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姑娘
2019-05-10欧翡
欧翡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儿童亲密接触儿童诗,让他们及早感受到诗歌的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童诗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对传承中华诗歌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恰好为童诗教学提供了平台。
一、发现身边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童诗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有关春天的组文,其语言清新脱俗,是不可多得的童诗教学素材。在开展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初,笔者认真研读了这个单元教材,分析了不同的教案,并与学生一起收集了关于春天的童诗,这就为童诗教学奠定了基础。那天,笔者和学生漫步在小竹林里,发现有小竹笋从泥土里冒出头来,有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念起一首童诗——《春天是这样来的》:
叮咚,叮咚,
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
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呼啦,呼啦,
柳枝弯弯柔软的腰,
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毕剥,毕剥,
春笋在泥地里快活地拔节。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诗歌还未读完,孩子们就兴奋起来,说:“太有趣了。”这个学生激动地说:“老师,这首诗是我们在绘本里发现的。我们很喜欢,就把它摘录了下来。”于是,孩子们一一诵读了自己悉心收集的童诗。语文综合性学习为童诗教学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生在书香校园里欣赏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学习童诗的热忱。
二、亲近大自然,点燃学生诵读童诗的热情
在“寻找春姑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触摸大自然,并组织开展童诗诵读活动,引领孩子们找回潜在的诗心,唤醒沉睡的诗意,并以最淳朴的童真表现出来,让童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师:春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裙,乘着温暖的东风,静悄悄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细心观察一下,身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个个都睁着天真的眼睛,寻找操场中、花园里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关于春天的儿童诗。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春天的味道吧!(孩子们一边诵读,一边用动作揣摩诗歌里的意境……)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学生在感受春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童诗的淳朴和情趣。
三、导读经典童诗,激活学生创作童诗的潜力
在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利用晨读和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诵读《金波儿童诗选》、钟代华童诗集《叶片上的童话》等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小巧玲珑、想象的无拘无束、抒情的返璞归真,并指导他们逐渐掌握赏读的方法。这样的活动不但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而且发散了思维,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学会赏析,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能力
经过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铺垫,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了童诗,于是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春天的儿童诗,进行赏读童诗的指导。
如儿童诗《春天》(金波)、《春天的闹钟响了》:
春天
晨光叫醒了风,
风叫醒了树,
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
云变成了雨滴,
滴落在大海;
海水变蓝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阳。
太阳睁着亮眼睛,
望着树,望着花,望着鸟,
到处花花绿绿,
到处热热闹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一个春天?
生1:我觉得这些小诗读起来都非常有趣,里面的小草、小花就和小朋友一样可爱。
生2:我喜欢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是一本会唱歌的书。
这几句话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天是个烂漫而美丽的季节。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他们在童诗中找到了春天,并逐步掌握了赏读方法,对童诗欣赏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此外,通过小组討论,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创作的技巧,比如巧用比喻、妙用拟人、大胆想象、尝试夸张等。与此同时,学生也感受了诗歌构思的新颖、形象生动、语言精练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学会体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著名儿童诗人圣野说过:“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起来。”指导学生创作童诗,就要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引导他们紧紧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等特点展开想象。尽量把这些事物想象得独特一点,夸张一点,生动一点。当春雨过后,可爱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之时,学生结合刚学过的《笋芽儿》一文,创作出了他们的第一首诗歌:
春雨
春雨悄悄地来到大地,
她走过的地方,
种子醒了,
她走过的地方,
花儿笑了。
当代诗人王家新曾说:“诗歌教育不仅是为孩子,也是为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这次的教学实践表明,儿童诗的教学是独一无二的写作形式,我们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做好听、读、品、写这四个环节,让孩子的童心在诗歌中荡漾。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