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
2019-05-13赵英杰
赵英杰
【摘 要】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的状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兴趣能推动人们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当人们对某事物感兴趣,脑细胞活动就会加快,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此时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会使自身的感知、理解和创造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的感知一般是凭借直觉的好恶,并不是通过理性分析。初中生这种认知倾向会使其在语文课堂中对感兴趣的内容积极主动的探究。而对于认为无趣的知识,学生会将注意力进行转移,完全不听教师的讲解。还有种情况是学生在教师刚刚开始授课时还是很感兴趣的听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渐渐淡化,直至消失。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高。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还未发展完全,学生会依据教师与其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学习某门课程的程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真诚的与学生相处,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若是某些学生将注意从課堂中转移,教师会让这些同学站起来大声的对其进行批评,或是用力的敲击讲台。这些教师的做法,只是暂时将学生的注意拉回到课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当遇到学生注意不集中时,教师不妨幽默一点,与学生开个玩笑,缓解课堂气氛。这样的方式更能获得学生的好感,相较于在班级中发脾气的方式要更为有效。学生在心理上增添了对教师的好感,就会折射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产生信服感,当学生认为教师是其遇到的最好的教师,值得尊敬和信赖,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和亲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增强,将自身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掘,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递,也伴随着情感的交流。
二、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语的设计,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歌曲导入、视频导入、图片导入、问题导入等等。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通过文章中的背景、实际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影视片段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还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将课堂氛围进行活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三分钟,通过三分钟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听故事,演讲,背诵等等进行课前热身。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中,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
三、注入新颖教学内容,多鼓励少批评学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可运用一些教学技巧,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大胆的质疑与提问,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提出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就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依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鼓励其进行发言,借机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主动的加入到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补充说明,肯定学生正确的回答,指导学生错误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将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将课堂教学的氛围进行活跃,达成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也不例外。现代多媒体技术能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画面,将原本枯燥无趣的语文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清晰和形象。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语文课堂。
五、强调课堂教学主体,师生地位平等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的为学生讲授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习,会逐渐依赖教师与教材。这种单向传输、突出教师地位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才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展开。现代教育更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了自学才能将自身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的发挥。这种动力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独具个性的个体,有着自身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围绕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若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加入语文课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这一话题,“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既活跃的课堂氛围,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结 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就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谢丽.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J】.学周刊,2018(20)
【2】张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兴趣的激发【J】.才智,2017(28)
【3】何洁明.发挥初中语文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