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019-05-13曹德云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上海保险 2019年4期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产管理

曹德云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承保和投资作为保险的两个轮子,对保险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更加关心承保部分,但其实投资也非常重要,从大的方面讲,保险资金投资发挥着稳定国家经济的作用;从小的方面讲,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利润长期平稳地增长。所以说,保险市场发展依靠两股力量,一个是我们的承保市场,另外一个就是资产管理。

2003年底,整个保险业的资产总额也就9000多亿元,2004年突破了1万亿元,这标志着投资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笔者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全行业还处在以亏损为主的状态,真正进入盈利是在2005年。保险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保险资产管理业也经历了很多风雨,因此,笔者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保险资产管理业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进而展望2019年行业形势,希望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并有所启发。

一、发展历程

对于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在笔者看来主要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改革开放至19951995年

此阶段投资品种单一,主要配置产品是银行存款。因为当时银行的利率本身比较高,存银行已足够维持生存和发展。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次经济过热的过程,保险业也卷入其中。金融“三乱”和大办“三产”期间,保险业非法投资了很多领域,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在探索中留下了不少沉痛教训。这部分不良资产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已经消化完了。

(二)规范阶段:19951995年至20032003年

以1995年《保险法》颁布为标志,通过对投资活动进行整顿规范,逐步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陆续开放各类债券、基金、协议存款等产品。

(三)发展阶段:20032003年至20122012年

以建立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和拓展投资渠道为标志,形成新的发展格局。2003年成立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同年原中国保监会设立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2005年以后大幅放宽投资渠道,都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节点。陆续开放了股票、基础设施、境外资产、银行股权、产业基金、企业债、次级债、利率互换等产品。

(四)改革阶段:20122012年至20172017年

以“新国十条”“十三项新政”等新政策出台为标志,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及其监管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为规范和发展保险资产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化改革中,值得一提的是双向开放——一方面作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既可以管理保险资金,也可以管理非保险资金;另一方面作为保险公司,既可以把钱交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交给券商基金管理。同时,陆续开放了创业板股票、创投基金、信托产品、优先股、私募基金等新的投资渠道。

(五)严监管阶段:20172017年至今

以原保监会下发“1+4”系列文件为标志,进入到“严监管”周期。着眼于治理乱象、补齐短板、防控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对保险监管和行业改革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些监管措施的效果如何,目前还不明朗,但是笔者认为,总的基调是对的,对未来行业的健康发展很有意义。资产超过20万亿元,我们离这个目标已经很近了。

目前,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从2017年到2018年,全球保费收入当中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比如2017年,全球保费增加1300亿欧元,其中亚洲占了76%,而亚洲的增量当中又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于中国,也就是说我们对全球保险市场的贡献率还是蛮高的。

二、发展现状

(一)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目前全行业发展状况基本良好。2018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非寿险同比增长11%,但寿险处于一个收缩的态势,同比下降了1.8%左右。截至2018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8.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4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了16.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97%。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一直处于直线的、稳健的上涨态势。2006—2017年间,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长率为23.8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增长率为23.70%。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年度保费收入预计达到4.5万亿元,总

(二)市场主体逐步壮大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包括24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尚有3家在筹备中)、14家专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1家香港子公司、14家私募股权管理公司、8家养老金管理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和8家保险系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还有170多家保险公司下设的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所谓专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些保险集团设立的专注于投资某一领域的机构,比如泰康之家主要专注于养老地产,人保资本主要专注于基础设施股权,国寿投控主要专注于境外投资和国内的股权投资;各保险集团的香港子公司主要负责集团境内保险资金在香港H股市场的配置等。

目前,全行业投资从业人员超过9000人,管理业内外资产规模合计近20万亿元(含1.7万亿元的非保险资产),尽管在大资管市场上,规模还比不上银行业、信托业,但在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图1 2006—2017年我国保险资产规模(百亿元)

(三)资产配置结构日益优化

截至2018年11月末,保险资产配置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为49.37%(各类债券占比34.88%,银行存款占比14.49%);权益类资产(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为12.42%;另类投资占比为27.3%(项目债权投资占比15.85%,长期股权投资占比10.36%,投资性房地产占比1.04%);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占比4.61%;其他投资占比为6.3%。此外,保险资金“走出去”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截至2018年8月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768亿美元,折合近5243亿元人民币,占上季末保险业总资产比例3.1%。

从资产配置结构来看,2006年到2017年期间,存款比例在快速下降,债券在增长到顶峰后也稳步下降。基于近几年股票基金相对较为稳定,另类投资增长较快,占比大致在27%左右,而在2012年,另类投资占比只有6.4%。基础设施类的私募债权计划(类贷款项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是目前另类投资的主要构成。我们知道,人身险机构是典型的长期资金持有者,但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没有那么多中长期金融工具,因此人身险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长期存在,这势必加大了保险资金对长期投资的需求。

(四)投资收益趋于稳定

2004—2017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总额45086亿元,年平均收益率为5.4%,平均每年实现超过3320亿元收益,对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壮大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创新、有效化解风险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其中,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达到7804亿元,平均收益率7.56%,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特别是另类投资业务发展,对保持收益率长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在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和低利率、“资产荒”的严峻形势下,投资收益率仍达到5.66%。2017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共计8352.13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5.77%。截至2018年11月末,资金运用收益共计6211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3.94%,预计2018年全年收益率将达到4.3%—4.4%。

▶图2 截至2018年11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结构

▶图3 2006—2017年我国保险资金配置结构趋势

(五)资产质量总体优良

总体来看,目前保险资产质量优良。接近80%的资产配置于固定收益资产。存款都存放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安全性较高;投资的各类债券除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以外,大部分有抵押担保等增信安排,债券信用评级在AAA级和AA级以上的占比超过90%;投资的股票也以大盘蓝筹股为主,具有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项目多为国家或省市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等投资在AAA评级以上的占92%,有商业银行等担保的资产占88%。近些年来,历史上的不良资产基本消化,尚未发现新增不良资产。

(六)体制机制模式成熟

可以说,保险资产管理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与我们体制机制模式的改革和日益成熟密不可分,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1.集中化:由总公司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划拨、统一运作,禁止分支机构运用资金。保险公司大都设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中心,专职负责投资管理与运作。

2.专业化:建立以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为主体的专业化管理体制。2003年7月16日,我国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目前,2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着全行业80%以上的资产。

3.规范化:建立了委托投资和自主投资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在委托投资方面,基本建立了委托、受托、托管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规范、相对透明、第三方托管、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制衡机制。

4.市场化:除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保险资金还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114家券商和基金等保险业外机构运作保险资金,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规模达到3300多亿元。国际上,威灵顿、高盛、瑞银集团、景顺和罗素等机构已经成为中国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管理人。

(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保险业必然涉及金融监管,它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金融监管,就指的我们现在的一行两会;广义的金融监管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政府监管,二是行业监管,三是公司内控,四是市场约束,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广义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到对保险资产管理业的监管,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4 2004—2017年我国保险投资收益(亿元)

1.风险资本约束

我国自2015年起,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确立了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与市场约束机制等偿付能力监管三支柱框架体系。它既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标志着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进入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新阶段,对于保险公司的业务、投资、风险和资本管理等方面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资产负债管理

2013年,原中国保监会成立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启动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工作,并要求保险机构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以制度机制建设为基础,推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协调联动,以分账户监管为抓手,探索建立资产负债管理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偿付能力资本约束作用,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推动资产负债管理从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变。

3.风险责任人机制

2013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机构投资风险责任人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开展有关投资管理业务,应当配备至少两名符合条件的风险责任人。风险责任人包括行政责任人和专业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对投资能力和具体投资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承担主要责任;专业责任人对投资能力的有效性、具体投资业务风险揭示的及时性和充分性承担主要责任。

4.投资能力牌照化管理

2013年,作为保险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开始对资产管理业细分投资领域的投资能力进行牌照化管理,包括股票投资能力、无担保债券投资能力、股权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不动产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衍生品运用能力。

5.大类资产比例监管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行大类资产比例监管,具体如下:

(1)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账面余额不包括保险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的保险类企业股权。

(2)投资不动产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账面余额不包括保险公司购置的自用性不动产。保险公司购置自用性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的50%。

(3)投资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

(4)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5%。

(八)市场影响稳步扩大

在长期债券市场上,保险机构已成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上,保险机构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保险机构是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在基金市场上,保险机构已成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另类投资市场,保险机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

近年来,保险资金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第一,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截至2018年11月末,保险资金投资各类债券和股票合计超过9.3万亿元,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股票及其他金融产品等。第二,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对实体经济项目融资。截至2018年11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4.4万亿元。第三,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截至2018年11月末,保险机构在银行存款近2.3万亿元,其中多为长期协议存款和定期存款,成为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发展趋势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保险资管正处于改革、调整、转型、优化的时代,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就能抓住机遇、持续发展,甘于现状、拙于改革,则会被边缘化。

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监管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信用风险的爆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专业人才的缺乏;但从长远来看,政府转型带来的环境宽松、国企转型带来的机遇、监管强化和资管新规带来的市场规范、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投资机会、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带来的效能提高,以及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为资产全球化配置创造的有利条件等,都是资产管理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发展趋势

保险资产管理在全球资管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委托和受托的市场化双向开放已十分普遍,产品化成为拓展第三方业务的重要模式。同时,资产多元化配置中另类投资越来越重要,全球化配置资产成为主流趋势,资产管理进入大数据、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

(三)新形势下保险资产配置的新原则和新方向

1.保险资产配置需遵循的新原则

首先,要符合保险资金性质。以(类)固定收益为主,非固定收益为辅;股权投资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数战略投资中,以参股为主。其次,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根据“新国十条”精神,推动险资按中央“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积极支持“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再则,投资领域与能力要相匹配。强化提升投资能力建设,严防投资风险,密切关注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差损风险、治理风险、激进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最后,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坚持以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前提和基础,追求收益率稳定可持续,保险资金要做长期资金的提供者、市场价值的发现者、多元化多层次资产配置的风险管理者。

2.保险资产配置的新方向

(1)资产配置规划要立足国情。国际通行的权益资产与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二八开”比例不适合我国国情,另类投资占比多少为宜,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资产战略配置对投资收益的贡献度在90%左右,对于整个投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股市债市的周期性变化、保险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缺乏对长期资产的研究等都将影响资产战略配置的决策。

(2)资产配置坚持“五贴近”。即,贴近实体经济,贴近国家战略,贴近行业需要,贴近民生建设,贴近社会责任。

(3)资产配置做好“一横一纵、五个板块”。“一横”,即以投资为手段,促使保险产业链向上下游有效延伸,注重关系国计民生的养老、医疗、健康及相关产业投资,注重相关金融领域投资。“一纵”,即以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投资性保险产品和资管产品,打造设计开发、注册发行、登记托管、交易流通、交割清算等完整的产品链条。“五个板块”,即衣、食、住、行、新。其中的“新”指的是:①新经济,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电网、市政管道、水运航空、高速铁路、环保水务、通信信息、物流服务等城镇化建设,养老、健康、医疗、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创新企业等;②新战略,助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中国企业“走出去”、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军民融合、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③新改革,包括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对外开放等;④新领域,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

四、2019年展望

(一)20192019年经济金融形势判断

1.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衰减,增速总体放缓;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存在预期分化,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风险资产价格面临调整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后续影响可能显现。

2.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可能持续

经济运行方面,2019年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缓,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GDP同比增长6.6%,但逐季度下滑趋势明显;同时PMI指数下滑到荣枯平衡线,或反映企业信心不足,生产经营活动偏谨慎。整体来看,社融增速下滑、信贷扩张较弱,投资对GDP边际拉动作用减缓,减税促消费效果无法立即体现,叠加中美贸易纠纷等外部因素,经济增速可能在2019年继续下滑。影响2019年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是中美贸易关系的后续走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处置、房地产政策取向等。

金融市场运行方面,货币政策上,央行在稳健货币政策下,将保持边际宽松,市场短期流动性相对宽裕,长期流动性将更有针对性地向实体经济、民营小微企业倾斜,货币传导机制改善需要持续观察;财政政策上,预期将会推出进一步减税降费组合拳,以支持企业发展,但力度如何,政策效果显现周期需要持续观察;利率趋势上,2018年十年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4.0%降至3.3%,十年国开收益率从年初5.1%的高位下降至3.8%,货币市场利率也都呈现下行趋势,预计2019年利率中枢仍有下移空间,利率走势将处于相对低位;资本市场上,2019年,上半年市场波动仍可能持续,主要是受到外围市场共振和上市企业自身盈利增速放缓的影响,但当前仍是长期资金对权益市场逐步增加配置的较好时机;汇率上,部分大型保险资管公司认为,短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较2018年四季度有所缓释,目前的政策取向是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之间取得平衡。

(二)20192019年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挑战

1.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上升,英国脱欧对欧洲及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影响不得而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对主要金融市场都可能造成突发影响,进而向我国金融市场传递或产生共振。其次是贸易争端持续发酵。虽然中美贸易战处于“缓战”的状态,但中美贸易争端解决方案仍不明朗,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受到极大冲击。中美贸易战使得出口增速回落,其实质性影响可能在2019年显现,将会使进出口进一步承压。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中,企业投融资意愿不强,信用收缩显现,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增加了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选择、投资管理时点把握、风险识别防范的难度。

2.保险业增速放缓风险

2019年,寿险业仍将处在深度调整期,保费收入下滑会带来现金流紧张,引发偿付能力不足、可投资金减少、资产配置调整、退保增加等连锁反应;财险公司也会面临应收保费规模过大导致的现金流压力、可投资金期限较短、投资端流动性管理和再投资加大等挑战。

3.信用风险可能持续加大

2018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呈点状发生态势,部分企业融资仍然困难,特别是处于超大型和小微型之间的夹层民营企业。一方面,融资环境不佳叠加未来1到3年内的较大债务到期压力,企业信用风险不容忽视,违约事件仍可能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受到信用收缩影响,基建和房地产优质项目减少,信用风险可能向保险债权计划等非标领域传递蔓延。

4.股票投资的市场风险持续

虽然A股目前估值处于底部区间,对长期资金有较为明显的配置价值,但短期内仍然处于反复确认底部的阶段,特别是经历了2018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后,保险资金仓位调整压力显著增加,2017年以来取得的浮盈空间明显收缩。一旦股票市场再次出现下行或底部震荡,股票投资的市场风险将继续暴露,资金运用收益压力加剧,投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5.利率风险仍然较大

无风险利率下行将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较大成本收益匹配压力。长期看,我国市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将面临较大再投资风险,容易形成利差损隐患。目前3.2%左右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对保险资金长期配置价值已经降低,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需关注“短钱长配”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和风险敞口。

6.“资产荒”现象可能依旧

在经济增长下行导致融资需求减少的环境下,实体经济回报率下行,资产质量随之下行,优质资产更为稀缺。另一方面,资管新规等去杠杆政策叠加房地产调控依然趋严、地方债务严控新增,使过往的融资主力难以发力,也可能减少有效资产供给。

(三)2019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的应对策略

1.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研判

受制于外围环境下中美贸易争端、美联储加息、欧美股市大幅调整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及国内政策调整力度、信用收紧周期的影响,2019年投资难度加大。因此,要加大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股市、债市、汇市)的持续跟踪,为投资团队把握投资时点、交易性机会等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利率跟踪与研判,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优化个股个券的选择,提升主动配置能力,既把握大类资产的轮动规律,也注重运用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2.审慎做好2019年战术资产配置

在流动性资产配置上,需要关注负债端需要,保持一定流动资产比例,做好流动性管理;在债券资产配置上,判断利率仍有整体下行空间,具备一定配置机会,但总体上交易性机会高于配置价值,同时仍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在股票资产配置上,尽管市场底部特征显现,但上半年仍可能继续波动,对买入持审慎观察态度,对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股票,按照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持有;在非标债权投资上,优质资产不足、投资收益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坚持优中选优,增配非标债权计划是增厚收益的较好选择,但也需要关注信用违约风险上升、非标利率下降、优质保债计划供给不足的影响,可考虑通过信托计划替代;在股权投资上,需要做好参与方式、交易机制、退出安排的综合考量。

3.坚持风险防范首位原则

在整体上,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容控制,紧紧把握投前、投中、投后各个环节,完善全流程、标准化的风控制度,有效防范资产负债管理失位造成的期限错配风险、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低利率环境下的再投资风险、结构性去杠杆带来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宏观经济形势震荡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和汇率风险。

针对固定收益市场,加大信用债和新产品持仓风险排查力度,力争在投前和投中对发行人风险有所识别,加强与买方评级机构、业务合作银行机构的信息共享,更早识别出信用风险苗头;针对权益市场,要把控制市场风险放在首位,坚持稳健操作,控风险、控仓位、控成本;针对另类投资,要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做好项目审核,优化交易结构设计,增强灵活性,加强投后管理和项目跟踪。

4.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增强投资管理质效

坚持较低风险偏好,发挥长期资金优势,缩小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通过合理交易行为、探索更多运用对冲工具等方式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合理把握资产配置的调整幅度,部分大型寿险公司未来1到3年面临资产集中到期和新增资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需要统筹做好再投资安排;优化委托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投资决策与执行的质量、效率,积极推进境内外市场化委托工作,规避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和投资局限性。

5.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继续通过投行业务的深化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实现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加大对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公司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保障型住房投资,利用保险资金久期长、体量大、风险偏好低等一系列特点,与旧城改造、土地储备等重大投资项目相匹配。

6.稳步探索保险资产全球化资产配置

截至2018年8月末,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768亿美元,占上季末保险业总资产的3.1%。2019年,随着我国对外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持续实施,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对资本的渴求,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通道。

7.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行业应用

金融(保险)科技的发展势不可挡,保险资管业也应顺势而为。要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做好做强数据采集与分析,积极研究并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行业应用。

(四)20192019年保险资金运用政策走向

1.保险资管细则出台

遵守资管新规主旨精神,全面梳理优化债权计划、股权、组合类投资、私募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以及不动产类计划等保险资管业务规则。

2.资管机构分类管理

进一步推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差异化监管。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在投资能力和经营风格上和中小保险资管公司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在监管政策上没有区别,这限制了各自优势的发挥。较好的应对方式是引入保险机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SARMRA评估)、公司治理评估、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等,对资管机构进行分类管理。

3.投资范围和渠道进一步开放

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或投资通道有望对保险资金开放,包括:境内结构性存款,股指期货资格备案;国债期货、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汇率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科创板、新三板、实物投资(黄金及其金融产品)、沪伦通等。

4.新会计准则IFRS9、IFRS17带来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策略、保险资金运用净值管理、投资收益常态化波动管理、偿付能力变化和资产负债匹配等诸多方面将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可能造成行业风险暴露。

5.产品体系的变化

在严格执行资管新规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交易结构,拓宽保险资金用途范围,服务于基础设施项目,扩大行业范围和融资方式,更有效地简化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融资链条。养老资管产品、专项产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将有巨大成长空间。

6.行业协会的作用凸显

在监管部门支持协调下,行业协会加强业务基础研究,促进行业交流合作,研究制定行业标准,扩大同业数据共享,进一步扩大保险行业数据采集、披露范围,提高披露及时性;重点推进另类资产估值及业绩考核评价指引的制定、注册制改革,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交易对手评价、自律标准建设、数据信息建设、金融科技应用等。

(五)22001199年新愿景: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安全的统一

1.高质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模式转换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发展,促进增加保险资源有效供给,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能。

2.多主体

在金融综合经营和对外开放扩大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主体将进一步加快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升级换代。

3.全市场

在严格规范市场、统一市场标准的背景下,保险产业链条有效延伸,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踊跃出现。

4.广配置

在全球化仍为主流、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保险资产要按照多元化、全球化、立体化原则科学配置。

5.强创新

在鼓励支持创新、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6.重风控

风控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世界经济金融复苏和国内外金融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业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建设。

7.新监管

在落实“监管姓监”地位、严格监管和改革监管体制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监管将加快向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科学化、协同化转型。

猜你喜欢

保险资金资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