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非凡铸就传奇

2019-05-13向煜

现代苏州 2019年8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记者 向煜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成果展,展示了园区多年来发展历程和整体风貌,充分展现了园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丰硕成果。园区的非凡也体现在这20余年里,无论是发展经济、社会、民生等等工作中,园区都始终践行着这五大发展理念,并以此引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高

质量发展。

理念之一 创新

园区实践:构建国际化创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先试先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创新发展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创新也是园区的精神和特质。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阵地,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7%,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9.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9件。

必须强调的是,园区的创新是面向世界格局的创新。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汇聚了国际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引进创新技术、配置创新资源。累计到2018年底,园区引进了29所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入驻,其中包括了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院等等,园区引进了14家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家队科研院所和5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并在新加坡和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本土创新、离岸创新互动格局逐步形成。

能够将这些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汇聚到园区,事实上离不开园区开发建设以来,在先试先行和制度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1994年,园区在苏州城东“呱呱坠地”,彼时全国已有了包括深圳在内的5个经济特区,和他们相比,园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策上都没有明显优势,为了能够用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园区充分借鉴新加坡亲商服务理念,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擦亮软实力品牌。

多年来,园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相继实施了110多项先试先行改革探索,诞生了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全国首个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国内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全国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并在国内率先针对落户企业开展窗口式集中服务、提升“2333”改革品牌、率先建成“五个一”的管理服务新机制……一连串的“第一”“首创”和“唯一”在园区诞生,引领了园区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现代物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功能拓展。

正是多年来不断努力,园区构建了开放型创新生态体系,使得自身各类创新指标在全国都能处于领先位置,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行列。

理念之二 协调

园区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铸就卓越新城区

关键词:规划引领、多业并举、产城融合、区域一体

自开发建设以来,园区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建设理念,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为核心,进行多规融合、弹性管控,公众参与的具有园区特色的规划管理。

在产业方面,园区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两大支柱产业与三大新兴产业的布局,高端生产性与优质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助推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

作为中国产城融合的成功典范之一,园区目前已经实现了以产业聚集带动人才聚集,以人才聚集促进城市繁荣,以创新发展推动城市转型的格局。同时,在城市化路径中,园区从1994年四镇一乡、到2010年撤村建居、再到2012年撤镇建街道,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了城市化。

特别要提的是,近年来,园区划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中央商务区四个功能板块,四大区域之间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产业联动。

理念之三 开放

园区实践: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

关键词:借鉴、转型、升级、融入

有别于其他开发区,园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新加坡经验的借鉴与学习。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分为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管理和保障机制三个层次。与此同时,园区先后组织了194批次、3680人次赴新加坡培训。

事实上,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典范,园区自诞生之日起,开放就是刻在血脉中的基因。25年来,园区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000多个,包括9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56个项目,园区已成为国内外投资来源国家(地区)集中度较高的开发区之一。而这背后,离不开最初向新加坡学习的“亲商”理念的功劳,也离不开园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努力。

当然,与最初的开放型经济不同,如今的园区更是抢抓扩大开放机遇,积极通过更高水平的服务、更高层次的创新、更大力度的扶持让外资企业对发展更具信心,加快推进园区从外资的生产中心向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利润中心、价值中心过渡,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更重要的是,园区的开放,是双向开放,不仅要高水平的“引进来”,更要“高质量”的走出去。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园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快园区品牌、园区经验的辐射推广。

112平方公里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中国目前对外合作层次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结出的硕果,而其管理运营模式基本都来自园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区域合作重大平台项目,也于2019年初正式启动,项目将全面复制园区开发建设经验,打造长三角区域未来产业高地、高端外资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园区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截止目前,园区累计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规范化试点等重点改革任务172项, 30项改革经验在国家和省市层面复制推广,其中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目前,园区着力编制实施开放创新综合试验2.0版,目标要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和现代化治理高地。

理念之四 绿色

园区实践:坚持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关键词:美丽家园、绿色经济、低碳生活

值得骄傲的是,园区在取得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走低碳绿色之路。

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就积极推进实施“生态优化行动计划”,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民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8年3月,园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7年9月,园区又获评首批国家绿色园区。并先后被评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这座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也是一座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绿色新城。

目前园区污水管网100%覆盖到位,雨水污水100%分流处置,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绿地面积达29.1平米。

在环境准入方面,园区最严厉和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对能源和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25年来,园区累计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万元GDP能耗为0.2308吨标煤,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园区还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多家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高水平资源回收公司,构建了多条以电子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使经济这根城市发展的主动脉运行更为顺畅。

同样,园区也把“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到环保宣传,园区一直在努力。同时,园区率先制定了全国首个绿色低碳社区评价标准,推广绿色低碳社区创建,率先成立社区环境管理自治机构,被环保部誉为环境社会治理的“苏州模式”。可以说,在园区,人与自然很好地实现了和谐发展。

理念之五 共享

园区实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关键词:民生优先、惠民利民、宜居宜业

多年来,园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注重发展与惠民、利民相结合,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养老、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致力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园区开发建设成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天堂”。

园区从“拆停并转”80多所复试单班村办学校(办学点)起步,二十余年来,新建改建了近200所现代化一流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1%以上。25年来,园区始终坚持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建成了高效多元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在全省市名列前茅。

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园区坚持“大健康”理念,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据了解,园区累计投入卫生经费39亿元,年增长率28%,累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7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近年来,园区还先后实施各项政策以破除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园区连续多年在全市文化发展绩效考核中位居第一,马拉松、龙舟赛、iSING!Suzhou等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更令居民感到幸福的是,如今园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0.38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为1.67平方米,居民文体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园区借鉴新加坡模式创建的“邻里中心”社区品牌,早已深入居民内心,每个邻里中心服务半径均在1500米左右,12项基础服务功能配置,可以一站式满足居民各类生活服务需求。此外,园区还推出了“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形成了政社互动,多元共治。事实上,园区的社区建设经验得到了国家民政部门肯定,并在全国进行复制与推广。

如此多的民生福祉,生活在园区的你,是不是也感到很幸福呢?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