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2019-05-10李义同
李义同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初中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对策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善对策;教学方法;误区
新课改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应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等措施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然而,由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落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改善。下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
一、存在的误区
1.老师教学观念陈旧
首先,许多老师受师资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教育观念落后,无法对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应用。课堂上诸多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甚至有的老师还采用体罚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增强。其次,有些老师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结合与综合应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不仅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厌学状态,而且降低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后,有的老师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有的课堂材料都是从网上下载后又进行修改的。而且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也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不够牢固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乏正确严格的指导
首先,语文课堂上存在着“粗放式”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传统课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专业指导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满足预期目标。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正确严格的指导是改变粗放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其次,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安排的情况,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无形之中向学生灌输一些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的理念。这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也严重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改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老师是语文课堂上的引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进而实现自身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老师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改变过去把提高考试成绩当成教学目标的模式,从而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状态,为其提供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机会。再次,老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乐学、好学,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最后,老师还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通过合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首先,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并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平台,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来确保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再次,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因此老师应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科学设计问题、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大胆创新,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改革和科学设计问题,推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次,通过开辟课外学习模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启发教学活动。最后,定期的教学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进步与发展,也是展示学生个人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进步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误区,从而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对策,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天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章,2012(17).
[2]郭克军.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鸭绿江,2015(11):144-145.
编辑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