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研究发现能力,让核心素养落地
2019-05-10张哲
张哲
摘 要:结合实际论述了在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发现能力的历程,从研究发现能力实施的意义、方式、实施计划并结合具体实例从问题、猜想、验证、结论四个角度论述了研究发现能力的实施成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研究发现能力;六年级数学
本学年根据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教研组确立了培养研究发现能力的主题活动。
一、研究发现能力实施的意义
1.从国家角度上来看研究发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的需要。
2.从学校和学科角度上看是学校“林树”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3.从学生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发现能力本学段的实施方式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施研究发现能力呢?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以下的实施方式。
三、研究发现能力实施计划
根据教材、数学实验手册、林树课程以及研究发现能力的要求确定了以下的內容实施。
四、研究发现能力实施成果
1.基于现实的问题
问题的情境来源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笔者以“叠一个数学味的被子”为例。
在六年级学生军训前,许多学生都为怎么叠一个豆腐块式的被子而苦恼着,于是借此机会提出:
问题1:怎么叠一个豆腐块式的被子呢?
很多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在叠被子的时候要用到不同类型的分数。找到被子的三分之一处在被子的三分之一处折叠……这些分数都运用到了数学知识。
问题2:叠好被子后,如何测量被子的体积呢?
身边没有尺,被子又是软的,怎么测量被子的体积?于是很多学生又想到了利用身体上尺来测量“一拃”来测量。
这两个问题是基于现实的问题:“怎么叠被子?怎么测量被子?”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
2.基于经验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不是无凭无据的猜想,是基于经验的猜想,笔者以“怎么折容积最大”为例。
问题:如何让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呢,在教学中,笔者先以生活情境为导入点,一块长方形铁皮,要怎么样剪才能围成正方体?怎么样剪围成的体积最大?
在这个关键问题的引导下,许多学生有了很多不同的猜想:
(1)当减去的面积最小时,容积最大。
(2)当减去四个角的正方形之后,恰好能得到正方体的容积最大。
这两个猜想不是学生的胡乱猜测,在这背后有着其隐藏着的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如第一个猜想学生就是受到了长方形内剪去一个面积最大的圆的影响。第二个猜想则是受到了怎么围面积最大的影响。可见学生的猜想也是基于学习经验、知识所产生的。
最后通过举例验证的方法,学生得出当大正方形边长是减去小正方形边长的6倍时,容积最大。
当得到这个结果时,很多学生又产生了新的好奇,为什么在大正方形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6倍的时候折成的正方体容积会最大呢?于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继续了思考和研究。
3.实施过程的思考
在这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刚开始笔者还不敢“放”,不愿“放”但是在一次次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数学,学生完全有能力“想”,在课堂上表现更活泼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更强了。笔者也越来越大胆敢“放”敢“想”,学生也敢“做”敢“思”。相信只有在小学数学中多给学生营造这样的机会,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空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参考文献:
[1]程卫国.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35-236.
[2]杨国锋.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能力[J].江西教育,2018(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