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9-05-13莫中凯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莫中凯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我国对于全面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社会背景下,培养技术性的人才就成为相关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就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应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应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培养研究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应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点,开展校企合作,是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大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世界各国的校企合作教育逐步得到开展并被普遍认可,校企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提高培养高素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路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应当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的创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借鉴了成功的国际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新路子。通过学习国内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和相关理论,有助于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并且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付诸实践,创造价值。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指导意义,还有具体的实践价值,为职业院校今后开展工学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的内涵。为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发挥企业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学校和企业教学资源(包括人力、师资、设备、实训条件、品牌资源等)共享,培养计划共定,教学过程共管,文化氛围共融等方面;工学合作的内涵。“工”即工作,指学生到企业实践,或者作为企业职工的一员进行顶岗实习,在工作中培养职业素质和提高工作技能;“学”即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人文素质。工学结合就是在人才培养方式或途径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课堂与实习现场相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政府部门宏观指导及监督

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创建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其形成一定的效益保障。同时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修订系统的合作义务条例,以加快推动该教学模式的发展;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该教学模式,并以城市为单位成立相关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学校以及合作企业的双方利益,推动教学与企业效益的共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学生提供坚实的基础;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定期委派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城市调查,深入到校企合作的工作中去,对其进度以及质量进行检查,确定其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积极影响,以此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以及惩治机制。比如,针对于调查结果良好的校企,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以此形成激励,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针对调查结果与报告不符的校企,国家应对其进行惩处,以保证制度的威严,对其他学校以及合作企业形成监管。

(二)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制度

企业与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设立教学培训部或者跟岗实习部,负责学生实习前的企业宣讲以及岗位安排和人员调度等问题,保证学生在跟岗实习或是顶岗实习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学校制定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实习安全应急案、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习协议,确保实习能夠安全顺畅的进行,并对学生校外实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及环节。

(三)高校建立与工学结合相关校企教学体系

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对教学的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其中融入于校企合作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工学结合”意识,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基础,从而能够推动该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拓展一些与开发软件技术、应用程序设计相关的职业性课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沟通,结合其需求进行课程设定,以保障学生能够完美地参与到工作中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得学生能够成长为全面性的技术人才。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讲述与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行业的工作技巧以及工作禁忌,以此奠定学生的工作基础,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学校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历,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师的工作经验,针对于一毕业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其自身并不会具有较为丰富的职业经验,从而无法对学生形成较高质量的教学辅助。此外,针对于学校内部现存的教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职业培养,引导教师们开展不同专业的工作活动以及讲座活动,丰富教师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帮助。

(四)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设置专业

专业设置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合理设置专业更是民办型高校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不可或缺的内容。一般而言,它包含如下两个要点:第一,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中,要紧扣市场需求,重点设置那些市场人才需求旺盛,使教育目标与社会现实相挂钩,提升教育的实效性。第二,专业设置要以现实为依归。市场固然是专业设置的重要指标,但市场本身是变化多端的,前几年火爆一时的专业,也许过两年就乏人问津,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专业会使得学校专业设置永远落后于市场行情。

三、结语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论述,旨在说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促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有效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校企合作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建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同时,做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将教育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喻小倩.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8(8):78-80.

[2]丁知平,张伟珊,杨振宇.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8):131-133.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