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专业团队提高课改水平

2019-05-10杨绪磊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创新型

杨绪磊

摘 要:在学校办学条件相对提高的前提下,学校管理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将是影响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校课程管理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团队执行,更需要专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学习型;奉献型;合作型;创新型

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和教师团队,是影响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办学条件相对提高的前提下,学校管理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将是影响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围绕学校几年来促进管理团队建设,打造专家型教师团队的探索和思考做简要阐述。

一、打造学习型专家团队

1.读书活动

学校为教师的读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书室藏书15万册;阅览室建得温馨如家;图书资料由教师提供明细,学校汇总购买;教师多媒体阅览室、集体备课室用起来得心应手。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教师生日及节日“赠书活动”“读书演讲”“心得交流”等系列活动。

2.专业培训

学校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纲要,每学期安排固定时间对教师进行系统专业培训,每次培训后,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测试。学校制定《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测,其结果计入绩效考核。

3.落实“课堂教学等级认定”制度

“专家型”教师都是从课堂中走出来的,没有课堂的千锤百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空话。为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快成长,学校对所有任课教师实行动态化“课堂教学等级认定”制度,认定结果是当学期教师课堂教学计分的唯一依据。等级认定分四级:常规课、提高课、规范课、优质课(过四关)。对新上岗的教师、岗位调整的教师进行常规课认定。通过“师带徒”“师徒互听互评”“学科组听评课”等措施,指导教师上好“提高课”。如果“提高课”效果显著,由“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教师在全校上公开课(观摩课)。经过“观摩课”的锻炼,教师可以上“优质课”并参加“一师一优课”验收,还可以走出校门,到联盟学校送课。

二、打造奉献型教师团队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学习着、工作着、快乐着,这是我校教师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1.“教师群”是温暖的家

学校统一部署,安排各部门建立各种“教师群”“班主任群”“学科教研群”“教师交流群”“学科专业委员会”公众号等等。引导教师把“群”变成教育教学论坛的平台。教师的“教育故事”群发,“教学业务”讨论,“教师生活”交流,常常群聊到深夜。工作几乎成为教师群聊的全部,“教师群”里没有消极抱怨,没有家长里短,有的只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赞许。只要善于引导、组织,“教师群”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教师群体的正能量成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熏陶是任何制度管理无法实现的。

2.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题

学校门厅、走廊等显著的位置,没有伟人图像、名人名言,张贴的全是教师的大幅照片,照片下是教师自己的座右铭。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中年英才”“青年俊杰”“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这些先进人物,都会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三、打造合作型教师团队

1.培养“领军人物”

教师成长有一个显著特点:需要“领头人”,一个学科如果有几个“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很快就会有一个“专家型”团队,因而,最主要的是在各学科培养“领军人物”。

2.“抱团”搞研究

教师成长还有一个特点:“抱团成长”。教师“抱团”,才有成长的环境和潜力。为整体推进教师团队成长,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任理事长的“教学研究会”,下设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如“作文教學研究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目的是集全校各学科领域专业能力最强的教师“组团”搞专项研究,以形成合力、实现突破。“学科专业委员会”各自选举“理事会”,制定章程,开展活动,结集编印研究论文。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多次请省内外专家作专题报告。

3.发挥“团队”优势

教师的团队精神表现在教育教学的点滴行为中:表现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配合中;表现在教学资源的分享、经验的交流、传帮带的自觉中;表现在老、中、青教师之间的默契与提醒中。一篇好文章,互相推荐;一个好课件,上一级用了,打包保存,下一级还用;一篇教案,集体讨论,个人修改,全级共享;年轻教师管理学生偏激,老教师及时提醒:一名教师上公开课,同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即使不能指导课的,也帮忙做课件或安排学生。在这个团队里,集体的智慧得到无限发挥,合作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

1.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创新

学校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并将教师教科研纳入教师量化中。学校反对“大而空”,强调“问题即课题”,如语文教师普遍感到作文教学是难点,学校成立“作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作文教学研究为课题,教师分工开展“作文与阅读”“阅读指导”“作文讲评”系列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校积极推进“344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开展心理健康专题研究。

2.教师在生本课程开发中创新

发挥教师的创造精神,整合和开发生本课程。截至目前,教师个人或集体共开发生本课程10大类45项,其中两项在泰安市生本课程开发评比中获奖,8项已成为学校特色课程。

我将继续和我的团队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中砥砺前行,逐渐实现学校有特色、教研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习型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培养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的思考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