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

2019-05-11滨州市委编办市职能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4期
关键词:滨州市营商政务

● 滨州市委编办、市职能办

滨州市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成效明显。明确改革机制和主要任务,编制公布“一次办好”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十个专项行动;全面优化再造服务流程,融合升级服务平台,搭建“一次办好”改革支撑平台;将“一次办好”改革纳入综合考核,开展专项督查,加强第三方评估,构筑“一次办好”改革长效机制。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以“一次办结、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迸发,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滨州市入选“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地级市)十佳城市”。

一、凝聚改革合力,明确“一次办好”改革机制和改革主要任务

滨州市将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作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一是明确改革新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当好“施工队长”,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工作推进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初步形成了以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专班盯上靠上、专项行动精准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一次办好”改革新机制。二是明确改革重点。2018年,“一次办好”改革包括11项重点工作和35项具体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健全完善“一次办好”服务网络。按时完成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县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规范服务网点,推出第一批35项“全市通办”事项;明晰“一次办好”清单标准。以办好“一件事”为标准,编制公布了全市“一次办好”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确定市级“一次办好”事项1737项、县级“一次办好”事项6585项,实现了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创新“一次办好”服务流程机制。全面推行“五个一”集成服务改革,精心打造“1+10”政务服务模式,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推行“一次办好”集中审批。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在市县和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组建行政审批服务机构,2018年12月底前已全面挂牌运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正式实施;强化“一次办好”信息支撑。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的要求,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在山东全省推行“3545”专项改革的基础上,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和流程,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基本实现“3540”工作目标;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让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严格落实“五个一律取消”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减证便民”工作成效,完成各类繁琐环节和手续的清理工作;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减少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功能,确保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创新监管方式,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向各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时推送,推行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随机抽查”;聚焦改革任务落地,坚持真督实查,坚持结果导向和结果评价,进一步加大推动改革的督促落实力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重点针对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标营商环境核心指标,组织开展了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0大专项行动。2018年8月,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各专项行动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二、注重实效,搭建“一次办好”改革支撑平台

全面优化再造服务流程,融合升级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提升群众、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一是融合升级服务平台。2018

年7月,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294项行政许可事项、45项其他权力事项、53个单位的50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同步实现了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据统计,政务服务中心日均办件量1398件,日均人流量3109人,平均办理用时9分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是全面优化再造流程。在大力推行“五个一”集成服务改革的基础上,精心打造“1+10”的政务服务模式。“1”即一窗受理,“10”即设置投资建设项目、商事服务、社会综合事务、不动产交易登记等10个审批服务板块,逐个板块、逐个环节分析梳理,优化再造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审批、手续繁琐、时限过长等问题。创新实施不动产登记与房地产交易机构整合,组建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将房产交易业务与不动产登记业务融合为一个流程,实现了“只跑一次、5个工作日办结”的目标。

三是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组织开展了改革“一招鲜”选题攻关活动。鼓励各级各部门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出了2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土特产”“招牌菜”。比如,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综合开发利用新路径,建设开发了集窗口综合受理、预约叫号、数据分析、信息共享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材料预填、无声叫号、一窗受理、一证办理。同时,开展出入境管理“贴心·暖心·舒心”品牌创建、投资建设项目贴心帮办(代办)、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智慧社保”业务平台等。

三、强化督考,构筑“一次办好”改革长效机制

“一次办好”改革不能图一时之效,要久久为功。滨州市在抓制度规范、督导考核上下功夫,倒逼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打通改革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试行)》,这是山东省第一部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对优化提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要素社会环境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20条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并从“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中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充分发挥营商环境建设的社会监督作用。将“一次办好”改革纳入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建立了纪检监察、组织、督查、审计等多部门联合监督考核机制并实施工作台账调度。

二是开展“一次办好”改革专项督查。2018年,滨州市连续两次对各县(市、区)和各市属开发区办事服务大厅进行“拉网式”暗访,严肃查处了24起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问责64人,对其中的7起典型问题进行了曝光。开展“一次办好”改革专项大督查和政务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强督查促进大提升,以严问责促进快落实。强化舆论监督作用,在主要媒体设置“一次办好‘堵点’曝光台”“营商环境大家评”等专栏,开展“两正一负”专题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全方位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对“一次办好”改革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改革机制,以公开竞标方式选择评估机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对“一次办好”改革进行“会诊体检”。借鉴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借助专家学者、民间智库等各方力量,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网上监督考核系统,并依托 “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全市营商环境监督受理平台,将责任单位的投诉问题办结率和投诉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营商环境考核体系。2018年10月,开展了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对全市319个部门(单位)和1662家企业进行了评估,形成了全市营商环境科学分析和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滨州市营商政务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