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读边悟双线并进

2019-05-10薛亚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灰雀列宁小男孩

薛亚平

翻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有不少“老课文”仍被保留了下来,《灰雀》就是其中一篇,文章内容虽然没有改动,但它所承载的教学价值却随着教材体系及选编意图发生了变化。其中有两点不得不提:一是朗读训练目标更聚焦,书后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训练目标聚焦到“读出对话的语气”;二是内容理解更贴近儿童,“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儿童的思考点有明确的落脚点,由此出发体会它们各自不同的“喜爱”。

循着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着力于儿童的言语生长,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以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进。

一、引出灰雀,聚焦“喜爱”

灰雀这种鸟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教学中,借助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灰雀的歌声是那么婉转动听,想象灰雀在树上欢蹦乱跳的样子。列宁有多喜欢它们呢?停下脚步看看它们,还会给它们带点吃的。引导学生从句中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逐步理解正是这可爱的灰雀给养病的列宁带来了欢乐,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冷清,让公园焕发了生机,更能想象到灰雀给每一个路过公园的人平添了些许生活乐趣。

二、边读边悟,读好“对话”

故事是以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来推进故事的发展,那分角色朗读时,如何让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这就要帮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理解了人物当时的想法,才能读好他们的对话。

1.读好关键词语

列宁又来到公园,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这时,列宁的心里该是多么着急、不安。所以,“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扣住“找遍了”,引导孩子读出列宁几乎找遍了每一棵树时的急切和不安;扣住“也没有找到”,引导孩子读出列宁遍寻不到时的失落和担心。朗读有了关键的落脚点,就能读懂列宁当时的心境,就能切身地感受他对灰雀的喜爱。

2.读好特殊的标点

灰雀不知去向,列宁心中十分不安。这时,他巧遇小男孩,很自然地问出口:“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一句平常不过的发问,却让做错事的小男孩一下子战战兢兢起来,答话时磕磕巴巴,“没……我没看见”。这句回答里有一個省略号,可指导学生把这个标点读活。可以创造性地对省略处加以补白,也可以让学生将男孩内心的忐忑用相应的神情或态势语言来表现。再如,“一定会飞回来!”这是男孩在列宁的暗示下已经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了,也是他对列宁郑重的承诺。扣住感叹号,指导孩子读出男孩的笃定,读出他改正错误的决心。

3.读懂看似简单的提示语

粗略地一看,这个故事中人物对话时的提示语并不复杂,而且似乎显得比较简单,实则不然。当列宁猜到灰雀的失踪可能与男孩有关时,他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表面上列宁在“自言自语”,可事实上,列宁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他看出男孩有话不敢讲,才借机表达出对灰雀无法飞回的惋惜和遗憾,想告诉男孩灰雀如果不能自由自在地在枝头歌唱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说得情真意切无非就是想暗示男孩。

4.读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读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个泛泛的说法,可以教给孩子一点实用的方法。比如“边读边想”,也就是读一读,再想一想,想不到的时候,再去读一读。反复读读人物的对话,读读前面,读读后面,也就是“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在灰雀失踪后有些担心和痛苦,联系前文就不难知道,列宁喜爱灰雀,灰雀仿佛已经是他的好朋友了。而当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暗示时,究竟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这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做错事又不敢承认,那时你是多么坐立不安,这就是看似困难的“联系生活想一想”。

三、有感而发,走进“内心”

言语训练只有落到实处,才是真正有效的。文章无非是个例子,而这篇文章可挖掘的训练点还是不少的。男孩回家后放飞灰雀时,他是怎样和灰雀告别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当时的场景,想象男孩与灰雀的对话。小男孩是会向灰雀表达歉意,还是会向灰雀表达祝福,故事就这样跟随孩子们的想象而丰富起来。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到,男孩终于选择了一种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灰雀的喜爱。再如,当灰雀又重新站在枝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这时,小男孩一言不发,但是心里一定是不平静的,想象男孩当时的内心活动。此时,列宁微笑着和灰雀打招呼“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说这话时,又想告诉男孩什么?抓住这几个训练点,有选择地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地走进人物的内心。

四、补充阅读,感悟“诚实”

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了,它还会怪男孩吗?孩子们展开讨论后,教师可补充朗读原文中的一段话,“男孩心里凉了半截:小灰雀会供出他来,一股脑儿地把全部真情告诉列宁。可是小灰雀不做声,它明白:在它眼前的已不是那个顽皮的孩子了,为什么还要白花力气去告发他呢?”这样,既让灰雀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变得更立体,也让整个故事在孩子心中变得更完整。

那你认为男孩是诚实的吗?毕竟男孩一开始并没有说真话。可这时,孩子们已经对“诚实”有了更新更理性的认识:讲真话为“诚”,及时改正错误也为“诚”,男孩的可贵正在于他知错就改,让灰雀回归到大自然了。最后,教师再带着孩子一起去认识“诚”字的演变,深入理解《说文解字》中的“诚,信也”。正是列宁用自己的一片真诚让男孩最终选择了“诚实”,认认真真书写“诚”字,将“诚实”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上。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灰雀列宁小男孩
“聪明”的小男孩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男孩
小白云和小灰雀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萌萌哒的小男孩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