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小学学生德育途径探究

2019-05-10黄育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城中村小学生

黄育辉

摘 要: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区域,提升城中村小学生的品行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艰辛工程,如何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长有意识地实施良性的家庭教育方式,缩小因家庭背景不同产生的生活学习方面的习惯差异,让城中村小学生获得城市儿童同等的成长机遇,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

关键词:城中村;小学生;品德素养;提升途径

基本情况:

皇岗社区居民580户1680人,同时居住着外来务工建设者6.5万人。

皇岗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小学,地处城中村皇岗村内,有学生1388人,其中深户户籍学生311人,非深户籍学生1077人,非深户籍学生占比例为77.6%,本校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

在福田教育“本真、适才、普惠”的理念指引下,全体师生坚持“敬业爱岗、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提升城中村小学生品德素养的途径。

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在品德素养的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记录和文献查找等方法,对社区居民、老中青年教师、各层次的学生代表进行访谈。

综合数据呈现的总体情况:来深务工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学校养成教育的默契度存在差异,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值不高。原因:(1)有65%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忽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2)家长文化素养不高,从事服务行业比较多;(3)缺少陪伴孩子,缺少正面的鼓励和引导,造成家庭教育效果欠佳;(4)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不重视家庭教养对提升孩子品德素养的作用。

我校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的主要途径:

坚持问题导向,把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放在首位,利用一切资源,努力探索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实效途径。

一、校训为魂,为学生的品行素养注入动力

我校的前身是“敬德学校”。以“敬德”为校训,“礼敬诗书礼法、礼敬圣贤能达”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敬德”也赋予了新时代的现实意义。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以敬德校训为魂,引领全校师生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立德树人。

二、课程为规,为学生的品德素养树标立本

开齐品德课时是我校课程设置中的刚性做法,选择优秀教师担任品德科任,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依照品德课程标准,按照品德学科的“四性”开展教学和评价工作:

(一)生活性: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性的生活过程。

(二)活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使孩子们在过程中明理导行。

(三)综合性:按照儿童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整合,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体验和道德体验,使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相互促进。

(四)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从课室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使课程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家校结合,发挥德育的整体效应

我校总体的家庭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转变家长观念,成为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的关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

(一)开办各年级家长学校,由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根据各年级组集中反映的品行习惯问题,共同分析问题的成因,共同研讨应对策略,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开展《小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调查与研究》课题,做到精准施策,寻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佳策略。

(三)借助班级家长、年级、校级委员会的力量,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召开座谈会,集中诊断各年级学生在品行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开发习惯教育校本课程,创作《皇岗小学学生行为习惯三字歌》,由值日教师、学生作为巡查的依据,形成好习惯教育的序列化,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则的、生活作息、爱劳动、书写、待人接物、锻炼、思考和求异创新的等习惯。

四、榜样引领,聚合学生良好的品行素养正能量

(一)依据学生每月的综合表现,评出纪律之星、学习之星、助人之星、团结之星和创新之星,依据评选结果进行公开公示,邀请各级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颁奖仪式。

(二)由班主任提名,年级家委会审核,学校家委会讨论决定每学期各年级最佳“家庭教育奖”,颁发奖证,以资鼓励。

(三)按上级部门要求,推荐、上报区三好学生、优秀班队干部,优秀辅导员奖项,由上级行政部门进行表彰。

五、网络为媒,传递核心价值总导向

互联网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利用网络手段、网络德育资源和管控行为三管齐下,形成家校育人的强大合力,强化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一)建立微信公众号:该微信号的宣传主旨是即时沟通,带领指导,经验分享,学习变革,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建立网站:该页面新颖,更新快,互动性强,有即时公告、校园动态、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班队建設、特色活动、活力社团和服务窗口板块。

(三)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服务QQ群,由我校德育部门管理和指导,做到即时高效,达到传递家校共育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网络的介入,丰富了德育内涵,给德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网络成为学生接受、获取知识,表达心声和健康成长的平台。

提升城中村小学生品德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艰辛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负担当,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共负责任。不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36-39.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城中村小学生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