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感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5-11张宏
张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整个基础教育面临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变革。为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教育中心提出的感悟教育这一大课题,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探讨,深切感觉到这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感悟教育的理论浅显易懂,和教育学、心理学紧密相连,可操作性强,应用于教学后会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小学作文教学一直都被小学语文教师当作一块“硬骨头”,有了感悟教育这一指导性课题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尝试进行了结合、探讨,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现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写作;
一 对学生感受的刺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
教师的刺激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作文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不喜欢硬性的灌输,他们需要一种非理性的冲动、爱好,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去刺激他产生良好感受。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感受才是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人都是以个体的形式生活在群体之中,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是十分关键的。在学校每次举行活动时,先布置好作文题目,然后鼓励学生们踊跃去参加,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体会活动的意义,活动结束后再讲给同学们听。用这些感兴趣的活动去刺激学生注意力和观察力,产生良好感受。对孩子的教育还要与社会、家长共同协手,可以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多进行一些游戏、游园、走亲访友等活动。在社会上进行一些走访军烈属、义务劳动、学雷锋做好事、募捐、手拉手等活动,使学生乐于去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长知、长智,不断丰富自己。
(二)刺激学生产生写的欲望。校内外举行的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绝好的素材,但有些时候,学生还是无话可写或不愿去写,怎么办呢?这还是需要教师去刺激,刺激他们的写的欲望,刺激他们养成写作的好习惯。在搞活动之间布置给学生留心去观察,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去回忆活动的经过,慢慢养成学生记日记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写就和说一样,“话题”会源源不断,这样学生用笔去表达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当然促进写的欲望一定要注意符合儿童的天性,只有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他才乐于去做、去写、去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训练题目时尽量符合儿童的特点,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练笔方式。比如:记日记、周记、或出墙报、每日一句心里话随感等等。
二 教师的引导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核心
学生在教师的刺激下,产生的感受,有可能是良性的,有可能是不良感受。如果要学生产生良好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就要求教师去正确引导。这种引导不但体现在写作方法方面,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引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引导。所以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部分。
(一)健康心理的引导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想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好的作文来,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健康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给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人民,弘扬真、善、美的思想,养成自强、自立的品格;做到团结友爱、文明守纪等,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引导到位,才能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倾泻于笔端。
(二)寫作常识的引导
在学生对生活、学习产生了良好感受,并产生写的欲望后,如何去写呢?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作文常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切忌生硬地传授,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路,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那样写出来的只能是“新八股文”。如在讲述记叙文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从而引导要把事情写清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写清楚了这些要素,这样学生自觉地开始注意这些写作常识,想方设法做到符合文题、中心明确、选材精当。
(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写作的激情,又掌握了习作的常识,那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这也需要教师去引导,这种引导又包括两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多用词,平时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三 教师的点拨,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升华
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问题的认识看法有时会出现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形诸于文后就需要我们予以点拨,使学生高尚的情操,习作知识得到正确的评价与纠正。
在作文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采取面批的方式,利用课间、放学后等小段时间,有针对性地评价、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除面批外,还采用同学之间互批;遇到共性问题教师利用讲评课批改;根据问题严重与否简批或详批等方式,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以利于以后习作练习。
综上所述,感悟教育与作文教学的结合,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课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进一步摸索,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并力争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