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教育创新架起家校合作新平台

2019-05-10高雪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创新

高雪霞

摘 要: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还有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微教育网络平台,在学校的教育中起到重大作用。在当今的新时代的教学中,利用创新各种微教育平台搭建起家校合作的桥梁,服务于教育事业,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教育与科技同步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关键词:微教育;创新;家校合作

近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社会高速发展对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的严重性,教育部也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教育政策,如要求开展“阳光运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国学教育”等的教育要求,但还是无法完全保障和有效实施。

在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下,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PAD等)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微博、QQ、微信被全国人民广泛使用。这些新型的科技产品和应用程序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和娱乐,但对培养下一代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影响和障碍。特别是近年来因网络游戏影响而误入歧途、不思进取的青少年数不胜数,然而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是必然的。

在学校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只靠传统的学校的教育是非常局限的,联合家庭互相教育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而近年来,家校互补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重视,研究这方面的学者越来越多,发表的文章也屡见不鲜。在当今社会,各种微教育平台支持下的家校合作是正确的选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家校合作的倡导和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说道:“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于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教师付出再大的努力,都不会收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非一般。美国学者戴维斯对家校合作的目的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四大类:为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利用社区存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学校的教育;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等。

据记载,在英国,学校把家长聘为“教学助手”,目的是协助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法国,学校设有“协调人”这个特殊职位,用于解决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日本,成立有PTA家长协会作为家校合作的组织,在教育中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在新加坡,早就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主体的教育网络。由此可见,世界各教育强国都是如此重视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范围是什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爱普斯坦也是家校合作的专家。他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共同的责任,打破了传统的家校合作只是家庭(监护人)和学校(老师)合作的局限性,扩大了合作的范围,增加了合作的主体。

传统的家校合作主要是老师发現学生有问题时主动与家长沟通,或家长在发现子女存在问题时主动与老师联系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显得单调不灵活,不能集群体的力量和智慧。

微教育(QQ、微博、微信、家校通、微课掌上通等)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合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合作和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大大提高了合作的效果。在网络平台环境下人人可参与,互相讨论交流。另外,网络平台有以实现匿名发言,可免去观点数据出现错误的尴尬难堪。

经过几年的推行和实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家校合作如火如荼。由于正在推行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思想不统一,合作观念较落后;或者合作的内容片面、不广泛;或合作的频率太低,不能保证合作时间;或合作途径单向联系,不踊跃。

我是一名一线的教师,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也是一名级长,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使用了多种微教育平台,有微信、微课掌上通、QQ、学校公众号等,这些平台使我的教学教育工作快捷高效。有了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与家长沟通,可以轻松实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就说我校的家委会平台吧。我们每个班都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并选出一名班委会主任和两名副主任统筹和协助完成班务工作。开学初,班委会就会自行安排搞卫生、摆桌子、刷墙壁……他们都把学校当作了自己的家。在班委会主任的动员组织下,“六一”儿童节前,家长利用周末时间把教室布置得焕然一新、喜气洋洋。桌子上摆满各种水果和零食。当班中同学过生日时,家长总会送来祝贺的蛋糕供同学们品尝,同学情立刻升华为兄弟亲情。我校还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微信群,由群里的主任安排,每天由几名家长轮值协助学校维持校门口放学时间段的行人和过往车辆的秩序,为孩子们保驾护航。就这样,校门口的行车和行人秩序井然,以前学生放学横过马路的安全隐患消除了。

在实际操作和体会后,我认为家校合作微平台具有简单性、全面性、个性化、创新性的特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体会到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要想做好家校工作应终身不忘学习,充实自我,提高技能,不断创新。我相信,经过努力创新,充分利用微教育平台,搭建好家校合作的桥梁、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祖国的花朵定会灿烂绽放,国家的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爱普斯坦.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创新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