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探究

2019-05-10刘春萍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刘春萍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备应用性质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新课改点醒了众多教师,数学课堂逐渐焕发出活力,同时“问题解决”教学这种倡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的教学策略被引入教学中。针对这一高度契合数学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应用策略,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来源人类对问题的思考,其中包括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两个方面,提出问题是研究数学的基础,解决问题则是研究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思想是一种基础理念,学生不论学习是在生活中得到验证的知识,还是由推导得出的规律,只有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问题解决才算完成学习目标。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时,不仅要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含义,还要训练其应用数学理论的能力。

一、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发挥团队优势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重在于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从深层次讲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倡导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挖掘学生自身的宝贵教学资源,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1]。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每位学生都因思维模式与能力水平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出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此时教师很难对学生采用“一对一”的单独指导。为了将学生各自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教师不妨开展合作式的“问题解决”教学,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讨论,在合理的组内分工下,得出正确的结果,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代数方程时,教材会选用“鸡兔同笼”或是“春游租车”等问题作引导。教师可设置这样一道题目:现在班上有35位学生和3名教师要一起出行,小型车限载乘客5人,租金为100元,中型车限载乘客8人租金为130元,大型车限载乘客10人租金为150,求怎样最划算?这种问题若是靠一人之力耗费的时间较长,教师可让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整个组每位组员的奇思妙想来计算正确答案,实现“问题解决”。

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引导思维发展

“问题解决”教学训练的不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思维看待与思考问题,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能够在没有束缚的学习中主动思考;另一方面,注意到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即使在课堂上想到了相关问题,也不敢开口,进而使这些问题成为困扰自身的枷锁,教师需给予这些学生充分恰当的鼓励,让其有勇气提出问题,进而推动“问题解决”式课堂顺利进行[2]。

比如,在每结束一小段知识点的讲解时除了用“有没有谁还有问题”这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要求学生提问题外,还可以通过提出较为浅显的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分解因数后便让学生将2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并根据学生交上来的答案提问“好像这些答案有一些共通之初,有同学可以总结一下规律吗”,在学生发现其中的联系时再引出“公因子”的概念。

三、为数学问题设计生活化背景,鼓励学生代入

问题解决其实不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来培养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于问题解决中的代入感,或是提升数学问题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教师应为课堂上的数学问题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背景,指导小学生提升自身生活境界,使其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对待日常生活。

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时,教师在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单位思想时,可以将“g”与“kg”或是kg与中式重量单位“两”与“斤”的换算方法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可创设“超市购物”有关的生活化情境,为小学生展示一个散装糖果的价签,上面打印着“20元/500g”与“总价30.00元”。让学生去解读该标签表示的内容,计算出糖果的实际重量,并分别用“公斤”和“斤”来表示这袋糖果的重量,并且可以用里面的糖果奖励答对的学生。

四、利用实践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包含丰富的生活知识,在“问题解决”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生活化问题指导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外,还可布置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或是验证数学规律,或是温习数学知识。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数学可不断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是当前小学教育中比较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应积极探索其应用方法,不断为数学教学创造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教师可鼓励学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发挥团队优势;其次,教师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敢于提问并善于提问;同时,为了增强问题的代入感,在创设问题背景时可添加生活化要素;最后,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实践空间,确保小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梅.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打造小学数学“善学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2):48-51.

[2]王吉金.启导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8(23):84.

[3]王晶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2018: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