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2019-05-13贵胡
廖 春 贵胡 宝 清
(1.广西师范学院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 2.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 3.广西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1 研究背景
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要素的复杂大系统,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系统稳定的基础[1]。改革开放40 a来,我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社会事业逐步完善,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阐释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对生态系统的顶层设计不断细化,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已初现成效[2]。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三者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3]。近年来,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学术界从不同尺度、不同地域出发,对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研究。
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开展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第一类是从大尺度出发,对全国或省级层面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比如,黄德春等[4]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2001~2015年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程度虽然得到了逐步提升,但是整体水平仍偏低;吴建寨等[5]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要高于西部和北部地区,只有天津市、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处于最优协调级别;张玉泽等[6]对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03~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发展状况得到了逐步改善;魏晓旭等[7]以中国2 853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进行了研究,从而发现,1980~2012年中国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得到了逐步改善,空间关联度总体稳定,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2) 第二类是从小尺度出发,对典型区域进行探究分析。比如,初雪等[8]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崇信县为经济发展滞后类型,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较好;刘秀丽等[9]以宁武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土石山区退耕还林区的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001~2011年宁武县退耕还林区的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状况得到了逐步改善。
目前,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以下几个方面还需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1) 以GDP、农村居民纯收入、工业三废等复合指标来表征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的关系,缺乏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耦合协调状态的刻画,因此,需要构建能够全面反映3个系统间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
(2) 目前,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而对于流域层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济发展落后、少数民族集聚、连片贫困地区的流域仍有待研究。
基于此,文章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以民族聚居、连片贫困、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区,以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能够反映研究区特点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耦合协调模型,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发展能力、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同时对其时序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概况
2.1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广西西江流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10]。《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广西的7个地级市(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划入到了规划范围[11-12],同时,将广西的桂林、玉林、贺州、河池等4个地级市作为规划延伸区。因此,本文研究的广西西江流域也包括以上11个地级市。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7)》可知,广西西江流域国土面积约21.66万km2,占广西总面积的91.11%;2016年户籍年末的总人口数量为0.49亿,占广西总人口的87.80%;流域GDP达到了15 568.32亿元,占广西生产总值的84.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得到了稳步提高,从2006年的9 663.25元和2 797.35元,分别提升到了2016年的28 024.09元和10 455.91元,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 836.08元和765.86元。2006年以来,流域产业结构虽然在得到逐步优化,但仍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第三产业的占比波动上升,2016年,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为15∶45∶40,说明广西西江流域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经济发展前景较好。
2.2 资源环境状况
广西西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少,资源环境状况不容乐观[13]。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 954.50亿m3,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89.70%,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3 990.04 m3,比广西平均水平低512.96 m3;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为62.02%,比广西平均森林覆盖率低0.28个百分点;流域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395.14万hm2和0.081 hm2(1.21亩)。2016年,化肥使用量为224.59万t,占广西化肥使用总量的85.65%;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562亿t、127 056 t和191 949 t,分别占广西排放总量的86.75%、69.41%和76.76%。流域水资源量与人口、GDP的匹配度较高,与耕地面积匹配度较低。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高于流域GDP占比。因此,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严峻形势。
3 研究方法与数据
3.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包括4个部分:经济系统数据、社会系统数据、生态系统数据以及研究区概况数据。其中,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2,2017年),生态系统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2,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2012,2017年)以及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级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环境状况公报》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7)》。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本质就是复合生态大系统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4-16],3个系统间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如何选取指标才能反映出各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7-18],本着指标的代表性、综合性及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构建了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列。
经济系统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结构、规模和效益等3个方面,社会系统主要是考虑的人口指数、生活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科技文化等4个方面,生态系统主要考虑的是资源禀赋、生态压力和生态响应等3个方面。
3.3 研究方法
3.3.1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计算的内涵为:设共有n个评价指标,将这些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上限值作为半径构建一个中心n边形,将每个指标在同一年的标准化值相连,就构成一个不规则的n边形,这个n边形的每个顶点就是评价指标相连的全排列,n个指标则有(n-1)!/2个不同的不规则中心n边形。全部不规则n边形的面积的平均值与整体中心n边形的面积之比,即是各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19]。
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指标属性为正向(数据值越大越好),则采用其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如果指标属性为负向(指标值越小越好),则先取该项指标数据的倒数,再转化为正向指标来进行计算。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1)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来计算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2)
3.3.2耦合协调度计算模型
耦合是一个物理概念,用来分析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协作程度。本文运用耦合模型来计算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及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以及作用机制。其计算公式如下[20]:
(3)
本文是对广西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状况开展研究,因此,t=3;Ct表示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耦合度Ct的值越大,说明各系统之间处于良性有序发展状态,当Ct=0时,各系统的耦合度最小,说明此时各系统处于无序、恶性发展状态;当Ct=1时,各系统的耦合度达到最大值,说明各系统的协调合作能力处于最佳状态。
耦合度可以较好地揭示各个系统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程度,但是无法判定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的协调度进行计算,以判定各系统的协调类型和水平。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如下:
(4)
Tt=αY1+βY2+δY3
(5)
式中,Dt,Tt分别代表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Dt值越大,表示各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越高。α,β,δ为待定系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将三者的贡献系数设置为:α=β=δ=1/3。
同理,也可以计算出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6)
(7)
T1t=αY1+βY2
(8)
式中,C1t表示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度;D1t表示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1t表示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此时,t=2,α=β=1/2。此外,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与此一致,不重复列出。
运用上述计算公式,得出了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其取值范围为[0,1],值越接近1,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反之,其值越接近0,则表明该地区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处于无序发展的恶性状态。为了更好地探究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状态,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19-20],将广西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划分为6类,即极度协调、高度协调、中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中低度协调、低度协调,如表2所示。同一取值范围的耦合协调度值对应一个协调等级,等级越低,说明区域内的各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反之,等级越高,说明区域内的各系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4 结果与分析
4.1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发展水平分析
4.1.1综合发展水平
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进行计算,得出了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综合发展指数,如图1所示。
表2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判定标准Tab.2 The coordinated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system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图1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综合发展指数Fig.1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different citi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广西西江流域的综合发展状况基本呈“两级阶梯”发展的格局。2006~2016年,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代表的老牌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发展指数多年位居广西西江流域前列,2016年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为:0.581 6,0.465 0,0.472 5。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南宁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柳州市作为广西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达,经济基础好;桂林市是一个国际旅游城市,而且开发历史早,因此其综合发展能力强,属于第一级阶梯。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8个地级市属于第二阶梯,近几年来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第一阶梯的3个地级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受经济发展基础、教育科技实力等因素的束缚。
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6~2016年,南宁、梧州、贵港、玉林、贺州、河池以及来宾等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为波动上升。具体情况如下:
(1) 玉林地区的综合发展指数提升最快,2016年为0.377 4,与2006年相比提升了12.72%。
(2) 其次是贵港、梧州、河池、贺州、来宾、南宁,与2006年相比,分别提升了8.72%、8.16%、6.21%、5.99%、5.88%和5.36%;其中,南宁的综合发展速度较其他地区而言要慢,主要是受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自身发展的束缚。
(3) 柳州、百色、崇左在2006~2016年间,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下降速度最快的是百色,2016年,其综合发展指数为0.330 5,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3.68个百分点。
(4) 桂林在2006~2016年间的综合发展指数呈急剧下降的趋势,2006,2011年和2016年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为0.550 5,0.502 8和0.472 5,2006~2016年期间的综合发展指数下降了14.18个百分点,经分析,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其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走科技、绿色发展之路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其效益。
4.1.2各子系统发展水平
通过对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指标进行计算,得到了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经济、社会、生态专项发展指数,如图2所示。
(1) 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广西西江流域经济发展呈“三级阶梯”发展趋势,三大城市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南宁、柳州和桂林市属于第一级阶梯,其经济系统发展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处于前三甲位置,这得益于3座城市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特殊的区位条件。2006年,南宁、柳州、桂林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0.662 8,0.611 6,0.451 6。2016年则为:0.750 4,0.616 0,0.380 1。2006~2016年间,① 南宁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不仅稳居第一而且提升明显,10 a间的经济发展指数上升了13.23%,不仅发挥出了首府的经济带动作用,而且在两个国家级的战略建设中也将发挥出应有的核心作用。② 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呈负增长,10 a间的经济发展指数下降了15.83个百分点,相比南宁、柳州,桂林,经济发展能力弱,主要原因是其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
玉林、梧州、百色、贵港属于第二级阶梯。2006~2016年间,除百色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呈负增长外,其他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都呈正增长趋势。
崇左、河池、来宾、贺州属于第三级阶梯。2006~2016年间,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增长率分别为180.87%,-76.26%,-33.81%,7.32%。① 崇左在10 a间,经济发展指数增长了3倍,主要是崇左发挥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② 河池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呈负增长,指数下降幅度大,经济发展除了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外,同时也没有被列入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中,经济辐射带动弱。
(2) 社会系统发展指数。广西西江流域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显著。两极中的 “一极”主要是以南宁为代表的社会发展指数较高地区,具体包括南宁、桂林、柳州,社会发展指数均大于0.3。其中:① 南宁的社会发展指数在0.7以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② 桂林的社会发展指数紧随其后,多年社会发展指数在0.5以上,但在2006~2016年间,其社会发展指数呈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发展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 柳州在这“一极”中的发展指数最低,主要是由于公路里程、卫生机构人员数等多项指标远远落后于南宁、桂林所导致。
另外“一极”主要是以贺州为代表,具体包括贺州、崇左、百色、河池、梧州、来宾、贵港和玉林,其社会发展指数均小于0.3。2006~2016年,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增长率分别为:-18.72%、42.35%、58.14%、48.08%、9.95%、-29.77%、235.10%、52.55%。① 2006~2016年,贺州的社会发展指数是流域内最低的,且呈负增长的趋势;② 来宾的社会发展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③ 贵港、百色、玉林社会发展指数增长率超过50%,河池、崇左社会发展指数增长率超过40%,说明这5个地区的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图2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专项发展指数Fig.2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index of economic,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 of different citi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3) 生态系统发展指数。广西西江流域生态发展时空差异大。2006~2016年,贺州、梧州地区的生态发展指数较高且较稳定,贺州的经济发展较慢,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小,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等的排放量在流域内比较靠后,生态发展指数在2016年达到了流域最高值,为0.559 6,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39.90%。
梧州地区作为西江的“水上门户”,资源禀赋较高,2006,2011年和2016年,其生态发展指数分别为0.368 8,0.481 5和0.454 7,处于流域较高水平。
贵港、南宁地区的生态发展水平处于流域最低位置,其多年生态发展指数小于0.1,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
总体来看,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生态发展指数呈增长的趋势。河池地区的生态发展指数变化剧烈,2006~2011年,生态发展指数呈负增长,下降了42.84个百分点;2011~2016年,生态发展指数迅速回升,5 a间上升了272.46%。此外,玉林、来宾、贺州等地区的生态发展指数增长明显。桂林、崇左生态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2016年间,桂林地区的生态指数下降了37.85%,崇左的下降了29.23%。两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
4.2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耦合协调度分析
4.2.1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
利用耦合协调度计算模型,对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耦合协调度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Tab.3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s of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system of different citi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1) 初步形成了“三核”带动的协调发展格局。2006~2016年,南宁、柳州、桂林的耦合协调度一直位于广西西江流域前三甲的地位,达到了中高度及以上协调状态。2016年,3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31 8,0.683 7,0.708 0,说明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强。梧州、玉林、百色紧跟其后,多年耦合协调度在0.500 0以上,达到了中度协调水平。贵港、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的耦合协调能力较低,总体属于第V等级,直接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较低,社会发展又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从而造成了三者发展不协调,影响到了整体的协调发展状态。
(2) 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提升,个别地区协调发展能力下降。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较好状态,以中低度协调为主,大部分区域的协调发展指数得到了提升。其中:① 玉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提升最快,2016年达到了0.611 5,由中度协调一跃成为中高度协调状态;② 桂林的协调状态虽然在整个研究期都很稳定,但是耦合协调度下降明显,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指数持续下降,从而影响到了整体的耦合协调度的提升;③ 来宾、百色、河池等地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状态,说明这些地区协调发展能力不稳定。
(3)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经济、区位等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广西西江流域呈现“三核”带动发展的格局,这与经济发展指数吻合。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进步的保障,但经济发展的初期会消耗资源,产生工业废物,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当经济发展走上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时,则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同时,宏观政策、区位条件以及交通位置等,也对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耦合协调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4.2.2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稳定,地域差异显著。2006~2016年,各地耦合协调状态总体上无变化,如表4所示。
(1) 由表4可知,南宁地区的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一直在0.8以上,属于极度协调状态,说明南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在协调中共同发展。
(2) 柳州和桂林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为波动变化,其中,桂林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有变差的趋势,由高度协调变为中高度协调状态。玉林地区一直处于中低度协调状态。
(3) 梧州、贵港、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7个地区一直处于低度协调状态,其中贺州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小于0.200 0,河池、来宾、崇左小于0.300 0,这4个地区处于失调状态,主要原因是相对于社会发展指数而言,经济指数极低所致,尤其在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结果导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在发展中不协调严重。
表4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Tab.4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s of economic-social system of different citi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4.2.3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较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差。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超过一半地区处于不协调状态,协调地区以中度协调状态为主,整体协调状态较差。
(1) 柳州、桂林地区的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指数较高,桂林在2011年耦合协调指数为0.633 2,达到研究期流域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最高值,对比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则处于较低水平。
(2) 南宁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
总体来看,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的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较差,以低度协调为主,反映出流域在经济发展中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绿色、协调、创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区的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情况列于表5。
4.2.4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的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偏低。总体来看,耦合协调状态在中度及以上的只有极少数地区,2006年只有桂林地区,其协调度为0.694 1;2011年有柳州、桂林和梧州地区,协调度分别为0.537 9,0.634 3,0.507 5;2016年有南宁和桂林两个地区,协调度分别为0.532 1,0.585 6;桂林地区虽处于较好的协调状态,但是耦合协调度一直下降,2016年为第Ⅳ等级。该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低度协调状态,协调状态有变好的趋势,2006,2011年和2016年,低度协调区域占比分别为63.64%,54.55%和36.37%,降幅明显。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情况列于表6。
表5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Tab.5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s of economic-ecological system of different citi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表6 广西西江流域各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Tab.6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s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of different citi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province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西江流域地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了耦合协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如下结论。
(1) 从发展指数来看,综合发展指数为波动上升,呈“两级阶梯”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趋势,南宁、柳州、桂林三大城市起支撑流域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贺州、梧州地区的生态发展指数较高,贵港、南宁地区的生态发展指数处于流域最低水平,河池生态发展指数变化剧烈。
(2) 从流域整体来看,广西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大部分区域处于较好的协调状态,以中低度协调为主,并形成了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代表的“三核”带动发展格局,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流域内部的耦合协调状态差异显著。
(3) 从各子系统的协调状态来看,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稳定,南宁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超过了0.800 0,达到了极度协调状态;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较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状态差,流域超过一半的地区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协调地区以中度协调状态为主;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偏低,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低度协调状态。
5.2 建 议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实现广西西江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以南宁地区为代表的经济较发达地区要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建设产业园区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贺州为代表的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要优化要素投入,依靠科技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镇化。
(2) 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事业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搞活经济的大产业,通过发展医疗、教育、基建等,发挥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3) 应当坚持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发展理念,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应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取经济的短暂发展;应当合理开发,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