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之我见

2019-05-10房梅香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

房梅香

摘 要:古人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文章体裁、揣摩表达、写作意图、标点符号四个方面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文章体裁;揣摩表达;写作意图;标点符号

长期的填鸭式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自我,成了附庸品。可见,培养学生想问、会问、善问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从什么地方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呢?

一、从文章的不同体裁进行质疑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而小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两方面进行质疑呢?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记人的课文时,我先叫学生把课题读了两遍,接着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思考后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1)少年闰土长得怎么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刻画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的?(3)是如何刻画的呢?而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叙事的文章时,我叫学生先齐读两遍课题,然后对学生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学生也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1)《草船借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特点的呢?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解疑释难。这样学生先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最后学生自己解决疑问。如此,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讲究六要素,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必须运用好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同时对学生在以后写人记事的阅读、习作中起着水到渠成的作用。再如:在教学《鲸》这篇说明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质疑:(1)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2)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通过这样训练,学生对如何学好说明文就了如指掌了。

二、从揣摩表达方式上进行质疑

听、说、读、写、思等是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训练,每个年级的训练目标不一样。作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还引导学生从习得方法方面进行质疑。所以,每当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前,我都要叫学生先读导读的要求,明确本单元的训练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学起课文来就心里有数了。例如:在学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问学生:“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学生豁然开朗,很自然地集中到点子上,纷纷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呢?”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讨论:(1)作者通过描写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讲述了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再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2)作者通过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描绘了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这样通过质疑、讨论,学生对本单元“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的这一训练重点就得心应手了。

三、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中进行质疑

写作意图是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只有一个地球》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这段话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呼吁人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点明了主题。读完课文,我故意问学生: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学生顿时生疑:“老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呢?”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学生边讨论边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纸杯、筷子等物品;节约每一滴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这样,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读懂了课文的内容,还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谓是两全其美了。

四、从标点符号处质疑

标点符号是现代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小精灵,用得好,文章得到点睛之笔;用得不好,一个小蝌蚪毁了一篇好文章,追悔莫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处质疑。比如:在教学《穷人》这篇文章的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完后便问:读完这个自然段后,你有什么弄不懂的吗?这时候很多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说:“老师,这个自然段为什么连用了五个省略号?”还有的说:“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呢?”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高兴极了,觉得我的學生真了不起!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终于成功地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难,大家明白了这个自然段是作者以高超的心理描写手法,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省略号表示桑娜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这一连串的省略号把桑娜从紧张到担忧再到自责最后到决断的心理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把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标点符号用得好,真是妙笔可生花啊!

“质疑大道条条通罗马”,我们还可以从文中的中心句、重难点、过渡句等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能揠苗助长,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改变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来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质疑平台,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之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林华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考查的新动向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老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标点符号易混点例析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标点符号教学不可忽略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