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你慢慢来

2019-05-10陈贵珍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多动症

摘 要:多动症儿童的矫治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要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普通老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全社会都应该关爱特殊儿童。 关键词:多动症;个案教育体会;融合教育

一、案例背景

小马,男,二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表现出一些不适应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室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东张西望,经常离开位子走动;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同学反对随手就抢,不听劝阻,无故损坏同学的物品;生气时会动手打同学,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欺负上课的年轻女老师,擦老师的板书,行为任性冲动;人际关系很差,被同伴拒绝、排斥,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消极评价;有书写障碍,完全无法完成书写作业。识字量比同龄孩子大,喜欢玩手机游戏。小马家长完全回避学校反映的孩子问题,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上学放学也见不到人影,小马同学是自行上学、放学,完全是野马状态。我只好从小马的幼儿园同学、家长身上了解小马的家庭情况。原来小马在幼儿园已经是“名人”,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母亲宠溺小孩,父亲教育小孩的方式就是打骂,幼儿园老师因为管教小马还被小马的妈妈大闹过。

二、寻求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我先寻求学校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的德育主任和心理老师很快介入,经她们综合研究判断小马就是个多动症儿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症状表现:小马同学过度活跃,难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安静坐定,上课小动作不断,玩弄文具、乱涂乱画、乱丢垃圾、敲打桌椅、无端做一下行为惹同学发笑,甚至大声怪叫,无端攻击邻座同学,在教室乱跑乱动甚至跑出教室,擦老師的板书。学校马上安排驻点心理老师对他开展一对一辅导,当他情绪发作扰乱课堂秩序时进行抽离。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月,小马在课堂发作扰乱秩序和攻击同学的情形少了很多。

三、获取信任

可能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进步,小马的家长不再回避问题,我打电话他们终于肯接了。于是把他们请到学校,讲述学校近段时间在小马身上花的精力和治疗效果,委婉地提醒家长不要讳疾忌医,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孩子就是顽皮了一点,长大后自然就好了。这样放任的态度很容易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期,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小马家长,小马并不是学校唯一一例问题儿童,学校自闭症儿童天天坚持科学治疗,在矫治过程中,科任教师、家长积极配合,现在进步非常大。小马的家长后来听从我的建议去带小孩到医院测试治疗,还接受学校建议来陪读了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小马扰乱课堂的现象少了很多,课间同学们也会试着找他一起玩游戏,尽管有时会有小冲突,但大家都原谅他的无心之过,小马也变得讲文明礼貌了。

四、转变方法

1.表扬鼓励 小马同学虽然缺点多多,但依然有闪光点,他嗓门特大,识字量比同学多,特别爱表现自己。抓住他的特点,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情境让他发言,让他获得同伴的掌声,慢慢建立他的自尊心。例如,上拼音课学声母“b”时,我拿出生字卡片,请同学当小老师带读,刚开始叫的几个同学当小老师时,声音都比较小,此时我走到小马同学面前,他正在拿铅笔切橡皮擦玩,我说:“他们读的声音有点小,老师在前面没有听清楚,我嗓子疼,你可以帮我大声再读一遍吗?”小马立刻站起来大声读:“收听广播bbb。”同学们立刻安静了,都很惊讶地看着他,我又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你可以告诉我你是怎么认识‘收听广播四个字的吗?他们刚才只会读‘bbb。”小马一脸得意地说:“我用爸爸手机玩游戏的时候认识的。”“玩游戏也可以认识生字,你真厉害啊!但是老师建议你不要玩游戏,会伤眼睛。请大家掌声表扬小马专心听课!”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小马同学居然安静地坐到下课,虽然还是在玩橡皮,但没有离开座位,更加没有去干扰他人听课。只要小马一天都没有违反纪律,他就可以得到我的一颗糖果作为奖励。

2.同伴互助 小马个子高大,识字量比其他同学多,因此我安排一个个子高大、行为习惯各方面都很棒的男生小朱同学和他同桌。每当小马情绪暴躁时小朱会立即提醒他安静听课,会主动借漫画书给小马看。

3.科任协助 学校德育处出面组织所有科任老师开会,研究探讨小马同学的相关情况,大家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小马,众人拾柴火焰高。

五、可喜进步

现在小马上二年级,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再来陪读,他的情绪平和了很多,攻击性行为减少了很多,偶尔能和同学愉快相处,有时可以一节课沉浸在漫画书中,个人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遇到熟悉的老师会笑一笑或者叫声“老师好”,有时还会跑到学校德育办公室找主任聊天。

六、任重道远

从小马身上,我深刻了解到多动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体会到治疗多动症儿童道路的艰辛。由于对儿童多动症的科学知识普及还不够,许多家长讳疾忌医,很容易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期,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和我一样的广大班主任老师,不是心理老师和特殊教育出身,没有掌握专门的科学知识和治疗方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也延误了矫治时机。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个与孩子相关的人细心呵护。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更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光有爱远远不够,还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需要所有参与辅导的人员都能有极强的耐心和欣赏的眼光,需要全社会的包容与理解。

善待特殊儿童,积极帮助他们治疗疾病,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愿每一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活着,都能绽放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花。但愿在治疗多动症儿童这条孤独的路上,我们普通老师并不孤单。

作者简介:陈贵珍(1979.8—),女,汉族,广东五华人,学历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融合教育。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多动症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
房子犯了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