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人性化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2019-05-10吴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制度管理有效性分析人性化管理

吴艳

摘 要: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自己、班级集体,增强教师亲和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合作性,探究学习风格和自律性,改善生活习惯,在各方面提高主动性,使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快乐、积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树立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人性化教育手段,这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制度管理;有效性分析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关。制度管理倾向于“管理”,以“管理”为主体。首先,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纪律、学习、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列出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其次,应该公开发表,或口头宣传,或贴在墙上,或印刷成书,让大家都知晓。最后,要注重落实和考核,表扬、奖励、批评和处罚。制度管理对于任何集体或单位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和习惯的差异,制度化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发现许多规则已经失去了对一些学生的约束,这使教师感到无助,因此,实施人性化管理越来越重要。

一、班级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不应该“施压”和“恐吓”,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身心都不成熟,判断是非和自我克制的能力相对有限,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如成年人一样,他们会成功和失败;他们知道对与错;他们也分先进和落后;他们也分聪明和一般等等,这是由人性决定的。基于这种理解,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爱”是根本原则,老师说的和做的都是出于对学生的真爱。这种爱源于教师的高尚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是让学生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师生平等原则,教师和学生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生命的尊严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学生必须做的事,约束条件应该与学生的约束条件相同。诚实信用原则,创建“诚实”的教风。言必行,行必果。不要说空话,不要给学生没有结果的承诺。教师开放原则,所谓“教师开放”,是指教师办公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进出教师办公室。与教师自由交谈,没有“障碍”和附加条件。幸福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做出的各方面工作,能使学生感到快乐、满意,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二、班级人性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的人性化管理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以人为本”,其基本精神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必须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采用“保姆模式”“警察模式”和“裁判模式”,建立現代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概念。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民主参与度。

由于人的思想性、智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性化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差异。对于学生的班级管理,管理者需要调整管理理念,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制订更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好中心环节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变化表现出一种阶段性的规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入学到第一学年结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阶段。在此期间,学生刚刚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他们有学习的动机,能够遵守纪律。但在现阶段,如果管理不加强,这种情况将难以继续。第二阶段是从第二年到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习惯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放松了思想。他们会认为“情况就是这样”,产生“疲劳感”。此外,在这个阶段,学习任务很重,有些学生害怕困难。第三阶段是毕业前一个学期,在上学期,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学生的热情再次上升。他们都希望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合格的毕业生。根据这三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两端工作,特别是在上学的第一年。做好入学教育,形成良好的开端,在培养目标、组织学科等方面,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在第一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第二阶段继续巩固和加强。第二阶段严格检查出勤和纪律,鼓励学生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学习。第三阶段应加强毕业教育,使学生热爱学校、课堂和学习。

(三)因人而异,注重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关注全班同学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赞美先进、鼓励落后,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真诚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只有成为朋友,他们才能获得信任,增强学习的热情和自信。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必须首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把他们视为好友,坚持积极教育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减少批评,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然而,以班主任统一要求和一刀切的管理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并不适合具有强烈主观意识的学生。

此外,班主任的个性对学生有微妙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班主任应加强自我修养,自觉规范行为,致力于管理工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师生关系。校长应该从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关心学生,并把自己放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的位置。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会使他们对班主任有一种亲切的感受。可以向教师敞开心扉,有意见,敢于反思;有抱怨,敢于发泄。要不断深化学生,通过心灵交流的形式找到倾向和潜在的问题。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熟练处理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课堂风格。正确的悖论具有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班级风格是班级精神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一旦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级氛围,它将对集体成员产生微妙的影响,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由此,我们可以培养一个团结、热爱、追求、严谨纪律的优秀班级。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课堂效能的提高。班主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帮助学生规划他们的学习生涯。学生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也是一个敏感时期,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政治、个人未来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要求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和班干部的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并帮助他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和计划。

猜你喜欢

制度管理有效性分析人性化管理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对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思考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