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差异探究
2019-05-12柏思萍刘思雨陆子平钟锦云
柏思萍 刘思雨 陆子平 钟锦云
【摘 要】本文阐述高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滞后和重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分析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差异,提出确定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内容、健全管理会计教学考核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对策,以培养新时代高校管理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专业 会计人才培养 企业需求 差异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10-03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改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变革,现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之类的工作,而更多表现出是否能够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全面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随着财政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这种需求愈演愈烈。然而,在企业急需管理会计人才的情况下,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仍然就业不佳或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部分企业宁愿选择有经验的低学历财务人员,再按照自身需求进行培养,也不选择刚毕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与企业所需存在差异,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因而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刻不容缓。高校应当明确企业自身所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抓住两者之间的差异要素,积极探索培养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的新路径。
一、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学倾向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培养,对实践能力关注不足。这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应试型人才,在考试、考证等日常考核中,他们大多表现优异,但这种以理论为重心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由于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不强、思维僵化、难以迎合企业需求的现象。部分高校虽然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但实践不得法,没有能够真正抓住企业的痛点。比如,现在部分高校对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等,但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更多是传统财务会计人员,虽然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简单的会计工作,但是离当下企业真正需求的全面管理会计人才还有相当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滞后、重复
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是实践总结出来的,实践成果不足导致相关理论匮乏,进而导致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滞后。近年来,我国的管理会计实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但仍然难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关理论成果也相对较少。因此,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还是比较依赖西方理论,内容上借鉴西方国家相关的实践成果较多,但是西方企业的运营背景和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成果也不能完全运用于我国的企业,契合度相对较低,应用性较差。同时,这些成果经过西方国家一步步地实践总结,再到我国的应用尝试,最终被运用于高校教学中,已经落后于实际,不一定就能适用于当下。
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会计基本都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和考核的,而教材内容的滞后导致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滞后。现在大部分高校还是比较倾向于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或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會计书籍作为教材。这些教材主要以管理会计中比较经典的作业成本法、投融资决策等管理会计理论为重点,忽视了其实用性,不能很好地和当下结合。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已经不能简单地为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所满足,甚至有一部分已经为当下的企业所淘汰,不再使用。以这样内容相对滞后的教材进行教学以及考核,人才培养滞后就在所难免。
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内容也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有一定的重合。比如产品成本的计算就与成本会计的教学有一定的重合,资本成本这方面又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重合等。这样重复的教学不但给教师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还使得学生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还是单纯的课堂讲授,对于一些工具的讲解流于形式。比如经济附加值、全面预算等,主要还是集中在讲解每一步计算过程,告诉学生每一步的结果是如何得出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最后再结合一定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难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工具。
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缺乏与真实案例结合的实际应用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层次,案例背景较之变化难测的市场过于简单,考虑的因素也相对较少,缺乏实际意义。同时,教师的教学通常都是先对一个知识进行理论讲解,再配套相应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理解,然而这些案例都是迎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挑选和改编的,能够完美地印证相应的知识点。但是,实际企业遇到的情况是复杂的,有时一件事情可能有多个知识交错,学生仅是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根本无力对这样复杂的情况进行分析。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对于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大部分存在问题,不但课时相对较少,而且学分也比较低。经调研,有些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一般为两种:一是2学分,32课时;二是3学分,48课时。然而,财务会计却不同,能够达到4.5学分,71课时,甚至是5学分,80课时。这样,不但教师受到了课时的局限,只能专注于完成既定的课程任务,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学生也会由于其较低的学分而缺乏对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仅仅作为一门辅修来进行学习。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差异分析
(一)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随着人们对数据进一步的需求和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企业更青睐管理会计,并对管理会计人才有更多更新的需求。核心知识是基础,人际交往能力是管理会计将相应的决策传达到各部门执行的工具,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
1.核心知识。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管理会计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管理会计知识和工具的运用。同时,要有管理会计思维,不局限于财务会计的僵化思维,能跳出财务会计的视角分析整个企业的状况。
2.人际交往能力。与简单的财务人员不同的是,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一定要擅于与人交往。管理会计作出的相关预算、决策等需要各部门协调共同开展,因此管理会计人员需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商,让他们充分了解到相关决策的意图、必要性以及实施的步骤程序等,让各部门的员工都能积极主动,自觉执行。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沟通协商的能力,不能得到各部门的支持,或是各部门了解不充分,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都会对决策的效果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3.综合分析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多的是由信息系统来完成,企业更缺乏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首先,要有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每天都会有数量庞大的数据产生,要能够从中挖掘出有用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提炼,将其变成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所用的资源。其次,要具备风险分析的能力。要能够通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点滴,探索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及时进行风险规避。最后,还要具备对企业发展的预测和战略制定的能力。管理会计人员要能够准确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找出企业发展的潜力以及风险点,进而作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这种对企业发展的长远预测以及战略制定恰好是大部分管理会计人员缺乏的。
(二)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差异分析
1.人才培养机制差异。高校和企业属于不同的人才培养机制,两者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人才定位差异,从而出现人才培养机制差异。
第一,机制培养的参照标准存在差异。高校更多属于教育机构,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素养以及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经过高校培养的人才有着十分优秀的理论基础。
高校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相关的教学质量标准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为了能够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对于教学考核方式的设置就不得不慎之又慎。如果考核过于严苛,或是过于灵活,教师难以主观拉动成绩以达到平均水平,很可能导致整个学校的学生考核结果普遍偏差,使得高校难以交出让教育部满意、认可的答卷。
企业则是更多的参照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企业并不会受到除法律强制规定的标准以外的其他事项的过多影响,能够推动企业观念转变的主要还是自身实际的需求。在过去,企业的管理会计方面更加关注的还是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今天,企业需求的则是全面型管理会计人才。
第二,机制的考核标准存在差异。由于考核方式的缺乏,以及来自国家、家长的压力,高校只是简单地把学生能力与考试成绩相结合,但是对于其真正的知识运用能力却关注不够。企业是面向社会的营利机构,更多的是需要在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经营的稳定性与收益,重点是培养能够为企业运营保驾护航的人才。因此,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以及需求完全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人才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为考核标准。企业希望自身对人才的投入能够得到比投入多上数倍的产出效果,因此企业不但要求管理会计人才有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拥有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效益的提高,必须进行财务转型,培养综合型管理会計人才。
2.人才具备能力差异。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多具备应试能力。与企业的人才相比,他们可能更擅长于考取证书或是参与竞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张或是数张专业证书、比赛获奖证书等。同时,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着较强的理论功底,但一到实际运用,却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实际操作方面,好一些的学生只是操作不熟练,慢慢尝试最终可能也能完成。稍差一些的学生,可能就需要搜寻相关运用指导,跟着相关指导一步一步完成。完不成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少数,但是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少有学生一毕业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就能够十分灵活恰当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去。
企业需求的人才与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同,前者的思维要更开阔一些,综合能力更强。例如,MPACC的学生,同时考进了同一所高校但曾经就业过的学生与未曾就业过的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有很大的差异。前者的思维更加的灵活,能够很好地把教师传授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恰到好处地结合,综合素养也很高,多方面知识均有所涉及。而后者相对而言综合素质较差,思维固化,对于教师传授的相对发散的知识理解度较低,难以与企业实际运营很好地结合。从这一点上能够很明显地看出企业人才具备的能力与高校教学下人才的能力是有所差异的。
三、高校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确定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实操练习。现在单纯的纸上练习无法满足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纯粹的理论型人才就业困难,企业宁愿选择有经验的低学历人才而不愿意培养有学历却无经验的高校学生,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握适用性,将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并重,以专业学习为基础,积极面向企业的实际运用。
(二)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有必要增加相关管理会计的课时,给教师留有余地进行知识扩展。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高校也可以设置网络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学基础理论知识,再配套相应的题库展开练习,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反复学习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不会出现课堂授课时笔记难以完整记录、重难点没有办法及时理解的情况。
通过题库的练习检测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作业互相抄袭的现象。题库中的题目数量庞大,学生想要得到一个较好的作业成绩只能认真地进行学习和理解。同时,学生自学的方式也缓解了教师的授课压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实践课程,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
当然,高校还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有目的地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改善教学内容
高校要对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之间重合的内容重新进行界定和合理地划分,比如,投资决策的相关内容就更适合财务管理,而标准成本法则更适合在管理会计中讲解。整理相关内容,能够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课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连贯性。
高校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强调不同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条件以及其局限性,对于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理论工具也十分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其不适用的原因,以及当下企业的选择,让学生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学习书本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也能做到在书本的基础上引入国际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掌握学科最新动态。
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还应当增加引入真实案例,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并缓解理论课堂教学的枯燥,增强其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沉入课堂。
(四)健全管理会计教学考核体系
高校不能只重视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分数,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结合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案例实操考核评分、案例作业学生互评等,应将这些都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加大平时分比重,减少卷面分比重,改变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初步与企业达成合作,建立相关的实验基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部分企业不放心将相关工作交给实习的学生,学生难以接触专业项目,只是在进行最基本的文秘工作,专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锻炼。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三方的紧密合作。企业从科研机构、高校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高校从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机构从企业、高校获取更多资源进行研究再将其成果为企业、高校所用。三方共同发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高校要培养受企业认可的管理会计人才,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应解决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滞后重复等问题,对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探究,进一步综合分析两者差异要素,探索高校培养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的新路径,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求的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晖.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管理观察,2018(31)
[2]兰朋朋.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8(24)
[3]方道华.管理会计指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经,2018(21)
[4]江小琴.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4)
[5]刘晓玲.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与实施[J].会计师,2018(15)
[6]刘世英.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纳税,2018(15)
[7]熊磊.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与实施[J].财会月刊,2015(26)
[8]吳亭,程昔武.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8(6)
[9]张小才.会计转型背景下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探讨[J].经济师,2018(6)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