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取向

2019-05-12谭雪燕巫德富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谭雪燕 巫德富

【摘 要】本文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取向,分析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三者之间的关系,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从加强职业院校自身建设、通过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土人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等方面提出广西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取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010-02

一、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

(一)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和国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2019年职业教育扩招100万,鼓励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退伍军人报考,这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抓住职业教育改革机遇,扩大受教育群众人数,让更多的人有一技之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短期非学历教育将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针对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展开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广大乡村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批面向乡村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层次,广大职业院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定专业,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紧密相连,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乡村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方面,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扶贫的目标是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职业农民,这与精准扶贫的目标一致。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如下:

一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与精准扶贫目标高度一致。职业教育能有效提升广大贫困人群的职业技能,改变他们的观念和陈旧思维模式,唤醒他们的脱贫意识,增加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实现美好生活,这与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一致。

二是精准扶贫为职业教育找到了新的服务方向。职业教育新的服务方向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服务于农民、农业,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是精准服务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服务于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农村贫困学生开展职业教育服务,为其提供文化和技能培训,保障其职业生涯发展。第二,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所倡导的生产生活观念提供人才保障,形成人人皆想成才的良好氛围。第三,职业教育能有效消除绝对贫困,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精准扶贫的短期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长期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职业教育为贫困群众提供劳动技能,实现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和贫困群众对职业教育需求侧的无缝对接,能有效破解贫困的代际传递,凸显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价值。

二、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

建设职业教育扶贫培训基地,用于开展技能培训和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早在2014年,广东、广西签署了《广东对口帮扶广西职业教育协作框架协议》,开始了协作试点,被称为两广职业教育协作的“2+1模式”,目前该项工程正有序开展,部分毕业生已到广东企业就业。

(一)打通职业教育扶贫通道。开设职业教育“圆梦班”,定人定向帮扶,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到位。为贫困家庭孩子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录取、优先选择专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以职业院校为单位进行虚拟编班,方便跟踪管理和展开个性化指导。按照“2+3”“3+2”模式,对中职学生开展对口招生,为贫困地区家庭的孩子提供深造机会。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贫困地区招生12.2万人,占全部招生人口的53.23%。有就业意向且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在各方帮扶下必须百分之百就业,工资不能低于2000元/月。自治区政府统筹1600万资金,用于传承民族文化,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

(二)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解决贫困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全面落实中职学校的免学费政策,对中职学校升入高职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每年资助2000元学费。调整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中职学生由生均1500元提高至2000元。调整“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2+1”模式试点建档立卡的学生资助标准,每动员一名学生到广东顶岗实习,给予700元的资助。

(三)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对贫困生开展技能培训,使学生所学技能与工作岗位相吻合。构建“区、市、县、乡、村”五级职业教育网络。职业院校与发改委、扶贫办等部门配合,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扶贫项目培训,解决学生“用得上”的问题。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对职业院校的贫困生开展全程化就业服务,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与各大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教育精准脱贫,为贫困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开办“学徒制”“订单班”的形式,让企业共同参与教学,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方面,统计分析贫困生的基本信息,将优质岗位优先推荐给贫困生,联合企业举办针对贫困生的就业专场招聘会等。

三、乡村战略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取向

(一)加强对贫困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扶贫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积累农村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渠道,广西每个县都应根据当地经济特色开办1~2个中等职业学校,发挥中等职业学校联结乡村和城市的优势,结合广西打造的100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基地。以职业教育为依托,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利用农闲,采用积分制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开设专业课程,同时开设“互联网+农业”、新技术和设备应用等通识课程;各精准扶贫培训点或中等职业学校积极联系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专家到培训点授课,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将新的技术和理念送到广大贫困地区。

(二)激活乡土人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乡土人才是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根基。广西大部分贫困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乡土人才对其周边的群众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应通过职业教育,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和创业潜力,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脱贫致富。一是结合当地贫困情况开展精准扶贫,通过职业教育对乡土人才进行精准定向培养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更大提升。二是借助职业教育培养和评价为一体的优势,根据贫困地区人才特点,向有一定技能的乡土专家授予专业领域的资格证书,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三是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精准扶贫技术运用很关键,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生力军的作用。一是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展开交流合作,柔性引进农业科研人才到教育队伍中,通过建立规范、标准化的技术创新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由职业院校牵头制定农产品标准,积极推广最前沿的技术,并积极引导新技术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是由职业院校牵头,全面实施各项科技培训计划,主要针对农村科技人员、种养殖大户等群体,让这部分群众掌握先进技术,成为推广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

(四)加强职业院校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应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是树立面向广大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全面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为中职学生免学费,對困难学生给予资助的政策,使中高职衔接通畅。二是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开办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优先招录贫困家庭子女入学。三是专业设置上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与农村经济发展精准对接,确保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提高贫困生就业质量,让贫困生拥有一技之长,离土不离乡,既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四是发挥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相结合的优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专业大户带头创业,以此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参加生产性劳动的机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提升人的素质是乡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关键,乡村人才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为了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防止返贫,在精准扶贫战略中,必须将扶志与扶智结合,提升贫困群众的基本技能,激发贫困人群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并通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在这方面,职业教育有着独特优势,应将职业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培育新型农民,发挥乡土人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促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将有力促进广西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余阳.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2]马建富,郭耿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及支持策略[J].职教论坛,2018(10)

[3]钱先保.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黑河学刊,2019(7)

[4]赵曼.加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6)

[5]黄小明.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2)

[6]钟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治理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