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2019-05-10周濮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法小数自学

周濮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是引导者。教师通过所学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如何去“学”,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再加上以往的知识经验,从“学法”到“仿法”再到“创法”,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获得的学法成为自学的有效法则。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早已提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些学法指导的雏形,然而当前就我国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播,轻学法的指导;重视重复的模仿,轻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完成大量的机械作业,忽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内化。在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应是舵手的学生却在题海中挣扎,将学生淹没,学生感觉疲惫,恐惧与逃避成为当前许多小学生的心理趋势。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指导预习新知,减小自学难度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材特点恰当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指导预习的自习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懂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课的重点,又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根据提纲做好预习笔记。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千米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根据下面导读提纲,预习好这部分内容: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千米也叫做什么?

2.1千米有多长?你能结合身边的情况说说1千米大约有多远?

3.你能进行下面单位间的换算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千

米=( )米;3000米=( )千米;7000米+8000米=( )千米。

4.尝试完成书中的“做一做”。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自主预习,对新知的学习初步认知,有利于减小自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所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自主探索,培养自学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对数学的情感,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自主探索,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在教学新课时,学生时刻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例题“207÷2=?”,讲授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后练。我先让学生估算,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商中间的“0”不能省略。再试着让他们独立做一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学生完成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一说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难点?有什么启发?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扩散,兴趣浓厚,有的说:“老师,中间的0怎么处理?”有的说:“老师,这道题目不可以做。”有的说:“百位数上的3被整除,是不是十位上的0就没有用了?”……通过交流,归根到底问题在于被除数中的“0”怎么办?接着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最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这道算式题。因此,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地掌握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课外学习,创造自学机会

课外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与拓展,除了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外,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拓展能力,陶冶情操,有效地使课内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学机会。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我们也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跨越书本的界限,尽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出自学的要求,使学生离开课堂后仍能进行有效的自学活动,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一课,“小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学习时有点陌生,因为从未接触过。但在生活中许多学生也听说过“小数”,接触过“小数”。因此上课前一天,我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从生活中深刻地去了解“小数”。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交流得很积极,有的说:“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知道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有的说:“昨晚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盐,发现标签上写着1.2元。”有的说:“超市里经常看到有些零食是小数的标价,如一袋瓜子5.5元,一袋薯片3.2元。”……通过调查,学生明白原来“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认真学好“小数”,并学以致用,才能轻松地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教学的“支点”放在如何使学生掌握一套用之不竭的学习方法上,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境界,让学生实现“要我學—我要学—还要学”的根本转变,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法小数自学
小数加减“四不忘”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