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精益求精
2019-05-10刘辉迎
刘辉迎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教改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阅读的能力加以培养,一个学生在阅读上的能力和这个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实施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阅读;实践分析
经过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沉淀铸就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材最佳的选择,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言说的。它们使小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语感得到培养、语文的素质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经典阅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制订经典阅读的计划
为了使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经典的阅读,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给小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这个教学计划当中需要向学生进行适合的经典作品的推荐,让学生对作品加以感悟和理解,使学生在审美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进行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将基本的文学常识进行掌握,更是为了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加以掌握[1]。例如:在进行语文S版一年级的《孟母断织劝学》一课教学时就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经典阅读的教学,可以先进行导入教学,为学生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使学生在阅读上产生兴趣,然后老师再进行新课的导入,当孟子进入学堂后,发生了一件让孟母非常生气的事,这件事是什么呢?孟母是如何教育孟子的呢?讓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接下来的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在阅读上的速度就可以得到提高,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提高正确率。老师需要以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参考依据进行不同篇章的选择,这样就更加贴合学生在年龄上的特点。为了可以很好地将经典阅读的计划实施下去,语文老师可以专门在黑板上规划出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写出这一周所要阅读的经典。为了让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经典的诗文或者是段落的阅读,老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大家相互探讨、做游戏、讲故事、看图等一些活动,利用这些方式进行合理的配合,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文章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二、进行经典阅读的指导
进行经典的阅读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使小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小学这个阶段是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需要小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逐渐让自己具备一个阅读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例如:在进行语文S版一年级《登鹳雀楼》一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这首诗中的前两句是描写景的,后两句是抒发情感的。情景交融,将诗人远大的目光和开阔的胸襟表达得淋漓尽致,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这首诗,语文老师可以先将黄鹤楼的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比方说,名字中表达的含义、地址在哪里和与之有关的一些图片,然后再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对诗中表达的大意加以了解。让学生们对诗文加以朗读,由学生进行朗读,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对作者的心境加以体会,对这首诗中包含着的哲理加以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彻底地体会到经典阅读的乐趣。
三、注重经典阅读的积累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没有记载,就不能流传很远。”经典作品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流传和大面积的传播,那么其中蕴含着的经典性也就毋庸置疑了,将《唐诗三百首》熟读后虽说不会作诗,但是也是会吟诗的。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咏柳》这首诗的经典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绚丽的语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敏锐的一种预感,逐渐学会该如何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让学生懂得该如何使用生动且又准确的词语将自己的情感和意思表达出来[2],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写一篇所熟悉的树木的文章,可以是杨树、槐树和梧桐树等一些树木,可以仿照《咏柳》中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进行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父亲、树林和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使小学生在发展上的空间得到扩大,让学生将故事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文章有了理解之后,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对文章中写作的手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语句进行积累,成为自己日后写作的素材,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上就会逐渐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的教改正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阅读的能力加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经典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小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语感得到培养、语文的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在实施经典阅读时需要注重的是制订经典阅读的计划、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和积累与培养,提升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方权余.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经典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文学教育,2017(8):63.
[2]符月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践分析[J].课外语文,2017(6):115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