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方式关爱孩子

2019-05-10姚海洲李文琴

新课程·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论语师生关系

姚海洲 李文琴

摘 要:《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大量关于师生关系的描写,例如孔子与颜回、孔子与子路等,《论语》中的师生关系并不单一化,而是复杂饱满的,包含了很多内容。以《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为基础展开研究,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维持更好的师生关系,对我国现实问题有很多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论语》;师生关系;现实价值;教育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思想。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呼声之中,不乏极端的倾向,有人甚至说“传统的师生关系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割裂与忽视。作为我国最早的“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构建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其精神实质是接续一个中断已久的传统,是在开拓孔子的教育文化精神,即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笔者在教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一次次被《论语》中那深邃的思想所震撼。《侍坐》一章就其内容来看,是关于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言志的谈话记录,但这些言论的字里行间透视出的是人性的光辉,反映出的是各自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展现出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环境,与今天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是同步的。

一、民主——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通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次,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的管理关系是主流倾向。而放到教学活动中,民主就该是学生有参与教学、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孔子施行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教育,显示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这同样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向。《侍坐》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面对席前的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孙华,循循善诱,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间建起了心灵的纽带,传递着温柔的思想力。在上音乐课时,同样充满了民主精神:“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这些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样产生了积极而有益的影响。我得到的启示是:要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就必须拥有海纳百川的民主胸襟,这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二、平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石

对话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对话的前提就是双方的平等。平等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尊严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平等,特别是學生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侍坐》第二段(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在“子路率尔而对曰”后,孔子并没有“厚此薄彼”,并没有让他心目中的“精英学生”独领风骚,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以展示学生的真实思维状况。“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他通过点名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丰富课堂内容。我得到的另一个启示是:学生是否真正享受到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否将自己视为与学生平等的朋友。

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佳境

《侍坐》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情景历来被许多名家所称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一片段中洋溢着和谐的元素。孔子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教育教学气氛十分和谐。我得到的最后一个结论是:教师要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积极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只有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也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冲破牢笼,去呼吸人类文明那自由甘美的气息。

可以说,作为《论语》中篇幅最长的文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在传递给我们文学美感的同时,场景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与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十分相似的,而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正好抓住了新课程改革的“魂”,这也应成为各位同仁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成林.认识孔子:重读《论语》[J].师道,2006(3).

[2]房立祯.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1(Z2).

[3]刘云,刘天越.论孔子的学习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10).

[4]林东进.对《论语》中教育思想的浅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Z09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论语师生关系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