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饮食行为的临床研究*
2019-05-11任媛媛张文静赵卫锋
任媛媛,张文静,王 欣,赵卫锋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21);2.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3.西安航天总医院(西安 710100)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伴随就餐方式、饮食结构等改变,超重和肥胖已引起全球的关注。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球有超过19亿人(年龄≥18岁)超重(占39%),而其中6亿人肥胖(占13%)[1];肥胖不但影响体形与美观,而且有加大患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2]。肥胖和超重的产生与饮食、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饮食因素在其原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饮食行为数据变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肥胖与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穴位埋线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课题研究过程中无退出者及实验中止者。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埋线组,女25例,男5例;平均年龄(34.93±6.8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8.17±4.87)年。假埋线组,女24例,男6例;平均年龄(37.07±7.8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5年,平均(8.40±5.04)年。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肥胖和超重的定义(2016年):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5时为超重,BMI≥30时为肥胖。②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参照2002年全国第5 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3],将单纯性肥胖症(无并发症)按辨证分为五型,即脾虚痰湿型、胃肠实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本文选取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证候:形体肥胖、食欲旺盛或消谷善饥、面色红润、渴喜冷饮、口干口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多滑数。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性别不限;③无严重的基础疾病者;④3个月内未采用其他减肥措施(口服减肥药物等);⑤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与诊断标准不符者;②因自身原因终止实验者;③瘢痕体质、超敏体质及缝合线线体过敏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盲法原则:要做到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
2 治疗方法
2.1 埋线组:①主穴:中脘、下脘、大横(双)、天枢(双)、梁门(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巨(双)、腹结(双)、带脉;配穴:曲池(双)、上巨虚(双)、下巨虚(双)、支沟(双)、内庭(双)。②埋线操作: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穴位处皮肤,医生双手消毒后,带上无菌手套、口罩,安尔碘常规消毒穴位处皮肤,以患者体型及穴位处皮肤厚度选取2~3 cm长度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2017 Covidien.Made in USA),并穿入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中,其三分之二穿入针芯,三分之一留置于针外,采用舒张进针法快速进针,迅速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然后快速拔针,查看针孔处有无线体露出,并用干棉签或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即可[4]。
2.2 假埋线组:①取穴同埋线组;②操作方法同埋线组(注射针头内不装入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埋线组与假埋线组均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共计12周。
3 观察指标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与饮食行为相关的量表主要包括:三因素饮食问卷及荷兰饮食行为问卷(限制性饮食、情绪性进食、外部进食及非控制进食),它们各自都从不同的方向评估的饮食行为与肥胖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预测进食相关行为,在以人群为基础的样本中,能很好地识别高BMI及高能量摄入[5-6]。
4 疗效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肥胖病的疗效标准[3]。治愈: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内,有关症状消失,≥3个月以上;显效:体重下降≥5 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5%以上,有关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体重下降≥3 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3%以上,有关症状减轻;无效:体重下降<3 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不足3%,有关症状未减轻。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则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埋线组中7例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3%;假埋线组中0例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总有效率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饮食行为数据比较 如表1所示,埋线组治疗后三因素饮食问卷、外界刺激性饮食得分均降低,抑制性饮食得分升高(均P<0.05),情绪性进食得分虽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埋线组治疗后各饮食行为数据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埋线组治疗后三因素饮食问卷得分、荷兰饮食行为得分均优于假埋线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行为数据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3 两组主要肥胖指标及后期随访比较 埋线组治疗后体重、BMI、腰围等肥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埋线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与假埋线组比较,前者对体重、BMI、腰围等肥胖指标下降的更明显(P<0.05),表明埋线组优于假埋线组。埋线组后期随访时体重、BMI、腰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埋线组后期随访时体重、BMI、腰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后期随访时体重、BMI、腰围与假埋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埋线组长期疗效优于假埋线组。
表2 主要肥胖指标治疗前后及后期随访比较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随访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症状程度分级标准,分为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其中不包括舌脉症。如表3所示,埋线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相比治疗前改善的更明显(P<0. 05),而假埋线组中医症候积分虽有所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讨 论
肥胖为多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古籍对肥胖症早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谓“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针灸大成》:“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胰,然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矣。”《灵枢·逆顺肥瘦》中亦指出“‘肥人’其为人也,贪于取与。”《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数食甘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李东垣的《脾胃论》有云:“脾胃俱旺,则能食”、“食甘美而多肥也”。这些论述皆说明肥胖病因主要是过度饮食或贪于摄取膏粱厚味。现代研究表明[7],人类的摄食行为受下丘脑摄食中枢调控,其下丘脑外侧为饥饿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为饱中枢,两者功能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而肥胖症患者由于过度进食,致使长期摄入量大于消耗量,使饱中枢兴奋水平下降,不能有效制约饥饿中枢的活动,导致过度饥饿、食欲过旺,最终发生肥胖。同时在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每当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烦躁或者压力过大时,就会出现食欲亢进、饮食增加,易引起肥胖的发生或加重肥胖[8]。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已证明,人的摄食行为会受到神经和精神因素的调节[9]。总之,各种原因造成的各种不良饮食行为与肥胖之间存在确切的相关性。
穴位埋线作为治疗肥胖病的有效方法,不仅在治疗技术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可重复性和有效性,更符合患者省时间、省费用、无医源性和药源性损害的要求和期望,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0]。在本研究中选取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部分患者大多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多喜甘甜、油腻、辛辣食品及各种膨化零食、快餐、肉类、碳酸饮料等,进食量较大,甚至暴饮暴食,不当饮食是这一证型肥胖的重要原因[11]。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埋线组治疗后三因素饮食问卷、外界刺激性饮食得分均降低,抑制性饮食得分升高,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可以减慢肥胖患者胃排空,增加饱腹感,抑制进食欲望,增加对外界美食诱惑的自制力,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动员与分解,增加代谢,降低脂肪蓄积,最终达到有效减肥的目的[12];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的体重、BMI和腰围、臀围等肥胖指标,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假埋线组;同时情绪性进食得分虽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我们:当患者的饮食行为受到情绪精神因素的影响时,治疗过程中可加强肝经与心经等腧穴的使用,以期能够减少心因性、情绪性的进食行为;同时我们进行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埋线组患者的体重、BMI、腰围前后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穴位埋线治疗肥胖所引起的食欲减退在停止治疗后并不立即消退,可以持续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反弹率小,远期效果好,这体现了埋线治疗的长效优势。
综上所述,饮食行为与肥胖之间存在确切的相关性,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整了肥胖患者胃肠功能及机体平衡,起到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减少饮食兴趣,使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控制体重,有效减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