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重“个性”师当临“绝顶”
2019-05-10唐芝艳
唐芝艳
摘 要:语文课堂需要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效的朗读指导要建立在学生充分的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之上。抓住关键词进行“强调”或辅之以恰当的态势语和多媒体,都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文本。方法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发展有效,能否促使课堂回归语文本真。
关键词:朗读;个性;本真;体验;强调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一、重个性,守本真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已渐渐地回归本真,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已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但是纵观我们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堂,朗读时间不够充分,目的不够明确,指导不够得法,朗读面不够宽泛,偏重朗读形式的指导,而不问效率的现象也常有出现。思之原因有二:一是观念问题,也就是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标精神,从根本上缺乏人本思想基础,也就造成了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尊重学生个性的现象;二是方法问题,老师的指导不得法更不到位,穿新鞋走老路,徒有新之名,而无新之实。前者为本,内在的;后者为枝,表面的。老师的指导是否得法,就要看他是否把朗读指导建立在了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体验的基础之上,而只有在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才能营造精彩的朗读教学境界。
二、抓关键,促生成
书声琅琅的小学语文课堂,是绝对少不了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很多,可以示范读、可以比较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挑战读……不管采用哪种办法,先理解内容后朗读是一条基本的规律。理解课文的办法也不少,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因为这些重点的词句往往是段落的中心,或者是文章的“眼睛”,抓住了它们,就如同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便可以做到张弛有度,进退自如,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惯用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你认为在这个句子里应该强调哪个词语?为什么?这样的发问很有针对性,缩小了学生的思维范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一,所站角度不同,往往思考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得到的体会也会有所区别。虽然他们不會把哈姆雷特想象成林黛玉,但有可能相似于武松,也有可能近似于孙悟空。学生的理解体验不同,朗读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不会一样,这就促成了朗读的个性化。
三、巧强调,悟真情
那么,如何利用“强调”这一有效手段去实现个性化朗读这一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以品读感悟文本为主,在此过程中以“感受文本—领悟思想—升华情感”为线,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读。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受到了启发和感染,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促成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然后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想象,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小村庄中,让他们如见其人、如观其行。此时,学生脑海中仿佛看到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那些贪婪无知的村民,随手拎起斧头往山上走;他们扬起斧头把粗壮挺拔的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房子造起来了,家具有了,森林却被毁坏了……学生理解的重点不同,读中包含的感情就不一样:有的学生读出的是对人们随意破坏森林的谴责,有的学生读出的是对森林遭到无情破坏的痛惜,有的学生读出的则是深深的遗憾。也许,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个性化朗读。
教师还可适时适境地利用情态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煽情”,如通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等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尽快入文入画,入情入境。但是情感是生命主体的内在体验,具有自我投入的性质,不能给予,更不可灌输。因此,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展开、发现、交融、生成、陶冶与提升,都须由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和完成。
其次是在引导学生注重解读文本体验阅读外,我们还得注重训练学生灵活把握轻重缓急等朗读技巧。对于富有韵律、节奏感强、抒情为主的文本,老师在指导集体朗读时可采用击拍或手势等态势语“强调”指引,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教学手段。
……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老师只要能让朗读教学得法而有实效,才是关键之所在。自然,能将教学理念、策略和手段融会贯通并付诸朗读教学实际的老师也就是值得推崇和效仿的好老师。
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无论是推门课也好,还是众多的研讨课、示范课、青优课也罢,反思我们的许多教学行为,有多少老师能把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并寻获实效?在许多情况下,眼看就要达到“顶峰”,闪现精彩的时候,我们执教者却戛然而止,抑或误入岔道。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再往前走一小步,让孩子们的朗读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魏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的策略[J].学校教育研究,2015(19).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