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初探

2019-05-10王学敏

新媒体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功能分析文化育人

王学敏

摘  要  文化育人是现代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媒体联盟为集聚传播力量,提高文化育人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的主要优势和功能发挥的问题和不足,对更好发挥联盟作用推动文化育人提出了策略性意见。

关键词  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4-0091-02

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内部各院系、职能部门,甚至部分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订阅号,新媒体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加强高校新媒体建设,打造有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加强学校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新媒体联盟。新媒体联盟的成立,聚合各平台信息传播资源,提升了校园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增强了传播时效性和吸引力。各高校可发挥好新媒体联盟的平台聚合作用,积极做好组织、策划、引导,在学校文化育人中发挥应有作用。

1  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优势

新媒体联盟作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集合体,凝聚了高校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内容,成为当代高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新媒体联盟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优势有:

1)可以加强校内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跟踪各新媒体组织的发布内容,掌握舆论动向和立场,实现新媒体的有效联动、聚合传播,畅通校园媒体资源整合与服务信息共享的机制和渠道,不断提升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播力。

2)可通过健全新媒体联盟章程、各项工作制度等,明确各新媒体运行指导思想、工作流程,主动策划选题,把握时间节点,加大过程管控,开展平台竞赛,把文化育人功能融入新媒体的内容更新和专业化建设。

3)可利用联盟的协作平台,促进内部业务交流,开展素质技能培训,提高新媒体制作的及时性、接近性和可读性,做到内容新、形式活、有特色,能促进文化育人功能的最终实现。

4)把握重要舆情关键环节,提高舆情监管、应对和处置能力,抢占舆论制高点,更好地扩大正能量话语权,科学引导舆论,构建合理高效的传播格局,促进学校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

2  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新媒体文化育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新媒体联盟作用发挥不好,主要表现为:

1)文化育人宗旨和工作定位模糊,联盟章程缺少文化育人的具体阐述和具体工作内容,缺乏文化育人的具体规划和措施。

2)管理粗放,缺乏专业化的人员指导,学生自由创作,专业化水平低,新媒体作品存在说教色彩重,服务意识淡薄,制作水平较低,贴近性差等问题,在学生中被关注度不高。

3)媒体之间缺少交流互动,信息发布和更新缺乏协调统一性,事件整合能力差,或者重要信息被遗漏,或者无关大局的信息被扩大传播;话题引导技术和网页设计水平简单粗糙,缺乏视觉冲击力和信息吸引力,校内和校外新媒体合作机制的实施不够具体细致。

4)宣教色彩多、媒介功能弱。过分突出平台的宣教功能,形式单一固化,说教意味多,缺少亲和力和感染力,媒介功能被弱化。

3  发挥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

1)搭建机构,健全制度,让文化育人成为新媒体联盟的重要职责。要建立党委负责人一手抓,宣传部门主管,由各院系党支部负责人参加、各专职教师参与指导的新媒体建设平台,把新媒体运营管理作为思想政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

内容。

(1)矩阵建设:以校宣传部门为中心,建立以校园网、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为主体,学校各院系参与的纵向指导、各院系宣传部门横向监督的新媒体矩阵。针对不同选题和不同读者群体,统一协调,统一策划,在合适时机精准推送、重点发力,充分发挥矩阵作战优势。

(2)制度落实:制度落实是实现联盟宗旨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媒体通气会制度,编前选题调度制度,质量监督和积分考核制度,新媒体专业例会制度等,确保新媒体联盟文化育人功能最终实现。

(3)强化监督考评:新媒体联盟公约或者守则、章程的运行情况,要纳入党建和宣传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与干部任职考核、教师职称评聘、学生学分认定及评优结合起来,确保层层监督,逐级检查考评,确保工作机制健康运行和制度的最终

落地。

2)加大对各平台的专业指导。目前,很多高校新媒体运营人员多非专业的人员,未经过相关的培训,内容选择、排版设计、图文视频素材应用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特色。部分学校的新媒体直接交由学生运营,很难掌控传播的主题和内容,更难以把握传播重点,以致有时因为主题、内容和编排不当引发舆情事件。另外,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号过分放大草根属性,为追求点阅率,内容出现恶俗化倾向[2]。

根据这些情况,要对新媒体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有足够的认知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维护学校新媒体健康运营。

同时,为改变学生主导、自由发展的状况,专职教师有必要直接参与新媒体联盟指导和运营,参与选题策划和产品制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督促选题落实,围绕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开展选题、报道和宣传,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传扬大学精神,涵养品行境界。

3)贴近校园文化实际,做“有益”和“有趣”的选题策划。高校新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吸引关注,聚集人气,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的视角去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高校新媒体联盟要通过通气会、协调会,有针对性引导校园文化信息传播,提高文化育人主动性,并在新媒体制作上给予专业化指导,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意义,解决学生所疑所想、所思所盼的问题。要在贴近性上下工夫,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兼顾新闻的价值性与趣味性。如:学生饮食起居,专业和学科教学安排,学生入校和就业帮扶,新教学设施的使用介绍,人身财产安全自我防护,学校未来建设规划等。这些选题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在报道和推送后,往往立刻成为师生关注焦点,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较大的文化感召力。

4)加强选题的议程设置,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价值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多样化,会对大学生价值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要积极设定热点议题,充分发挥新媒体联盟在信息选择、加工和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作用,通过新媒体议程设置,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议题讨论,主动化解矛盾,积极解决问题,牢牢把握文化育人主导权。

(1)做好价值引导。对办学理念、校训、学校精神、办学宗旨等核心文化理念,通过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等的,以讲故事、谈内涵、说意义等进行解读和阐释,积极推送弘扬传统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选题,增强文化价值观的说服力和可接受度。

(2)报道社团和校园文体活动。热情关注学生社团活动,聚焦校园文体活动,在扩大社团和文体活动影响力的同时,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培育校园文化底蕴,传承校园文化传统。

(3)培养校园记忆。校园特色建筑、特色植物动物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学习记忆和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把笔墨朝向学校的名人雕像、绿树红花、楼台绿水、青瓦红墙、鹊鸣鸳啼,与学校精神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赋予特殊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象征意味,培养博学、担当、创新、笃行等高尚文化品味。

(4)做好热点解读。应认真分析先进观念、主流话语、学校发展愿景、大学生学业成长等现实社会以及校园中的热点,坚持“导先于防、防寓于导”的原则,通过BBS、微博、微信、 QQ等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及时回应读者关切。可有意识地培养和推出意见领袖,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思政教师、优秀辅导员甚至学生在新媒体主动发表深刻、系统的见解,保证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全面、准确的回答,放大新媒体言论的建设性、消除新媒体信息的破坏性[3]。

參考文献

[1]沈毅,姜焰凌.依托新媒体资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J].学园,2013(8):64-65.

[2]王明生,王叶菲.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10-12.

[3]郑寿.基于新媒体议程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130-133.

猜你喜欢

功能分析文化育人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多媒体教室设备选型和布局
关于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功能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功能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