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你微笑

2019-05-10李锦云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尊重微笑爱心

李锦云

摘 要:尊重意味着平等,意味着民主,意味着宽容,意味着理解、帮助和支持。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师者,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这是尊重学生的前提;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这是尊重学生的根本;也要对学生宽容,这是尊重学生最重要的途径;对学生严爱有度,这是尊重学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尊重;爱心;微笑

一、对学生倾注爱心,是尊重学生的前提

“我曾教过一位学生,因父母离异,没有得到过完整的爱,显得孤僻、缺乏自信。针对他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创造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不断鼓励表扬他,让他树立自信心;在课后经常与其促膝谈心,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让他在我的关心与爱护下走出自卑的阴影;我还特别注意挖掘到他的闪光点——劳动积极,我特意安排他做劳动委员;放学后,经常帮他补习功课,还用自行车披星戴月载他回家……果然,他在老师慈母般的关爱下,慢慢地对自己有了信心,开朗了许多,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现在他已毕业读初中了,据说在校表现还不错呢!在教师节那天,他还和许多同学抽空来探望我,想不到1.7米个头的他竟然送我一个头花,还说:“这个头花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挑选的,李老师您一定要戴呀,戴上去肯定很漂亮!”此时,我心暖如春,深深地体会到“爱”是一个高尚和温馨的字眼。是的,每个学生,有了出息,有了进步,我们做教师的就像过节一样欢欣,情感得到一种满足和升华。因为我用心关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怀,从而变得乐观向上,懂得感恩,我也能够得到他真正的关心、热爱和尊敬,是多么幸福!

二、对学生宽容,是尊重学生最重要的途径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就有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这是尊重学生最重要的途径。

我曾教过的一届毕业班六(3)班,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总喜欢搞同学的东西,课后,我平心静气地找他谈话,谁知他竟不承认错误,还大声顶撞了我:“老师,我根本没有错!”他的表现使我十分惊愕,但我当时并没有生气,因为我知道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摸摸他的头后,耐心地对他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情绪激动的他竟红着眼睛主动承认错误了。以后,他上课再也不搞别人的东西了,见了我总是很亲热地跟我打招呼,他还在周记上写了一情真意切的文章《我的良师益友——李老师》。我想:当时,我要是跟他来个硬碰,可能他会更逆反,说不定因此而放纵、堕落……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去对待他,并且获得了他的尊重。可见,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它可是尊重學生最重要的途径。

三、对学生严爱有度,是尊重学生的关键所在

教育工作中,“严”与“爱”是辩证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严”出于“爱”,才严得有理;“爱”寓于“严”,才爱得不纵。只有将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严爱有度,才是尊重学生的关键所在,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原来教的一位学生不爱学习,尤其怕写作文。有一天作文课,一节课下来还没写一个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用眼睛看他,他装作没看见。我只好慢慢走过去,但他还是不动笔。我严厉地说:“怎么不写?”他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不会写。”我火了:“你吃饭会不会?”他没好气地说:“会。”我气急败坏地大叫:“那怎么就不会写作文呢?站起来!”面对我严厉的斥责,他的脸顿时红起来,却不见他站起来。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改变了语气,声音也小了很多:“写一个题目你会吗?”他终于慢慢地拿出了笔。我顺势鼓励地:“哪怕写一句也行!”他显然感到了我态度的转变,于是在纸上写了题目,开始艰难地写着几句不通题的话,对立的僵局终于打破了。课后我又找他谈心,经常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题让他完成,他有时会拒绝完成,但我却温柔而坚持地悉心辅导他,直到他弄明白。同时,还教他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并推荐一些好书让他看,让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之后,他上课专心多了,对写作也不抗拒了,不再厌学,成绩明显进步了。可见,对学生严爱有度,不偏不倚,这是尊重学生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师者,只要用心尊重学生,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景英.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尊重微笑爱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种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