党建”精准服务群众研究
2019-05-13王保彦邸晓星
王保彦 邸晓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是当前“互联网+党建”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思路下,依托党建数字化平台创立的“微实事工作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吸纳优质企业,形成了“党务+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的模式,既增强了党组织组织力,做到了精准服务群众,又实现了群众企业组织三方共赢,开创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新局面。“微实事工作室”作为“互联网+党建”精准服务群众的一种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在推广中必须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和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结合具体实际,找准支点突出重点,整体设计应用系统,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精准服务;微实事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9)02-0020-0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直接面对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是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实处的基本承担者。基层党建工作要围绕群众需求,以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进而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最终评价标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交流管道日益发展,人们个体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彰显,这既对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提出了新要求,又为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强化政治引领,精准服务群众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基层党组织要领导基层治理,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互联网+党建”功能扩展和创新发展中,天津市红桥区依托“天津党建”数字化平台,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部门联动、企业运营、党员参与”的一体化精准帮扶路子,形成了“党务+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的工作模式,取得了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组织得人心的初步成效,开创了基层党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群众工作键对键和面对面、手拉手相促进的新局面。
一、精准服务群众是“互联网+党建”持续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党建信息化已经进入“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新阶段。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平台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加以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决定着党建信息化能否持续深入发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得到广大党员群众认可的关键。
(一) “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平台要增强黏性必须依靠精准服务群众
所谓黏性,是判断用户对信息化系统或平台的好感度、信任度、忠诚度、依赖度和再使用度等的一个形象的标准。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生活会上指出,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党建工作只有及时运用已经融入日常社会生产生活的现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才能跟上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即时化、高效化水平,实现传统党建优势与现代信息手段的优势互补。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在党建工作中的深入运用,“互联网+党建”等党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更加便捷地开展党务管理上,必须使之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党组织要通过党建信息化平台功能设计、资源整合、数据分析、环节优化,将网络“即时传送、马上接收”的优势,转化为精准捕捉群众需求和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打造群众了解政策、办理事务,党和政府聆听民意、排忧解难的快车道,使党建信息化平台真正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重要窗口,收集社情民意、精准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现代渠道,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推进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地方发展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有效载体。只有“互联网+党建”等党建信息化平台有用、管用、好用,党员群众才会使用、想用、爱用、时时用、事事用。
(二)“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平台要凝聚人心必须做实精准服务群众
习近平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特别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倾向对做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各级党组织纷纷探索打造出APP、微信公众号等党建服务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党建网站、微信、微博和应用系统等却不同程度存在更新不及时、理念不务实、操作太烦琐等问题”[1]。党建信息化要实现“倾听人民呼声”的链接功能,实现以问题导向做实精准服务群众的要求,达到凝聚人心、夯实党执政根基的目的,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克服党建信息化平台无效运转的现象,使党建信息化平台设计更“接地气”,运行更加智能,操作更加便捷,做到既能及时精准捕捉群众现实问题,又能实现后台高效协同合作。只有输入与输出、需求与回应之间无缝对接,才能使群众逐步养成遇到困难向党建信息化平台及时反映的行为习惯和思维自觉,增强群众对信息化党建的信任与依赖,提升黨建信息化的效率、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创新思路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精准服务群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问题成为关系国运民生的重大问题。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至今,在认识和实践上经历了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由社会治理格局到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在主体上正在实现由单一政府主体到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治的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要深入调研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对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3]中共天津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近年来,针对一些社会组织与党组织“争人心”,一些经济组织与党组织“争影响”,一些家族势力、宗教组织与党组织“争群众”等问题,为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健全党委领导下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结构,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的“轴心”作用,开通“天津党建”数字化平台,形成推进各领域互联互动,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传导延伸到基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总体思路和举措。
(一)准确定位基层党组织的轴心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天津市坚持加强党对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准确定位基层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的轴心作用,明确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都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有序参与城乡基层治理”[4],并将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写入社区(村)各类组织章程、规则,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明确村和社区各类自治组织及服务组织主要负责人,每年岁末年初要向村和社区党组织述职[5]。推进街道职能转变、社区减负增效,取消街道招商引资等职能,着力构建打造“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执行有力、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基层治理轴心作用,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传导延伸到基层,夯实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二)赋予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的职权
习近平指出:“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设置、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理牌。”[6]中共天津市委坚持“大党建”的理念,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的发挥,制定出台了城市基层党建“1+2”文件,赋予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的职权,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把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有效统筹起来,形成了党建一盘棋的格局。以加强“一把手”统筹职权为着力点,“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居(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全面推行社区(村)“两委”交叉任职、合署办公”[5],大力推动基层治理人员融合、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有效整合不同领域的党建工作力量,汇聚党建资源,创新服务载体,打造社会大服务平台,健全党组织领导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推广实施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联办机制,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壁垒、消除障碍,以党建工作凝聚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提升服务居民和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打造基层党组织精准服务群众的信息化平台
为了适应信息化新发展和党建工作新要求,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有效实现路径,在中共天津市委的领导下,从构建大党建格局入手,以实现党建数字化、工作协同化、服务精准化、社会智能化为目标,以组织人事系统为主体,对全市主要党建信息化系统进行横向整合、纵向融合。通过多方努力,2017年4月21日,天津市开通了“天津党建”数字化平台,并逐步形成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信息系统为核心,上接中组部党员管理信息库,下联基层党建线上线下载体的信息化整体架构。平台打通了党建系统联通的“快速路”,整合了“市政府便民服务专线”等各类服务资源,开发了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网格员实时互动和群众微心愿等功能,为各级党组织利用党建信息化这个“变压器”,推动服务与民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服务群众的精细化与准确化,避免碎片化,形成整体效应创造了条件。平台还为各区用好“天津党建”数字化平台预留了结合实际进行创构的空间,以畅通党员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激发基层党组织创新动力,鼓励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信息化应用平台。
三、依托党建数字化平台精准服务群众的基层实践探索
城乡社区是党与群众生活距离最近的地理空间和社会单元,是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红桥区是天津的发源地和规划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是天津市居民经济收入较低、棚户区改造面积最大的区,也是最早试点党建信息化系统的地方。面对日益复杂繁重的基层治理工作,红桥区委组织部依托“天津党建”数字化平台,结合本区实际,大胆尝试,设计开发运行了“微实事工作室”,走出了精准帮扶群众的新路子。
(一)依托党建数字化平台实施精准帮扶的源起
天津红桥区底子薄、基础差、民生短板多,现有低保户、残疾人、孤老户等“十类”困难群体1.32万名,“造血”功能相对不足。为解决当前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红桥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委关于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了基层党建“万千百十”行动计划,即在全区范围内“结万个帮扶对子、办千件实事、评百名‘党员之星,选十大‘堡垒党支部”[7],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欢迎。2017年以来,红桥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党建“万千百十”行动计划,借助党建信息化手段,引入“互联网+”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搭建社区“微实事工作室”,逐步构建融“党委领导、部门联动、企业运营、党员参与”于一体的精准化帮扶平台,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微实事工作室”的设计与实施
“微实事工作室”是一款o2o(线上到线下)精准帮扶平台,由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线上平台包括用户APP、帮扶热线、监管平台,线下服务包括线下帮扶队伍、线下帮扶网点、个性化帮扶菜单。“十类困难群体”通过帮扶热线提出帮扶需求,后台汇总帮扶需求并发布帮扶任务,各级党组织、党员、帮扶队伍和帮扶网点认领帮扶任务后进行帮扶,运用APP记录帮扶过程、采集帮扶效果评估数据,最终由后台完成帮扶监管和资金使用。
首先,明确研发思路。借鉴基层党建“万千百十”行动计划和手机APP系统研发的前期经验,中共红桥区委组织部会同中國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对和苑街道、芥园街道、三条石街道、邵公庄街道、西沽街道、西于庄街道、咸阳北路街道7个街道共300名“十类困难群体”就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情况、日常生活需求、身体健康需求、安全服务需求5方面内容进行了摸底调研和数据分析,摸清了底数。在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红桥区委组织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研发需求和研发思路。其次,实现系统运行。“微实事工作室”的系统研发严格遵照“十化五精准”原则,即以帮扶对象准入严谨化和动态化,确保帮扶对象管理精准;以帮扶项目设置个性化和丰富化,确保帮扶需求对接精准;以服务队伍来源多样化和规范化,确保帮扶供给资源精准;以帮扶流程管理结点化和闭环化,确保帮扶服务管理精准;以帮扶效果评估科学化和透明化,确保帮扶工作监管精准。中共红桥区委组织部和研发公司技术人员就组织目标、实际困难、环节流程、质量监管等多次沟通协商,使系统设计较快达到预期,并安全顺利运行。最后,加强功能保障。立足“零距离”党建大服务目标,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研发单位现行软件平台进行研发升级,将党务政务民生服务、党员干部结对服务和企业专业服务融于一体,推动合作模式、运营模式、服务产品、监管手段“四个创新”。通过服务热线电话和手机APP对群众提出的服务诉求进行分流对接,依托嵌入的集中购买服务模块为“十类困难群体”先期提供8大类专业化帮扶服务,自动完成需求汇总、任务发布、效果评估、资金监管等功能。同时,参照当前民政居家养老补贴等标准,对“十类困难群体”分类设置集中购买服务项目、明确服务清单和标准等。计划分两步推进,前期重点聚焦“十类困难群体”,以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列支为主;后期逐步向社区其他群众适度推介,引导自愿购买,共享平等优质服务(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