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构建中学课堂新文化

2019-05-13王浩王仰志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

王浩 王仰志

摘  要: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特殊文化形态,对课堂的不同思考与实践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文化。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构建课堂新的教学文化则十分重要。课堂文化的设计是教师文化的体现,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努力构建平等民主、自主探究、注重人格精神的课堂文化,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新文化  平等民主  自主探究  人格精神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这一时代的学生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自主精神、强烈学习需求的人。他们渴望成长、渴望展现自己的价值、渴望自主发展。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用我们的观念、行为所体现、完成的教育,束缚着学生的探究欲望,甚至渐渐地消耗着他们学习的热情,学科本位、分数至上凌驾于教育之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文化。在这种课堂文化的作用下,教育目标发生异化、师生关系发生异化。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初中课堂现有的文化要素,逐步完善课堂文化体系,重新构建课堂新文化,才能真正促使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整体提升。

一、课堂新文化的内涵解读

课堂新文化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人性、个性的关怀与尊重,其基本要义包含“生命化、智慧型、有效性”三层含义。我们认为课堂文化应该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为文化就是价值追求,课堂文化就是我们课堂的价值追求,我们课堂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应该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应该是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应该是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就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一种课堂氛围,使课堂活起来,赋予课堂生命。

二、课堂新文化的构建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策略

1.要树立起生命教育的理念

从生命的层次、动态生成的角度重新全面地审视课堂教学,把学生视为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的个体。将学校生活视为师生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成长经历,真正把课堂变革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有学者指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这种观点清晰的表明了生本教育在方法论上与原先的教育方式有着根本的差异。但是,这还不是生本教育最本质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这确实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生本教育、理解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阐明了道理。

在追求生本教育理念的同時,我们提出对学生进行六个方面的全面“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以生长为本,旨在让学生找到适合其生长与发展的方式,教师就好比是园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修剪、调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像小花小树那样健康茁壮的成长。这便是生本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与理解的重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准确的把握生本教育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实施生本教育,将之付诸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2.要树立绿色教育理念

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课堂。绿色教育是尊重人、感染人的教育。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创设科学、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能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并将各项德育目标和任务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人文的精神塑造人,以绿色的环境熏陶人”,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科学高效的方法策略

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让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讲授为重点、知识为中心,教学少慢差费,低效无效的问题,我们提出来了“导、学、问、练、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积极展示、个性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潜心自学、专注投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互动双赢。

近年来我校依托这一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内涵,在班容量很大的困难面前,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始终处于全区领先地位,有多名教师在实践中成为教学能手,省市模范。学生综合素养在各项比赛中彰显出较高水平。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下面就三个教学阶段和五个环节教学实践及效果做一简要分析。

1.三个教学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达到的学习要求,按自学提纲要求进行学习。

(2)导学达标阶段: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成果检验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2.五个教学环节

(1)导的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材料、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多样的方式,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对教材进行简要解读、讲述或讲解,从而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导出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学习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教给学生自学教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想学会学,一开始就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为高效课堂开了个好头。

(2)学的环节,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感知教材,探究发现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获得认同感或受到启发,从而自我修正,发展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观点,或发现自己的困惑点疑点。

(3)问的环节,针对第一教学步骤提出的学习研究问题和第二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教材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整合重组,巧用设问技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和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研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细读,对研究的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在解决疑难的同时学会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4)练的环节,此步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5)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導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让学生自己谈出本节课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三)最优化的设计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引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中、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完善的道德素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着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一楠)

参考文献:

[1]刘张美娟,浅谈生本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杂志.2009(09).

[1]雷泽怀,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9(15).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4]陶西平,《改革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文化建设问题》.

[5]顾建德,《关于构建新的课堂文化的思考》2007(3).

[6]陈雨青《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第2期,2007(6).

[7](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2007.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
合理选用实验材料提升自主探究实效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