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2019-05-13李文贵
李文贵
[摘 要] 随着农村初中优质师资、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农村初中出现了教育“空心化”现象,而且农村初中质量提升缺乏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对此,农村初中可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开展、学习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初中质量提升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教育;质量提升;有效路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大量集聚,不少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纷纷进城,导致不少农村初中学校师资薄弱、生源匮乏,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学校质量提升举步维艰。如今有一个新的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常见诸报刊、电视等媒体,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教育的发展意义就在于启示我们可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开展、学习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初中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加快农村初中教师专业成长
“名校不在于有大房子,而在于有名师。”一所学校仅有漂亮的房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批优师、名师支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初中要想留住学生,让学生不再流失,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形容初中教育为“豆腐腰”,意思就是初中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是最弱的,名师也远远少于小学和高中。那么如何加快农村初中教师的成长步伐呢?目前部分学校实施的“领航教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教师培训活动应该说就是很好的尝试。要想实现城乡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在农村,所以这些高端培训应向农村初中倾斜,保证每校均有骨干教师参与,然后让这些骨干教师领衔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借助这一平台培养更多的优师、名师,保证农村初中师资质量,这样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保证。
农村初中也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去,或把名师请进来,让教师能够聆听名师的声音,与名师直接对话,从而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他们成为名师的渴望。
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国家课程更注重体现国家意志和培养目标的统一性,但忽视了地区间、校际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教师考核,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少地方近几年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大力推动农村初中结合自身校情、生情、学情及历史渊源、地域特点、文化传承等,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这些校本课程既接地气,解决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原则,向着学生生长的方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果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刻意为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失去了应有之义。如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通过放大烈士徐克强的革命事迹,积极开发红色校本课程,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宏大志向;姜堰区蔡官学校作为一所体育传统特色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发“冠军课程”,将课程开发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与教研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年年攀升;姜堰区港口初中的“竹韵”课程对学生精神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近五年的坚持,学校从一所农村薄弱学校蜕变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的区内名校。
三、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丰富校园文化,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不少社团活动仅仅是学科兴趣小组的翻版,或者活动形式化、碎片化,总之无目标、无计划、无课程。为有效开展社团活动,要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一是社团活动课程化。社团活动要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体现社团活动的实践性,而且要确保社团课程实施有计划、时间有保障、内容成体系、师资有保证、考核有依据。
二是课程设计校本化。社团活动课程设计要立足于生情、师情、校情,兼顾地域特点、文化传承、传统特色,以满足师生的发展需要为指向进行精心设计。这样的社团活动接地气,能受到师生的喜爱,同时又上升到课程的高度。
三是社团活动多样化。社团活动要想赢得师生的青睐,就要多样化。这里的多样化,一是要结合师资情况开设尽可能多的各种社团,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每个社团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智、探究的习惯、创新的品质。
四、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一些传统行业借助日趋完善的互联网技术,焕发了生机,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有人将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看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看到了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不少农村初中主动适应这种新形势,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将电子书包、微视频、教育教学资源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进课堂,悄然改变着师生的学习方式。
(一)试水“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从一出现起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极大地扩展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笔者所在的泰州市姜堰区近10所农村初中组建了近20个电子书包智慧课堂,从实验情况来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效果明显。
(二)活用“微课”
“微课”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它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名师、优师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运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课后也可以利用 “微课”进行反复学习、揣摩,而无须向老师请教,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云平台”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视频采集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新技术不断进入校园,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在基础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的条件下,信息多元化教學环境的建设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建设区域化教育资源云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能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师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已有部分农村初中安装了“教育教学资源云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已对学校乃至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而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快速集聚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好老师、好学生还是流向了城镇。搞好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究竟路在何方,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实践。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及农村初中做出的一些有效尝试,无疑为我们找寻农村初中学校质量提升路径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窗外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