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
2019-05-11方帆
方帆
摘 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辽宁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國共产党的领导下,辽宁在一个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新中国的“装备部”。在这种形势下,重温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形成历程,可以以史为鉴,扬利避弊,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建国初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振兴
解放初期,发展生产支援全国战争
1948年11月2日,辽宁解放,面临的情况是工业满目疮痍,90%以上工人失业,全省工业设备生产能力只剩下日伪时期的2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辽宁人民在短时间内大力发展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东北解放区支援关内新解放区100多万吨粮食、150万立方米木材、20万吨钢铁、302万吨其他建设物资。
建国初期,恢复经济发展重工业
1950年3月3日,毛泽东视察沈阳时指出,“东北是全国工业基地,希望你们搞好这个工业基地,给全国出机器,给全国出专家。”从1949年到1952年,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辽宁工业共投资99948万元,其中对重工业投资8.7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6.93%。
1952年,辽宁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1.9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51%),上升到1952年的45.2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7%),四年间共增长2.8倍;平均每年递增56.1%。钢铁、煤炭、机械、电力等重工业基本恢复,并进入了工业基地的初创时期。
以鞍钢为例,1950年春,中共中央陆续从华北、华东等地调来500多名县地以上领导干部支援鞍钢,又从中南、华东招聘了500多名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到1952年,国家对鞍钢的基本建设投资达2.32亿元,鞍钢旧有生产设备已全部或局部恢复了生产,鞍钢职工总数达到6.76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29人,累计产铁211.95万吨、钢191.9万吨、钢材109.93万吨。形成固定资产原值72661万元、净值47607万元,累计上缴利润4.22亿元,是同期国家投资的1.81倍。
“一五”时期,初步建成重工业基地
1953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辽宁作为"一五"时期全国的重点建设地区,开始了以原材料和重型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建设。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战”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安排在辽宁有24项,辽宁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一五"期间,辽宁工业总产值累计达411.6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6%。重工业产值72.4亿元,占全国重工业总产值的22.7%,铁矿、钢、钢材、生铁、发电、机电设备、水泥、平板玻璃、硫酸、纯碱、烧碱等产量均排全国首位。
“一五”时期,辽宁工业辉煌成就
经过“一五”时期的努力发展生产,辽宁重工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机械、石化等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
钢铁工业:全省形成了以鞍钢、本钢、抚钢、大钢为主体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体系。"一五"期间,辽宁的钢产量达到1017.38万吨,占全国的61%,为全国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以鞍钢为例,1952年,鞍钢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高炉“三大工程”列在全国经济建设之首。1953年底,“三大工程”提前建成投产。到1957年,鞍钢基本完成新建和改扩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有色金属工业:全省建设了沈阳冶炼厂、葫芦岛锌厂等国家重点企业;铁岭有色金属熔炼厂等地方重点企业;还建设了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抚顺铝厂。解放前我省只能生产少量的等普通金属,建国后,我省铝、铅、锌等金属的产量普遍增长,而且掌握了提炼铋、镉、钼等12种稀有金属的生产技术。1957年,全省有色金属产量达11.24万吨,远远超过解放前的生产水平。
煤炭工业:辽宁省煤炭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抚顺、阜新、本溪、北票四大煤矿为主的煤炭生产基地,原煤产量位于全国前列。"一五"期间,国家相继投资6.8亿元在辽宁进行重点煤炭工业建设,全省煤炭产量共9638万吨,占全国煤碳产量的19.8%。辽宁重点恢复、改造了抚顺、阜新、本溪、北票四个老矿区。被改造后的抚顺矿区原煤产量达到922万吨,居全国第一位,被誉为全国的"煤都"。同时,阜新矿务局用三年零四个月时间建成了拥有全部机械化生产的日产万吨煤的亚洲最大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
电力工业:全国电力建设投资的三分之一用于发展辽宁电力工业,并从全国各地选派了大批人才充实到辽宁的电力生产建设部门,修复和扩建了水丰水电厂和鞍钢、本钢等自备电厂。阜新发电厂安装了解放后全国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抚顺发电厂安装了当时全国最大的5万千瓦发电机组。辽宁省电力工业发电设备在"一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7%。"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发电量为17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4.9%,居全国首位。
机械工业:辽宁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抚顺、锦州、本溪、营口、丹东等市,能够生产机床、矿山设备,输变电设备、通用机械、机车和船舶的基地。"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改扩建了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变压器厂、沈阳第三机床厂等二十多个大中型企业;建设了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和大连造船厂等一批全国重点企业,1957年的生产能力达到7927台。"一五"期间辽宁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26879台,占全国总产量的25.8%。
石化工业:辽宁省石化工业在全国工业建设中发挥了支撑作用。“一五”时期,国内七大炼油厂六个在辽宁,抚顺石油一、二厂成为新中国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基地,抚顺石油三厂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高压加氢企业,锦州石油六厂成为新中国唯一物水煤气合成石油厂,锦西石油五厂的煤低温干馏装置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辽宁石油炼制技术水平、炼油工业综合实力、石油加工产量一直在全国领先。
回顾过去、展望末来,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只要全省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辽宁老工业基地必将会创造新的伟绩,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再造辉煌!
参考文献
[1]《东北局重要文件汇编》,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2]《辽宁省电力工业志》,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宁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5月第1版.
[3]《辽宁省煤炭工业志》,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宁省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4]《鞍钢志》鞍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杨瑞光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1版.
[5]《历史永远铭记创业的辉煌--"一五"时期辽宁重点工程建设始末》,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高峰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6]《辽宁工业百年史料》辽宁省统计局编高品卿主编,辽宁省统计局印刷厂,200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