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知识
2019-05-11吴钟琪
吴钟琪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自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后,开创了放射诊断学的新纪元。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B超、γ闪烁照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ECT)以及数字X线成像(DR)等新一代成像技术。
学习和研究医学影像学,是为了了解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以达到优选和合理使用各种成像技术的目的。
各种成像技术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因此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限度,在应用时应权衡利弊,优选利用。其原则是首先选择简单方便、对患者安全、无痛苦、费用低的检查方法,但有时候需要综合多种影像方法才能建立正确的诊断。
一般而言,在神经系统方面,颅骨和脊椎病变平片可解决大多数诊断问题,而颅内和椎管内病变则以选择CT和磁共振(MRI)较好。循环系统疾病心脏X线照片和超声心动图可解决大部分诊断问题,但为了解心脏和大血管的病理解剖细节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则需进一步做心血管造影或DSA检查。肺和纵隔疾病宜先做X线平片和体层摄影,需要时再做CT扫描检查。腹部和盆腔脏器一般X线照片检查的作用有限,多需采取造影、B超或CT扫描等检查方法。胃肠道疾病仍以钡剂造影为主。骨关节疾病X线平片是主要检查方法,需要时可选择关节造影、CT或MRI检查作为补充。
一级医院除X线、B超等较简单的影像设备外,没有各种大型影像学设备。由于各种影像学检查已广泛用于二级、三级医院,故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对这些检查有一些基本了解,这样才能顺利开展临床工作和转诊工作。本章仅对一级医院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做较详细的介绍,对其他复杂的影像学检查仅做简要介绍。
1 试述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法外,尚包括CT、MRI、DSA、ECT、B超和核医学等成像技术。这些成像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这些成像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进一步扩大了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质量,并且逐步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在医学影像学的推动下,还促进了介入性放射学的发展,使医学影像学和治疗学更加紧密地结合,扩大了影像学科的临床应用领域。
2 试述X线是怎样发生的和临床应用X线的特性
高速运行的电子群突然受阻,便发生X线。X线发生装置主要有X线管、变压器和操纵台。X线管阴极灯丝通电后产生电子群,变压器向X线管两端提供高电压,驱使电子群向阳极高速度运行,并撞击在阳极靶面上,其动能转换为99.8%的热能和0.2%的X线。临床应用的X线特性如下。
①穿透性:和X线管管电压有关。管电压愈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穿透性愈强,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②荧光效应:X线可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是X线透视的基础。③感光效应:X线可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后产生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④电离效应:X线对人体电离的程度与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这是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⑤生物效应: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抑制、损伤、甚至坏死;X线治疗就是利用生物效应的特性。
3 试述透视和摄片各有何优缺点
透视的优点:①可任意转动患者进行多轴透视观察;②可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功能;③操作简单、费用低廉;④立即可得检查结果;⑤可在透视监护下进行介入性操作。透视的缺点:①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不易被透视观察清楚;②不能留下永久性纪录。
摄片的优点:①影像清晰,反衬度较好;②适于细微病变和厚密部位观察;③留有永久性纪录,供复查对比、会诊讨论之用。摄片的缺点:①不便于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功能;②技术复杂,费用较高;③出结果时间较长。
由上可知,透视的优点是摄片不足之处,而摄片的优点正是透视的缺点。二者只有取长补短,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诊断作用。
4 试述造影检查的常用对比剂类型,主要适于何种造影检查
对比剂分为两大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为气体。
钡剂:为医用纯硫酸钡粉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可口服或灌肠,主要应用于食管和胃肠道造影检查。
碘剂:①无机碘剂刺激性较大,现基本不用。②有机碘剂品种繁多,分为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等)和非离子型(如碘海醇、碘普胺、碘帕醇等)。泛影葡胺常用作心血管和静脉、尿路造影。离子型对比剂具有高渗性,可引起毒副反应。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相对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反应,适用于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③碘油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肝癌介入治疗。
气体: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由于影像新技术的出现,这种对比剂现已少用。
5 试述如何进行碘剂过敏试验
使用碘剂造影前,应常规做碘过敏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①皮内试验:取30%试验用造影剂皮内注射0.1 mL,10~15 min后局部红肿范围>1 cm,或伴有“伪足”形成者为阳性。②结膜试验:将造影剂1~2滴滴入眼结合膜囊内,3~4 min后眼结合膜充血和有刺激征者为阳性。③舌下试验:以造影剂数滴滴于舌下,5 min后感唇麻舌胀者为阳性。④口服试验:5%~10%碘化钾溶液5~10 mL口服,3次/d,连续2~3 d。阳性反应包括结合膜充血、流涎、恶心、呕吐、手麻和皮疹等。⑤静脉试验:30%试验用造影剂1 mL静脉注射,观察1 min,阳性者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值得注意的是碘剂过敏试验阴性者,造影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严重反应,故应加强防范。
6 试述碘剂过敏反应有哪些表现,如何防治
碘剂过敏反应分为轻度反应和重度反应。
轻度反应:可有荨麻疹、面潮红、流涎、喷嚏、流泪、胸闷、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和头昏头痛等症状。轻度反应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处理。
重度反应:①喉头和支气管痉挛,引起气喘和呼吸困难;②神经血管性水肿,可见大片皮疹,皮肤、黏膜出血及肺水肿等;③过敏性休克、昏迷、抽搐等;④心脏停搏。
重度反应需紧急治疗,对神经血管性水肿者可肌内注射异丙嗪25~50 mg。喉头或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0 mL,或氨茶碱0.5~1.5 g或二羟丙茶碱(喘定)1~2 g置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 000~4 000 mL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400 mg或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10 mg,以抑制机体的过敏反应。除此以外,根据情况予以输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抗癫痫和抗休克治疗。
碘剂过敏的预防措施:①仔细询问过敏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做好碘过敏试验;②经静脉注射碘剂造影时,先注入1 mL造影剂,观察l~2 min,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注射;③用药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体质情况而定,不可随意加大造影剂用量;④造影检查前口服泼尼松或氯苯那敏,造影前1 h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50 mg,可减少大剂量和快速注射造影剂的危险性;⑤对高危人群宜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7 试述如何正确书写X线检查报告
规范化的X线诊断报告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①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检查和报告日期、住院或门诊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检查方法、投照部位和位置、照片顺序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②叙述部分:应在全面观察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X线所见,与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也应加以说明。复查时应与原片进行对比。需要时辅以简明示意图。③诊断意见:应以X线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X线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X线缺乏特征性时可结合临床诊断,临床和X线均无特征性而难以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总之,X线检查报告书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字迹端正,并且要用正楷签名。
8 试述如何做好X线检查时的防护
工作人员的防护:①充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例如铅围裙、手套和防护眼镜等;②控制原发射线,例如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缩小照射野,透视前暗适应,间断透视缩短曝光时间等;③减少散射线,例如加强X线管的消散措施,按标准设计机房,扩大散射线的分散面并削弱其强度;④定期健康检查。
受检患者的防护:①皮肤至焦点距离应≥35 cm。②非照射野用铅橡皮遮盖,尤其是生殖腺和胎儿,避免对怀孕妇女进行腹部照射。③缩小检查野,减少照射次数,避免短期内多部位重复检查。
9 试述X线摄影为何要使用滤线器,使用中应注意些什么
X线通过人体后,产生波长更长、方向不定的续发射线即散射线。原发射线的能量越大,穿透的组织越厚,投照的条件越高,所产生的散射线也就越多。散射线同样具有荧光和摄影作用,可使胶片感光,使影像的反衬度和清晰度下降。为了减少和消除散射线在投照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滤线器。使用滤线器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滤线器有平行式和聚焦式之分,使用聚焦式滤线器时,应注意面向焦点方向,不可反置,以免大量的原发射线被吸收。②滤线栅放置应平行于片盒,其中点应对准胶片中心,使胶片感光均匀。③焦-片距一般≤滤线器半径的25%。④X线中心线应对准滤线栅横径之中点投照,倘若X线中心线偏离滤线器中点4 cm投照,X线将被吸收20%左右,偏离8 cm时X线被吸收>50%。⑤倾斜角度X线投照,应沿滤线器铅条纵行方向倾斜,以免原发射线与铅条成角被吸收。⑥X线通过滤线栅后被部分吸收,故应适当增加曝光条件。⑦使用单向活动滤线器,调节滤线器的移动速度,使其移动时间比曝光时间略长。
10 试述X线摄影为何要使用增感屏,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增感屏是X线摄影不可缺少的辅助设备,具有以下作用。①增加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一张使用增感屏投照的X线照片,其感光作用90%以上是由增感屏增益,而X线直接感光作用不足10%;②可显著地提高影像的反衬度。③减少X线管的负荷,并相应地扩大X线机的应用范围。④曝光时间缩短,有利于肢体固定,减少活动器官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和工作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
增感屏容易损坏,在使用时应倍加爱护,否则,不仅缩短使用寿命,而且使照片上出现伪影。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增感屏应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65%~80%的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发霉,影响增感效果。②高温可使增感屏的作用下降,而且易产生燥裂,故应存放在10 ℃~35 ℃室温中。③避免因强光直接照射而导致加速增感屏的老化。④在气温和湿度过高条件下,胶片应随装随用,防止胶片与屏面粘连。⑤增感屏应经常保持关闭状态并立放,以防污染,并定期清洁保养。如果屏面损坏或老化,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11 试述X线管焦点、受检体和胶片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X线的几何学投影原理,在X线投照中,应使X线管焦点、物体和胶片三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中心线垂直于被检物体和胶片,照射野恰好能包括被检部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d/(D-d)]·F。
式中P为模糊半影大小,d为物-片距,D为焦-片距,F为有效焦点面积的大小。由式中可见,焦-片距越大,照射到胶片上的射线越接近于平行,物体投影放大率越小,影像越清晰;物-片距越小,产生的半影小,影像越清晰。故X线摄影中,要求被摄肢体或病灶尽量靠近胶片。焦-片距一般为75~100 cm。心脏摄影为减少心脏放大失真,宜采取180~200 cm远距离投照为宜。物-片距加大,影像放大,其放大率约等于焦-片距与焦-物距之比值,此为放大摄影的原理。
12 简述X线摄影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①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②确定投照位置,选择适当大小胶片,安置好照片标记如X线号、日期、左右、顺序等。③做好投照前的准备,除去影响投照部位的衣物,腹部摄影还应清洁肠道。④摆好投照位置,患者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选择适当的焦-片距,对好中心线。⑤根据投照肢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投照条件。⑥根据投照部位合理选用滤线器或其他滤线设备。⑦投照胸腹部时,应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动作。⑧启动机器,调节控制台上各旋钮,核对表针指示情况。曝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机器仪表指针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机器故障。⑨较复杂的投照,应待X线片冲洗出并符合诊断要求时,再让患者离去。出现误差,应及时补照。⑩填写摄影记录和各项技术条件并签名。
13 试述怎样制订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
制订曝光条件要根据电源情况、机器性能、投照部位的组织结构和病理状态而定,可按下列具体情况实施。
①根据投照部位确定X线量。例如躯干和腹部为150~250 mAs,头颅为100~200 mAs,四肢和肺部为10~50 mAs。②根据病理状况增减千伏值。例如骨质疏松、气胸、肺气肿等应适当降低千伏值;而对骨质硬化、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等要增加千伏值。③体重较大或体格强壮者应适当增加毫安秒,小儿和老年人应适当降低毫安秒。④使用遮线筒、滤线器投照应适当增加毫安秒,不用增感屏投照应加大毫安秒。⑤焦-片距不同,应适当升降毫安秒和千伏值。⑥石膏固定部位投照应增加千伏值。⑦其他如胶片感光速度、增感屏增感作用、显影液新旧和温度高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摄影条件,并做相应的调整。
14 简述X线照片的黑化度和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黑化度系指照片上的黑白度或密度,即X线片经过摄影处理后所表现的黑化程度。一张好的X线片黑化度应当适中,能清楚地显出组织的细微结构。黑化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满意地显示出组织结构的影像。例如骨骼照片的密度太低,只能看到其轮廓,分辨不出骨小梁结构。密度太高的胸片,肺内病灶被浓黑的肺野所遮盖而不能显示。影响黑化度的主要因素是管屯流,毫安秒增加,黑化度增加;其次是管电压、焦-片距和显影条件。
15 简述X线照片的反衬度及其有关因素
X线照片的反衬度系指照片上明暗之间的亮度差。组织密度差别小,影像的反衬度差;密度差别愈大,其对比度愈鲜明。影响照片反衬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压。千伏值升高,X线的穿透力增加,反衬度下降。千伏值过低,X线穿透力不足,影像的反衬度降低或丧失。其次是管电流的大小,黑化度过高或过低,显影不足或过度,都使反衬度下降。此外,散射线的影响、X线胶片变质、红灯下暴露过久均使反衬度下降。
16 试述何谓骨龄,有何临床意义
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骺软骨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和骨骺线消失的时间称为骨龄。测量骨龄可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状况。与正常标准骨龄相比较,可提示骨骼生长发育过程的过速或迟缓。骨龄迟缓常见于克汀病、侏儒症、佝偻病、慢性营养不良等。骨龄提前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生殖细胞瘤和血友病等。正常骨龄因种族、地区和性别而有所差异,故正常标准有一定的范围,应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7 试述关节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说明在X线上所见到的关节间隙包括哪些结构
关节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关节骨端、关节囊和关节腔。在X线上所见到的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关节盘和潜在的关节腔及少量滑液。
18 试述骨骼常见的几种基本病变
骨骼常见的基本病变有: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反应、软骨钙化、骨质坏死、骨骼变形和骨内矿物质沉积。
19 试述长骨囊状膨胀性病变有哪些可能性
①良性肿瘤:如巨细胞瘤、内生软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血管瘤等。②恶性肿瘤:软骨肉瘤、浆细胞瘤、网织细胞肉瘤和转移瘤等。③其他: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和骨结核等。
20 试述如何判断长骨骨折移位,分析骨折应注意些什么
长骨骨折移位判断:长骨骨折移位是以骨折近端为准,来确定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包括以下几点。①横行移位,指向前、后、内、外的平行移位;②纵行移位,沿纵轴方向的重叠和分离移位;③成角移位,骨折端纵轴线相交成角,角尖指示成角的方向;④旋转移位,骨折端沿纵轴旋转,可根据解剖标志判断旋转方向和程度。
骨折分析注意事项。①骨折的部位和类型。②骨折移位情况,是否累及关节。③骨折的性质是外伤性、疲劳性或病理性。④新鲜或陈旧骨折:陈旧骨折应注意有无骨痂形成,有无骨折愈合不良、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有无合并骨坏死或感染等。
21 简述颈椎病的概念和X线表现
颈椎病系指颈椎退行性变。由于椎间盘、小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颈5和颈6为明显,椎体缘及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颈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
22 试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10~14 d内,X线表现正常,或有轻微的骨质疏松、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此后,在干骺端出现斑点状骨质破坏区,伴有薄层状骨膜反应。病变进展时骨质破坏区融合扩大,广泛累及骨松质和骨皮质。由于骺板阻隔,骨骺很少受累。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小片死骨。骨膜增生反应明显,呈葱皮或花边状,少数呈垂直状或“袖口征”,骨质破坏区周围有轻度骨质增生反应。
23 试述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
关节结核分为滑膜型和骨型两种。
滑膜型:较常见,多累及大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病变发展时关节面边缘出现虫蚀状骨质破坏,上下关节面同时受累。进而整个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可发生关节半脱位,邻近骨骼骨质疏松明显,肌肉萎缩。除非继发化脓感染,一般无骨质增生。晚期病变愈合后,多遗留纤维性关节强直。
骨型:继发于骨骺或干骺端结核,故早期即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肿胀。以后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
24 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区别
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区别见表1。
表1 良性和恶性骨肿瘤鉴别
25 试述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四肢小关节,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主要X线表现如下:①关节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②关节间隙早期稍增宽(积液),关节软骨破坏后变窄;③关节面骨质侵蚀变模糊,且不规整;④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⑤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可有层状骨膜增生;⑥晚期四肢肌肉萎缩,纤维性关节强直、半脱位或全脱位。
26 试述何谓退行性骨关节病,何谓肺性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亦称为增生性或肥大性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的原因未明,多见于>40岁患者;继发性继发于炎症和损伤等。主要X线改变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关节软骨下骨质小囊样变。此外,还可出现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半脱位等改变。
肺性骨关节病:本病为一种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多继发于胸内肿瘤和慢性肺病,主要X线表现有:①骨膜新骨形成,以长骨远侧端明显;②指(趾)端早期软组织肿胀,进而末端增粗,晚期指端骨质吸收萎缩;③受累骨邻近关节炎性改变。
27 试述肺门与肺纹理是怎样形成的,X线表现
肺门和肺纹理都是由肺血管、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的复合影像,而以肺动脉和肺静脉为主要成影。
肺门:在正位上位于肺野内带第2~4前肋端之间,左侧比右侧略高1~2 cm。右肺门上部主要是由右上肺静脉投影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形成,其宽度正常成人≤15 mm。上下两部以钝角相交,称为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弯曲成弓形,称为左肺动脉弓,与其上方的主动脉弓相对应。侧位上两侧肺门重叠,位于气管分叉的前上方,呈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影。
肺纹理:是由肺门向周围肺野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在向外延伸过程中,逐渐分支变细,至肺野外带肺纹逐渐消失。通常下肺野肺纹比上肺粗,右下肺纹比左下肺多,右下肺尚可见略呈水平走向纵隔的下肺静脉影。
28 简述如何诊断肺门增大和肺纹增多
正常肺门:大小变异较大,且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肺门异常可出现如下表现:①肺门增大可通过测量或自身对比法确定;②肺门结构异常,如右下肺动脉干增粗、肺门角变浅、肺门区结节影等;③肺门影模糊,密度增高。
肺门增大:常见原因有原发或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良性或恶性肿瘤、动脉或静脉血管扩张等。正常肺纹亦缺乏客观判断的标准,肺纹增粗X线表现是:①肺纹不伴随向外周延伸而逐渐变细;②肺野外带肺纹增多;③肺纹分布不均匀,走行不规则,边缘模糊,管壁增厚呈“车轨征”。
肺纹增多: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疾病,肺循环异常,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和淋巴管炎。
29 试述肺叶和肺野有何不同
肺叶:肺叶由叶间裂所分隔,右肺有两个叶间裂,斜裂在侧位上由第4胸椎体下缘向前下斜行,止于前肋膈角后方2~3 cm处;水平裂起自斜裂中部,水平向前稍向下倾斜直达前胸壁。斜裂前和水平裂上方为右上肺叶;水平裂下方为右中肺叶;斜裂后下方为右下肺叶。左肺只有斜裂,斜裂前上方为左上肺叶,后下方为左下肺叶,左上肺叶的舌段相当于右中肺叶。
肺野:肺野与上述肺叶的划分法不同,是从第2和第4前肋端下缘各画一条水平线,将左右两肺人为地分为上、中、下肺野,以便于描述病变的所在部位。右中肺野病变,可能位于右上、中或下肺叶,需要根据侧位胸片上的解剖关系定位。
30 试述肺部基本病变有哪些,简述其病理基础和X线表现
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致肺实变。X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消散吸收快且完全。
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X线上呈密度增高的斑点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X线上呈索条状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索条、网织状或蜂窝状阴影。
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状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肿块病变:由肿瘤组织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缘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征,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
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便形成空洞。肺内腔隙病理性扩张,称为空腔。空洞和空腔X线上均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亮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3 mm。空腔壁菲薄。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潴留,可见液平面。
31 简述肺结核分型和各型X线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系初感性肺结核,X线上有两个亚型:①原发综合征,由原发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3者构成哑铃状或双极征。②胸内淋巴结核,表现为肺门肿块或肺门增大模糊,或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播散人血液循环的数量和速度不同分为两个亚型:①急性粟粒型结核:早期肺野呈磨砂玻璃样,随后两肺弥漫分布1~2 mm大小、形状一致的小结节影。②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部病变呈分布不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结节影,新老病变混杂。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为成年结核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浸润病变、干酪病变、增殖病变、空洞、结核球以及纤维、钙化等多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常见的有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①浸润型肺结核:X线表现为锁骨下浸润、结核性肺炎、空洞性结核和结核球。浸润型肺结核的3个显著特征是:两上肺发病,多形性病变和慢性病程经过。②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为晚期肺结核改变。X线表现特点包括纤维厚壁空洞,大量肺纤维化,反复支气管播散和并发症改变如胸膜肥厚、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肺源性心脏病等。
胸膜结核(Ⅳ型):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等。
32 简述支气管肺癌的X线表现和转移征象
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及腺体,组织学分为鳞癌、未分化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上常按肺癌的发生部位分为3型。①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支气管的近端,早期局限在支气管内,可无异常X线征象;肿瘤阻塞支气管,出现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炎的间接X线征;肿瘤若向支气管外生长,则见肺门增大和肿块;晚期肺不张和肿块同时存在,产生典型的横“S”征。②周围型肺癌:早期呈边界不清的结节或片状影,以后出现典型分叶状肿块,边缘毛刺形成,中心部坏死形成癌空洞。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孤立性结节、肺炎样浸润、弥漫粟粒、结节或斑片状影,病变融合形成癌性肺实变。③弥散型肺癌:X线表现为两肺肺癌:X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细小结节,多不对称,有融合倾向。融合病灶肿块状,甚至整个肺叶实变。
肺癌转移征象包括:①淋巴转移,表现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癌性淋巴管炎;②胸膜转移,表现为胸膜结节和(或)癌性胸腔积液;③肺内转移,呈单个(母子灶)或多发性转移灶;④骨骼转移,侵犯邻近骨骼引起溶骨性破坏和病理性骨折;⑤远处转移,经血行转移至脑、肝、肾上腺等部位。
33 试述心脏大血管在3个标准心脏照片位上的正常投影
后前位:心影2/3位于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右心缘上段代表上腔静脉,较平直;下段为右心房,呈弧形突出。左心缘上段为主动脉弓,呈弓形隆起;中段为肺动脉段,低平或略突;下段为左室,明显向左突出。
右前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分别是升主动脉前缘、右心室漏斗部和左室下部。心前缘与前胸壁之间尖端朝下的三角形透明区为心前间隙。心后缘上部为左房,下部为右房。心后缘和脊柱之间的透明区为心后间隙,食管在其中通过,左房食管压迹浅。
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为右房,下段为右室。心后缘上段为左房,下段为左室。在此位置上,胸主动脉各部均清楚显示。
34 简述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左室增大:后前位上左室段延长,心尖左下移位,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前斜位上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隆重叠于脊椎,室间沟前下移。
右室增大:后前位上肺动脉段突出,心尖圆隆上翘,相反搏动点下移。右前斜位上心前缘向前隆起,心前间隙缩小。左前斜位上心前缘下段向前膨隆,室间沟后上移位。
左房增大:后前位上右心缘出现双房或双边影,左心缘肺动脉段与左室段之间产生第三弓突出。右前斜位上食管受压后移。左前斜位上心后缘上段隆起,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
右房增大:后前位上右心缘下段向右膨隆并向上延长。右前斜位上心后下缘向后膨隆,但无食管受压移位。左前斜位上心前上缘膨隆延长。
35 试述如何从X线平片上分析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繁多,根据肺血情况和有无发绀,首先将其分为5类。①肺血增加非发绀类:常见有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症。②肺血增加发绀类:常见于艾森孟格综合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大血管转位等。③肺血减少非发绀类:常见于肺动脉狭窄、三尖瓣低位等。④肺血减少发绀类:如法洛四联征。⑤肺血正常类:如主动脉缩窄。
其次,仔细分析心脏的大小形态,各房室增大情况,主动脉弓的位置和形状,肺动脉段突出或凹陷,透视下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等,并结合临床听诊杂音性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36 试述如何检查食管阴性异物
食管阴性异物是指X线不能直接显示的异物,例如果仁、小鱼刺和其他透X线异物。这类异物需行钡剂造影才能诊断,其造影检查方法如下。①较大异物吞服钡剂透视下可见钡剂流至异物处受阻,并呈分流或偏流绕过异物下行。②细小异物可于钡剂中加入棉絮,透视下若见钡絮钩挂,虽经吞咽或饮水后仍不下行,即指示为异物所在位置。③若异物位于主动脉弓附近,勿大口服钡絮且不可强行吞咽,以防止异物刺破血管引起大出血。
37 试述X线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
食管静脉曲张钡剂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食管黏膜,特别是中下段食管黏膜,其检查方法如下。①检查前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 mg,降低食管张力,减少分泌,以利于显示食管黏膜。②一次咽下小口钡剂,避免反复吞咽动作,以免吞人气泡影响观察。③卧位观察容易显示病变,以右前斜卧位为佳。④利用深呼气或乏氏呼吸法(即深吸气后关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可使曲张静脉充盈,容易显影。⑤取不同体位和呼吸相,进行多轴点摄片。
38 试述食管癌的X线表现
早期:①食管黏膜增粗、迂曲或中断;②增粗黏膜面上出现小溃疡,大小2~4 mm;③边缘不齐整的小充盈缺损;④局部管壁僵硬,扩张度减弱;⑤病变区钡剂流动缓慢。
中晚期:①局限性管腔不规则狭窄,管腔内充填缺损;②黏膜增粗、中断或破坏;③管壁僵硬,扩张度差,蠕动减弱或消失;④钡剂通过受阻,阻塞上端食管扩张;⑤食管外软组织块影。
39 列表比较良性、恶性胃溃疡的X线检查表现
良性、恶性胃溃疡的X线检查表现区别见表2。
表2 良性、恶性胃溃疡的X线鉴别
40 试述结肠癌可型和各型的X线改变
①增生型:X线表现为充填缺损,偏于肠管之一侧。病变区肠管僵硬,黏膜破坏或不规则增粗,有时见浅表性溃疡。②浸润型:局部管壁增厚、僵硬,并出现不规则环形狭窄,黏膜破坏或肥厚增粗。③溃疡型:肠腔内不规则龛影,有环堤征、指压征、屋檐征,病变和正常区分界明显。④混合型:上述各型混合存在,是结肠癌前晚期表现。
41 试述为什么说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
①小肠和阑尾,正常时一般无气体,穿孔后很少有游离气腹征象。②胃后壁溃疡穿孔,胃内气体可进入小网膜囊,如网膜孔不通畅,气体则局限在网膜囊内,并不进入大腹腔。③腹膜间位空腔器官或腹膜后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出现腹膜后间隙充气征象,而腹腔内并无游离气体。
42 试述肾癌的影像学表现
肾癌以腺癌多见,亦称肾透明细胞癌,其X线表现如下。①腹部平片上可见肾影增大,边缘隆起或分叶,肾上、下极多见,可有钙化。②静脉尿路造影可见局部肾盂肾盏受压变窄、伸长,呈蜘蛛足样。侵入肾盂者可见充盈缺损,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③肾动脉造影可见肾动脉扩张,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④肾脏CT扫描可见肾脏增大,轮廓不规则,肾实质内CT界不清之肿块,可突出于肾轮廓外。侵犯肾静脉可见瘤栓,增强CT显示清楚。
43 试述肾结核的X线表现
①早期病变位于肾皮质,形成结核结节,继而中心部干酪坏死形成脓腔,此时因未与肾盏相通,造影上无异常改变。②皮质脓肿侵犯邻近肾盏,引起该肾盏轻度扩大,杯口模糊,显影浅淡,如与肾盏穿通,则见不规则脓腔充盈显影。③病变如涉及大部分肾盏,则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腔显影,称为结核性脓肾。输尿管可呈串珠状改变,膀胱挛缩缩小。④晚期肾萎缩并钙化,肾功能丧失,是为肾自截。
44 试述如何利用X线检查判断避孕环位置异常
腹腔内避孕环:①用手推压,环的活动度增加,并超出正常子宫范围。②挤压环可见变形,以宫颈钳牵拉子宫,环影不移动。③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环位于官腔外。
宫颈管避孕环:①环中心位于耻骨联合上缘10 mm以内。②立位和卧位环影位置无上下移动变化。③环影变形呈长圆形或“8”字形。
45 试述眼部外伤后可能出现的病变
眼部外伤可能同时伴有以下病变包括:①眶骨骨折。②异物存留。③软组织挫裂伤:眼球损伤如晶状体、玻璃体挫伤,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④血肿。⑤气肿。⑥合并症: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泪囊瘘管、颈动脉海绵窦瘘,眶内感染等。
46 试述眼型Grave病的影像学表现
眼型Grave病可见以下影像表现:①多为双眼受累。②眼球突出。③眼外肌肥大,多为双眼多肌受累,单肌受累时以下直肌最常见。增粗的眼外肌呈梭形,仅肌腹增粗,肌止点和起始点均不增粗。④视神经增粗。⑤多无眼环增厚和增强。
47 简述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分类及其影像学表现
单纯型:鼓膜增厚、穿孔、内陷。鼓室鼓窦黏膜增厚,或鼓室鼓窦内积液。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骨间隔增厚。听骨链固定。
肉芽肿型(又称坏死型、骨疡型):除黏膜炎症外,尚有不同程度的鼓室、鼓窦、听小骨骨质破坏,骨壁边缘模糊,骨质增生轻微。鼓室鼓窦内肉芽肿形成呈片网状、条索状。增强后软组织影不同程度的强化。
胆脂瘤型:扩大的鼓室鼓窦内出现软组织块影,增强后块影无强化。听小骨移位、破坏。软组织块影周围有时见低密度圈,相邻骨壁骨质吸收凹陷,边缘骨质硬化较明显。鼓窦人口扩大。
48 简述鼻咽癌的影像学表现
①鼻咽腔形态异常:常见于鼻咽顶后壁,其次为侧壁,咽隐窝变浅、消失。②鼻咽部软组织改变:鼻咽部黏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有强化。③其他改变:黏膜下和咽旁间隙软组织浸润,邻近受侵犯部位骨质破坏,颈淋巴结转移。
49 试述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表现
①功能紊乱期:张、闭口位许氏位片见髁状突运动异常。②结构紊乱期:髁状突运动异常,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③器质性改变期:髁状突运动受限,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硬化、破坏。
50 简述牙根周病的X线表现
牙根周病系指牙髓炎侵入齿根,引起根尖周围组织炎症的疾病。①牙根周炎:可见根周间隙增宽、模糊、不连续或中断。②牙根周脓肿:根周牙槽骨质破坏,形成边缘模糊的透亮区。③牙根周肉芽肿:根周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小透亮区,无硬化带。④牙根周囊肿:根周可见边缘光渭锐利的透亮区,可有硬化圈,伴残根牙、龋洞或齿根骨质吸收。⑤牙根周致密骨炎:根尖周围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小梁增粗,牙髓腔狭窄或闭塞。
51 试述颅脑病变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①X线摄片:主要观察颅骨病变如骨折、肿瘤,也可显示颅内钙化。②CT:用于颅内病变和颅骨病变,与MRI相比,它对出血、钙化、骨质改变敏感。③MRI:显示颅内病变优于CT,还可进行脑功食旨定位和显示脑组织代谢改变,但对急性出血、钙化、骨密质不敏感。④DSA:显示颅内血管性病变和肿瘤的富血管程度,其准确度优于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或磁共振波谱(MRS):观察脑组织代谢改变。
52 试述颅骨骨折常见的类型及其X线特征
颅骨骨折以顶骨和颞骨常见,骨折类型有:①线形骨折:表现为锐利的线形透亮影,行走不定,粗细长短不一。骨折线若横过血管沟,应考虑合并颅内血肿的可能。②凹陷骨折:骨折块向颅内凹入,切线位骨折块向颅内凹入的深度>1 cm,应行手术复位。③粉碎骨折:骨折自一个中心点伸向四周,并有碎骨分离、重叠或陷入颅内。④穿通骨折:火器或锐器伤引起,可见颅骨缺损、颅内碎骨片或气颅,并发颅内损伤出血和感染机会多。
53 简述诊断颅底骨折的要点及其X线诊断要点
颅底骨折多是颅顶骨折线向颅底延伸所致,单纯颅底骨折的诊断较困难,宜注意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①鼻旁窦混浊或积液:额窦和筛窦混浊积液提示前颅底骨折,蝶窦混浊积液提示中颅窝底臂折,乳突气房混浊提示岩骨骨折。②颅内积气和脑脊液漏:提示颅底鼻旁窦和乳突部位骨折伴有局部脑膜撕裂损伤。③鼻咽腔顶部软组织肿胀增厚:提示中颅窝底骨折。
但需注意,上述征象缺乏时,并不能排除颅底骨折的可能性。
54 简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①椎间隙:变窄或前后、左右不对称。②椎间盘:局限突出于椎体后缘,边缘光滑,突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钝角相交。③邻近结构:硬膜囊、神经根、脂肪等受压变形、移位,椎管、侧隐窝狭窄。
椎间盘突出分为5型。①正中型:向后正中突出。②旁正中型:向侧后方突出,侧陷窝变窄,相应神经根鞘受压后移。③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向椎间孔致椎间孔变窄。④外侧型:突向椎体外侧,可压迫出椎间孔后的神经根。⑤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的髓核形成游离碎片,游离碎片密度较高,可位于相应椎间盘上或下几个层面的椎管内。
55 简述何谓乳腺小叶增生及其X线表现
乳腺小叶增生是指腺泡和腺管末端上皮的增生过度,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发于卵巢功能不全、未婚、生育未哺乳及绝经前期妇女。主要症状是乳痛和硬块,故称乳痛症。乳痛在月经前加剧,月经后减轻或消失。X线表现:呈大小和数目不一、边界不清的结节影,广泛者整个乳腺受累。乳腺密度增加,腺体结构不清。伴有导管扩张时,可见自乳头向四周放射分布索条状影。乳腺导管造影可明确导管扩张范围和程度。
56 乳腺癌的X线改变
①肿块:呈结节、团块或不规则形影,边缘模糊,伴长短毛刺,代表癌浸润,内部密度不均匀。X线上所见肿块比临床触诊为小,因触诊肿块包含了肿块周围水肿和癌周浸润在内。②钙化:针尖大小钙化呈沙粒状是导管癌的早期诊断特征,此时肿块可不很明显。③血管改变:乳腺静脉数目增多,管径增粗。④乳头和皮肤改变:皮肤增厚,乳头下陷,肿块和下陷乳头间有条带状影相连。
57 试述超声检查的发展概况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20 000 Hz,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超声诊断进展非常迅速。随着医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成像,B超二维成像,演进到动态实时三维成像;由黑白灰阶超声成像发展到彩色血流显像。谐波成像、组织多普勒成像等新型成像技术和各项新的超声检查技术(如腔内超声检查、器官声学造影检查、介入超声)逐渐应用于临床。
58 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主要物理特性
束射性或指向性:超声波频率极高,而波长很短,在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或指向性,这便是可用超声对人体器官进行定向探测的基础。
反射、折射和散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与介质的声阻抗密切相关。两种不同声阻抗物体的接触面,称界面。超声束在具有同一声阻抗比较均匀的介质中呈直线传播。超声束传播途中遇到大于波长且具有不同声阻抗的界面时,部分声束发生折射,部分声束发生反射。如超声束波长遇到远小于声波波长且声阻抗不同的界面(如红细胞)时则会发生折射,借此可以评价人体组织器官组织学特性和功能状态。
吸收与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除了声束的远场扩散,界面反射和散射使其声能衰减外,还有介质吸收导致的衰减,不同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吸收衰减程度不一。
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改变,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这一物理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等活动脏器的检测。
非线性传播:接收和利用由超声波非线性传播所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进行超声成像的技术叫二次谐波成像。
59 试述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一般超声仪器均含有换能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器。含有压电晶体的换能嚣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常可穿透多层界面,在每一层界面上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或)散射,这些反射或散射声波含有超声波传播途中所经过的不同组织的声学信息,被换能器接收并经过仪器的信号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在显示器上以不同的形式显示为波形或图像。
60 简述超声图像的特点
超声图像是根据探头扫查的部位构成的断层图像,它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依据各种组织结构间的声阻抗差的大小以明(白)暗(黑)之间不同的灰度来反映回声之有无和强弱,从而分辨解剖结构的层次,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轮廓和大小以及某结构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