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
2019-05-10刘宝超
摘 要:数学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地总是停留在学生表面的接受上,近年来深度学习已经得到了众教育学理论家的关注与推崇。深度学习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程度,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大纲中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的某种和数学有关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积极的、有反思和创造的学习,并伴随愉悦的心情去掌握大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们都在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提升。
一、通过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课堂在学生的印象中通常是枯燥的,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有趣的情境能最大程度的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状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创设合适的情境很有必要。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利用环境中的语言和情境提炼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获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个体差异的不同而有高有低,教师要照顾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的语言逻辑不好。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选用符合小学生的情境,并且使用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当教学情境帮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增强。
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人民币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做生意”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有最真实有效的体验。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各有分工,有的学生扮演售货员,有的学生扮演买家,然后互换角色,体验购买和使用人民币的任务。在“买、卖”过程中要对各种商品进行明码标价,让学生在简单的计算中培养生活技能。
二、课堂教学需要探究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引导者,但是有的教师追求内容的传播而导致满堂灌,没有师生讨论的环节或者互动环节师生没有深入地交流,导致许多学生对于自己不熟悉不懂得的问题不敢询问老师,总是一知半解。
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不断地改变、创新教学方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堂中要注意交流指导的时间,如果在一节课中过早的引导,告知学生结论,就会让学生产生太多的依赖情绪,不能达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如果介入的时间过于晚,就会让学生长时间迷茫,对当下的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且思维模式也比较简单,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发起问题时不够明确或者针对性并不强就容易误导学生走向不正确的探索方向。
三、在练习阶段学会总结
练习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练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要学会不断地将旧知识进行加工再总结,以致到最后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后,在计算时重复出现144×22,在巩固练习时要有所作为,引导学生和自己的小伙伴去讨论一下这种题的计算方式,并主动和课前的复习题的计算方法对比,进而发现新知识的计算方法。
四、利用新兴学习资源
越来越多的新兴学习资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比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微课等等。其中微课很受大家的欢迎,微课以短视频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在微课视频中知识点比较集中,教师所录的微课是在重点讲解课堂中的内容,学生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是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都可以重复观看学习,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小学生不提倡在数学课做笔记,但是孩子的记忆力在学习后难免不可靠会有所遗漏,如果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科技的运用无处不在,它对教育的影响也很广泛。现在的学校科技硬件设备都比较齐全,教师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资源库和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课程的微课资源分享到某个熟知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的进度。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时候,通过微课资源可以有效筛选课后习题中不会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众多的新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用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讲解比较多,学生失去了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过多模仿,教师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或者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魏小玲.深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的理性追求[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
[2]高立新.基于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3]庞舒勤,赵庆林.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3(22).
[4]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5]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學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作者简介:刘宝超,男,江苏淮安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二级。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