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孩子身上寻找教育的智慧

2019-05-10邹礼文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根子王老师案例

邹礼文

通过“教育在线”,我知道了王晓春,知道了他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极为迫切地渴望阅读它,“扫荡”了县城大大小小的书店未果,最终托人从省城邮来。手捧封面淡雅、墨香扑鼻的书本,读罢“前言”已难释卷。那独到的见解,细腻的分析,睿智的思考,于平实如白的文字里娓娓道来,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也无盛气凌人的说教,却有“面对面”的分外亲切。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则则生动的故事,似曾相识,宛若身边,简直能与自身教育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对号入座”。王老师精彩的案例点评,不禁让我一次次顿悟于自己平时那些“瞎猫抓到死耗子”般的偶然成功,一次次惊诧于那些能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教育“金点子”,一次次叹服于那些能叫“沉疴渐愈”的“心灵鸡汤”。“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教育智慧源于真诚的爱心 夏丏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师爱之心,是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若能向学生奉献满怀的爱,教育的过程便多了欣赏,少了挑剔,多了宽容,少了斥责,多了“弯腰蹲下”,少了“高高在上”,多了民主平等,少了师道尊严。氤氲于爱的教育,摒弃的是“暴风骤雨”,推崇的是“春风化雨”,拒绝的是“横眉冷对”,共享的是“和颜悦色”。学生跨进校园,正襟危坐于教师面前,并不意味著他们就开始接受教育了,只有在教师开启了学生的心扉,迈进了他们那纯真也不失戒备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只有在教师真心实意地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他们的忧伤的时候,只有在教师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的时候,只有在他们由衷地信服于我们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开始。任何背离真爱的教育都是压制与说教,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教师拥有真诚的爱心,并不等于不向学生说“不”,不等于过分迁就和纵容学生,那是对师爱的曲解,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不负责任。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爱的教育决不排斥“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二、教育智慧源于理性的研究 王老师认为,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教师应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育绝不可能会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范式,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体,任何试图以消磨其个性“棱角”为目的的教育行为与方式都必然招致尴尬与失败。

当学生的问题出现后,我们要运用“先提出多元假设(假说),再逐一验证”这种科学家常用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多向归因,弄清“为什么会这样”,再作初步诊断,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发现问题就急促地去“管”,以致于撞到南墙,身心俱疲。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某种教育行为达到了预定目标,并不是事情的结尾,还得“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做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做反思型教师。如此这般,教育智慧便有了源头活水。

三、教育智慧源于家教的指导 王老师认为,孩子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家庭。因而提出“新时代的教师,不会具体地指导家庭教育,不算合格教师”的观点。在他点评的多个案例中,常有如此追问:孩子是谁带大的?有什么样的病史没有?家长的职业是什么?家庭经济情况怎样?父母关系和不和?家长教育思想是否一致?等等。扪心自问,我能答上来吗?我了解多少?难怪一些苦口婆心与声色俱厉之后,得到的却是无动于衷或者是“按倒了葫芦起来了瓢”。这怎能不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我们没抓到问题的根子,忽略了教育的另一个“阵地”——家庭教育。诚然,家庭教育的指导不能算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我们回避得了吗?经验告诉我们,不从家庭教育这个根子上改变,简直休想改变学生,即便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是使其暂时在你面前有所收敛而已。与其这般被动“受罪”,不如主动做好家校沟通与联谊,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家教观,不断“支招”,整合教育合力。

四、教育智慧源于耐心的等待 教育的长周期性、遗憾性决定了其行走的姿势——等待。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因而面对学生,我们必须要有“千年等一回”的耐心,即便孩子一千次跌倒,我们也要做好第一千零一次将其扶起的准备。王老师在案例点评中诸如“慢慢磨”“过渡期”“持久战”“轻度干预+等待”之类的策略,无不彰显出一个成熟教师应有的大度与从容。他一次一次地告诫我们:不要奢望孩子一下子就改变所有缺点。要用大尺度衡量他。只要纵观他的表现,这一个月比前一个月强,就是很大的成绩。千万不可用今天与昨天比,本周与上周比,用那样的小尺度,只能增加教师的焦虑。

掩卷细思,确有茅塞顿开之感——教育的智慧源于我们身边孩子。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根子王老师案例
奇妙的旅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有趣的动物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新官”与“旧账”——表面是“交接”问题,根子是“担当”缺失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我们班有多少人
好人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