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2019-05-11郭建设
郭建设
摘 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供思想源泉。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思考;实践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卓越的过去和璀璨的今天,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辟了一条人类史无前例的高速和平发展之路,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核心内涵之一。为此新课标中强调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作用。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高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挖掘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使得高中生对社会和人生保持正确认识,不断地完善自己,實现全面发展[3]。
(二)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安全意识[4],还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对外来观念的免疫力。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几千年的漫长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的总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心存善念、尊老爱幼、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 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和实践
(一)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研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进行升华,让传统文化精神滋养学生。 如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接受“孝”的教育。教学《苏武传》时,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做好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渠道
教师可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将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教学《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一段时,由鸿门宴上的座次细节,对学生进行座次文化教育。《鸿门宴》座次,就属于古代“室中以东向为尊”礼节活动的形式。教师可提示学生留心电视新闻里领导座次安排、宴会时宾主座次安排等,以此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开展多样的校园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校园建设中注意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校园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比如:在宿舍楼道或者教室走廊铭刻历代先贤的华美诗篇、开展诵读经典、举办古典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
五 结语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其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要肩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
[2]李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高考(综合),2015(08).
[3]张乐群.简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
[4]宗师.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