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猜测,助力实证

2019-05-10周继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证意识

周继光

摘 要:“猜测”在小学科学实证式课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目前的科学课堂中经常被科学老师忽视或者弱化。在小学科学实证式课堂中,利用好猜测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求证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证欲望,为探究活动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力,让求证达到更大的功效。

关键词:猜测;实证;求证;意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猜测是指学生在证据不太充分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定性的判断。实证式课堂中,学生将在问题的引领下,作出猜测和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寻找强有力的证据。处理好猜测环节,能为探究活动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力,达到更大的功效。

一、利用猜测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利于养成积极主动的求证意识

爱因斯坦说得好:“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如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小学生的想象中,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从简单复制到独特创造,从具体直观到逻辑概括,正处于一步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為“探索宇宙”方面的学习提供意识基础。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中,观看了各种环形山的图片后,提出问题:你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理由是什么?打开想象的空间后,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陨石撞击、火山爆发、月球内部运动、温度变化和水流影响的风化作用,甚至外星人活动等。在小结中,学生知道了猜测是需要理由的。要想知道环形山的真正成因,想要让更多的人相信你的学说,就必须寻找更多的证据,谁更有理,谁的说法就站得更稳。

当然,猜测与想象是有一定区别的,切忌让孩子离开依据而空想。所以,让孩子大胆想象猜测,必须要建立在有依据的基础上。在实证式课堂中,经常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依据地猜测,并让孩子明白猜测是需要大量的证据去支持的,“用证据说话,用证据服人”,学生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遵循这一法则,实证意识将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深深的根。

二、利用猜测暴露学生知识的矛盾点,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证欲望

小学生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个体。在课堂教学外,他们会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获取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不能保证是否正确,但这些经验都是今后学习科学的宝贵知识财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磁铁的磁力会发生变化吗》一课中,通过探究活动已经发现“将两块磁铁用异极相吸的方法组合在一起能增强磁铁的磁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将两块磁铁用同极相斥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磁力会发生变化吗?有了前面探究的基础,学生积极发言,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猜测:两块磁铁的磁力肯定比一块磁铁的磁力强;同极相斥,两个磁力会相互抵消,没变化;同极相斥,强行捆绑反而影响磁力,会减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矛盾点展开猜测与辩论,激发了学生迫切需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小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很浅层,他们都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就在课堂中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教师就是要让他们将“理”大胆地表述出来,让这些“理”进行碰撞,并正确地引导,明确争论的焦点,让他们明白谁的“理”更有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实践的论证。这样的猜测,既深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点,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证欲望。

三、利用猜测概括事物变化的可能性,利于帮助学生制定求证方案

低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案设计能力较弱,如果一直由教师帮他们制定好探究方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会受到阻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提出问题:一杯水放在桌上,它的温度会下降吗?因为生活中都知道热水放一会儿会变冷,所以都认为温度会下降。继续提问:那温度下降有没有规律呢?有怎样的规律?猜测的结果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慢慢匀速下降;二是先快后慢;三是先慢后快;四是没有规律。学生猜测后,当教师提出:“我们想知道水温下降的规律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该怎么制定实验的方案?”时,学生就会想到方案中的细节问题,如先要测开始的温度,还要测量每分钟的水温变化情况,以便于随时监测水温的细微变化,一定要测到水温不再下降了才能结束等。

因为学生有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放在空气中会变冷,但水温下降的规律谁也没有关注过。所以通过让学生猜测,将事物变化出现的几种可能一一罗列,这些猜测结果将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

所以,很多猜测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学生在表现自己的能力,甚至有些是在说大话。但是只要紧扣主题,学生的这些猜测反而更有利于他们制定求证方案,使得他们的求证方案更细化、更完善。

虽然猜测在一节课中的时间比例较小,但它体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找准切入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采取不同的措施,将猜测环节做精、做活,让其真正为实证探究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周新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实证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