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
2019-05-10刘凯
刘凯
摘 要: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集合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更容易创设一个需要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美育的目的。
關键词:信息技术;美术课堂;优化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主要表现方式为:(1)教师课堂教学演示;(2)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3)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其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虽然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美术课常规教育,但是学科间的整合势在必行。
一、优化美术欣赏课
借助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教师利用电脑手段,配上音乐和旁白,不仅能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而且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例如苏少版四年级下《节日》这节课,如果只是靠课本里那些静止的图片,很难感受到过节的热闹气氛,而如果是用多媒体播放过年过节场面,学生能更好地身临其境地感受,而且欣赏的过程中很多动画或图片对于其后期的创作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化工艺设计
小学美术课程中关于图形设计的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以前上这种课,教师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往往效果很不理想,一节课的时间也许只能完成一个很小的知识点,而且制作图形时对老师和学生要求也很严格,因此图形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如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渐变、发射、反转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可以避免学生徒手制作时枯燥的重复劳动,大大减少时间和无用功,从而更好地了解纹样的特点。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工艺图形等手绘基本功的不足,甚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作业形式
纵观多年来的美术课堂,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似乎没有什么可置疑的,往往是绘画、手工等,然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去了互联网社会,很多学生对于电子的产品运用已经很娴熟,这些对于其完成美术作业提供了不一样的渠道和手段。比如苏少版美术《我制作的图书》这课,学生从素材库或网上搜集各种图片甚至声音、配乐,插入自己用软件编辑的“图书”中,用Flash、Photoshop绘图等软件,这样一本有声有色““图书”不但能让学生自己欣喜不已,也让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增加方案的设计。如苏少版美术《点彩游戏》这课,可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点色游戏,用电脑鼠标的笔触直接将原色、间色并置于画面,通过视觉产生自然融合效果的方法,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在电脑上进行绘画,学生把自己的想象迅速表现在画面上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灵活性高出了很多倍,快了很多倍。
四、优化演示手段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我出示示范作品时,学生总会发出“哇”的惊叹声,而我请他们说说这画好在哪里时,他们又说不出所以然。“教师上面做,学生下面看”的方法受到许多的限制,而适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让学生看得有趣,教师教得方便。如教学苏少版美术《脸谱》一课时,学生都觉得画一张京剧的脸谱貌似很复杂,但是通过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一分钟的时间就演示了京剧脸谱中“三块瓦脸”的效果,又如苏少版美术《剪纸》这课,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纸张折叠和剪刻的方法,如果仅仅凭老师的一张嘴和现场的制作演示,学生会出现两极分化,跟不上老师的同学可能就不太能领会,甚至有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演示。但是用事先制作好的微视频把剪纸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出来,学生就容易明白,且减轻了老师的口舌负担。
五、总结
时代的发展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美术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就从而来优化课堂;时代的发展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教师作为一个教育革命的先行者,应当先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世界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吸引着我们的不断求索,启迪着我们的创新智慧。
参考文献:
[1]罗焱.浅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开发利用[M].新华出版社,2000.
[2]顾华平.关注学生的“细微创新”[J].少年美术,2013.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