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语数同行谈教“六龄童”学数学

2019-05-10罗引娣简卓敏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助数学思维规范

罗引娣 简卓敏

摘 要:学习数学,表达数学,积累数学,离不开文字。一年级“六龄童”学习数学,不能孤独片面地只停留在数字、数理、计算方面,数学教师要排除数学路上的语文障碍,让数学之路走得更通畅。

关键词:语数同行;互助;数学思维;规范

调查发现,一年级学生做题效率与质量不佳主要是因为不识字,不知题目所云,只是靠经验和猜测。不认识字,不会理解题目,于是就把错误留给了数学。可见,让“六龄童”学习数学,不能片面地只停留在数字、数理、计算方面。如何帮助“六龄童”排除数学路上的语文障碍,让数学之路走得更通畅呢?

一、认常见字,读懂题意

“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圈起来、第几个、几个、上下、前后、左右、长短、轻重、多少、最多、最少、最重、最轻、左起、右起……”像这些字词在数学书和练习题中经常出现。如果刚入学时不认识题目中的字词,就会给学生解题增加一定的难度,比如“把同类的圈起来”,如果不认识、不理解“同类”和“圈”这几个字,要确保解题的正确性是十分困难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借助家校配合,提高数学识字量

所有的学习都不是在独立场合完成的,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家长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在进行学习时,需要让家长知道他们要教什么,哪些是必须教的,哪些是必须通过家庭强化巩固的字。在帮助孩子做作业,或者在生活细节处,尽快帮助孩子认识并理解它们的意思。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来考考孩子,为数学学习扫除障碍。

2.音汉结合,反复记忆

一年级开始学拼音而不是学汉字,可見拼音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工具。不认识“同样”两个字不要紧,重要的是知道“同样”是什么意思。然后在课本含有“同样”字眼的句子中标上拼音,会读之后,会认就相对容易了。

每一次认真看课本,教师认真读题,使学生养成标拼音的习惯,习惯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当这几个字的拼音重复多了,其识字率自然会提升,进而可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题。

3.互助共学,巩固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已经能够看简单的少儿读物,但有一些学生还不知道“大”和“小”字,特别对农村的孩子,这种差异更明显。这样,好学生就成了小老师,在相互学习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游戏对一些经常出现的字认一认、演一演、练一练,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记忆。

二、学会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加减乘除的逻辑推理,还可以是精彩纷呈、个性鲜明的数学表达。

在教学“8+9”时,一些学生会用拆小数凑十的方法,还有一些学生用拆大数凑十的方法。但是雪丹却有自己的方法,把9看作“10”,她说:“先用8+10,等于18,再减去多加的1,得数是17。”多好的语言,连“多加”这两个字都毫不含糊地说出来了。

还有的学生说:“那也可以先用10加9,等于19,再减掉多加的2,得数也是17。”……“8+9就等于7+10,也就等于17了!”为了展示他是怎么想的,他继续说,“从8那里拿出1给9,就变成7+10了!”

谁说一年级的课堂太幼稚,没有新意、没有激情!借助语言,可以看到了数学的多样性、严密性。

三、模仿规范的词句,逆思维学会出题

会做题还要会出题——掌握相关数据、推论出相关问题,这是充分地展现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在教学“9减几”时:9块蛋糕,去掉4块,剩下的打了一个问号。学生通常情况下都会想到用9-4=5。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会怎么出题?“原来有9块,爸爸太爱吃了,因为蛋糕是爸爸早上买的,蛋糕又香又甜……”接着很多学生都想发表自己所认识的蛋糕。这时教师可以马上制止,“爸爸早上买的,蛋糕又香又甜,款式等”这些不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数学有自己的数学语言,简明清晰。慢慢地学生会模仿出题:小明生日,买了一个蛋糕,妈妈切了9块,现在吃了4块,还剩多少块呢?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其所出的题给予鼓励,如语句流畅、清晰、有条理,有数学的计算、数字的推理,也有语文的表达,故事的叙述。

四、渗透课外阅读,积累数学思维言语

不是只有语文才看课外书的,对数字的敏感,对数字的认识还有很多数学常识的认识,也需要涉猎更多的课外书才能逐步形成,逐步获得。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7页中有一道火箭升空的情境图,要学生以倒数的形式填写出10以内的数。这样的题目不但能够检查学生对数的认识,还提醒学生要密切关注社会,搜集数学资源。从火箭升空,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自己的数学思维言语,拓宽自己的视野及知识面。

学习数学,表达数学,积累数学。这条路上有数字,也有文字!“六龄童”学数学,更需要语文的辅助,语数同行,使通往数学宝殿的道路更宽阔,更坦畅!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互助数学思维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