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才视野下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研究

2019-05-13何柳,陈铮琦

成才之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何柳,陈铮琦

摘 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文章主要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改进措施。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考核评价,实施多元化模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0-0008-02

计算机与学习、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它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类企业需要一大批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给予充分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当前,陈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需求。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社会为依托,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全方位、多技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内容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教学内容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偏少,偏离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深入实践的内容,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这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课程设置缺乏时代特色,知识结构不够系统,甚至出现一些陈旧的知识,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补充不够及时。

2.教学形式单一,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性的特点,只知道在课堂中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不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重视师生互动,不重视实践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知度下降,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实践精神,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但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主动性较差,只重视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重视基本操作训练。忽视实践环节,很少接触实物,缺乏感性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部分教师虽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不太了解计算机领域的项目开发和新兴技术,缺少真正的专业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程序设计任务。这极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同时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水平,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1.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适时调整。高职院校要充分调研相关行业企业,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专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生为本,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认真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工作,努力体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直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要引导学生拓展专业学习领域,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重视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既要精心讲授理論知识,引领学生明晰知识精髓,又要带领学生深入实践,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要将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讲授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3.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经常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思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设温馨的课堂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解决疑难、拓展思路、全面发展。

4.注重考核评价,实施多元化模式

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以此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查。考核评价的范围可以包含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计算机理论知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评价的方式也要注重多样化,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要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

5.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高校就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授课就会劲头十足、信心百倍,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让学生心服口服,认真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三、结语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重要领域,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考核评价,实施多元化模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忠,黄雪梅,刘昌鑫,孙凌宇.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台州学院学报,2018(06).

[2]肖腾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3]陈付龙,罗永龙,郭良敏,孙丽萍.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03).

[4]郭银章,曾建潮.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