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探索生活化习作

2019-05-10姚蔚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策

姚蔚霞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彻底否定了“教材就等于资源”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追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将课本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挖掘乡土资源,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结合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习作教学课堂,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能够实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长效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乡土资源;生活化习作;对策

一、乡土资源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意义

(一)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价值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依据学校实际,结合乡土资源的特点,选择性地挖掘有用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把它们的优势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乡土资源的教育优势突出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教育主题的多样性上。乡土资源的巨大教育能量首先来自于地方文化独特性,它与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是其他教育资源所不具有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这对师生人格的全面提升、陶冶他们的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提升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促进师生加强对家乡的认识

随着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们的教育已渐渐淡漠了对于家乡历史文化的关注,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周边以及远方,更多地关注于当前和将来,对于生育养育的土地渐渐变得模糊,亲身去接触家乡的乡土资源,学会汲取其中的“养分”,不仅能获得知识的充实,锻炼实践能力,也是对平日漠不关心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种再认识,对他们提升认知水平、健全人格、学会正确看待世界无疑是很重要的一步。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在注重教给学生作文技巧、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作文的深远意义,如认识和了解家乡、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肩负传承和发扬的神圣使命。

(三)促进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观念,思考自己在专业发展、自身成长、角色定位方面的转变,这样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具体而言,乡土资源对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体现: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农村本土文化的热爱和精神认同;最后有助于学生接受来自乡土资源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小学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习作兴趣及态度堪忧

农村的孩子对于习作普遍兴趣不高,平时或考试中的作文口语话连篇,缺少优美生动的词句,课余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正处于一个过渡期,对于写作书面作文存在反感和效果不好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导致学生习作兴趣匮乏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像传统作文教学一样,没有新意,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其次教师本身对于小学语文习作的定位及理解不够深,不善于利用乡土资源来丰富作文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最后针对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对于课余时间的练笔,仅有要求和安排,不督促及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习作素材的搜集比较匮乏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素材更多是借助阅读书籍而获得,不太善于利用自身经历或听说的内容来写作;迫于安全工作责任制的强大压力,学校及教师不敢组织学生亲近社会,认识家乡的户外活动;农村中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及老师的事,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互补作用;受教学任务、分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对于作文教学更关注课堂上的效果,普遍推崇范文、模板的速成模式,对于学生自主探索、个性发挥这些不会立即产生效果的方式基本上能不开展最好,很多时候都是象征性安排一些任务,没有认识到家人在乡土教育上具有教师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小学语文习作虚假风盛行

多數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依靠作文书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内容;对于作文的理解单一认为是完成老师的作业或把考试中的作文写好就行;考试前,为让学生在作文题中得到高分,一些老师选择教学生背范文的方式去准备应考。作文,本应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训练途径,但在小学生的思想中却变成了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的任务。通过作文参考资料或者是教师给的范文来实现学习的目的,不仅轻松,还能取得很高的分数,这成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呈现出虚假风气的主要原因。

三、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探索生活化习作的具体对策

(一)观察乡村景物,让学生描绘画面

农村地区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繁华喧嚣的街道,但是这里有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田野、有老树,还有各种绚烂的景观。学生可以对这些乡土资源加以充分挖掘与利用,进而为写作提供服务。学生可以对这些乡土资源进行仔细观察,用心描绘,所创作出来的文章必定是充满浓郁情感的。比如说我们班张××同学的作文就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写作的,反映真情实感的典型案例——《我家的甘蔗田》:我们家有几块甘蔗田,每年到收获的季节都会长出好多好多又大又甜的甘蔗。周六的下午,妈妈让我给爸爸去田里送吃的,我来到我们家的甘蔗田,对甘蔗进行了仔细观察,我发现又细又长的甘蔗摸起来粗糙刺手。因为它的表面有一层细细白白的绒毛。头上还戴着一顶深绿色的帽子,穿着褐色的外衣,随着风儿摇晃,像在唱着欢乐的歌。我发现我们家的蔗地第一畦都是横着种,其余是竖着种,蔗地挖得很深。我很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告诉我:“第一畦的甘蔗相当于一堵防风墙,这一畦受日光照射的时间最多,所以蔗身又红又硬,在他们的保护下,竖着种的蔗又甜又霖。”听完爸爸的话,我不禁想到,这第一畦的甘蔗不就是爸爸妈妈嘛!后面的甘蔗就是我,他们用高大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保护我健康成长。我爱我家的甘蔗田,我更爱我的妈妈!文章语句活泼,视角独特,写物含情,真实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参与乡村生活与农家劳动,体验点滴细节

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农村的学生有着很多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并且有着很深的感觸。比如说在田间插秧收割、地里耕耘收获、水中捞鱼捕虾、村头打谷晒场等。每一种劳动的场面都会让学生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日常所开展的习作活动中,学生却总是重复地写着“妈妈冒着大雨背着我去医院”“同学义务帮我做值日”等这些陈旧老套的话题,对于蕴含丰富题材的乡土资源却视而不见。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以农活劳动为话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田间地头帮助爸爸妈妈干农活的经历;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喂猪、养鸡、放羊、拔甘蔗等劳动,使用日记的形式对参与劳动中收获的体会加以记录。另外,还有一些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资源优势,比如说戏曲、竹编、雕刻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体验与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够赋予小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实现学生写作能力与自信心的提升。

(三)探究乡土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作文课堂写作教学,需要在开放式的环境下进行。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乡土化的生活资源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作文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勇于展现自我,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提升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有一部电影的台词这样说“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作文写作,如果没有实际的探究观察工作,仅仅依靠自己的想象虚构,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注定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比如说我们班上的李××同学这样描写了农民丰收后捆绑甘蔗的情景:“满眼的都是黝黑,满心的欣喜,爱不释手……”这段描写看似有情却无情,若让农民叙述自己捆甘蔗的经过,肯定不会如此。历经农忙,收获对于他们来说,既快乐也艰辛。这也反映出很多学生并没有切身实地地参与到劳动中,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挖掘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并加以描绘,在激发写作兴趣的同时,也会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四)留意风俗人情,让学生记录

纯朴浓郁的民风民俗是作文的好素材。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日渐殷实,但各地的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引导,把春节爆米花、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引入作文课堂,落到笔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丰富了他们的作文素材库,又让他们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孩子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开展了名为“乡俗大荟萃”的系列写作活动,鼓励孩子们用搜集、调查、请教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习俗。孩子们用细腻的手法写出了《迎财神》《送彩礼》《端花烛》《放烟花》等习作,呈现出浓浓地方特色。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一旦经过孩子的眼睛便别有一番趣味了。

总之,成功运用乡土资源教材,学生写作素材更容易搜集,可以让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既可以拉近学生和生活、语文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使得学生发现乡土资源无奇不有,感受到语文中引入乡土文化的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元。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以及对语文的学习,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顾海兰.植根乡土资源成就精彩素材[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5(8):77-78.

[2]李耀柏.乡土作文教学的案例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3]张立.例谈乡土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8).

[4]钱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优势探讨[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1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