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5-10李素红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李素红

【摘 要】目的:探讨在对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时使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需进行输血的老年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使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以及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需进行输血的老年肿瘤患者52例作为参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比较两组出现发热、头疼、过敏以及血红蛋白尿的概率和总不良反应率,并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输血后的研究组的愈合时间比参照组明显缩短,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输血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常规输血;愈合时间;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2

输血是在医院中最常见的事情,是临床中常用的辅助治疗的方式,并且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常规的输血方法,会引起发热、头疼、过敏以及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1]。并且有相关研究表明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白细胞引起的,因此在输血时降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老年肿瘤患者对存在贫血、免疫力低下等因此也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老年肿瘤患者中使用去除白细胞成分输血,在降低不良反应上的应用。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需进行输血的老年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使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以及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需进行输血的老年肿瘤患者52例作为参照组,参照组患者年龄为60-75岁,平均年龄(66.03±5.31)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7例,肺癌患者13例,胃癌患者10例,宫颈癌患者8例,结直肠癌患者14例,肝癌患者7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67.21±4.62)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肺癌患者12例,胃癌患者11例,宫頸癌患者9例,结直肠癌患者11例,肝癌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类型和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输血标准,并符合老年肿瘤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2]。

1.2 研究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患者输血时静卧在病床,主要是输入悬浮红细胞,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停止输血,并且让患者休息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过敏要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如果情况严重要及时进行处理。

研究组使用去白细胞技术输血[3]:主要通过细胞筛的方法,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去掉,从而减少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后,将血液输送给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停止输血,并且让患者休息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过敏要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如果情况严重要及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产生发热、头疼、过敏以及血红蛋白尿的概率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伤口的愈合时间[4]。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不良反应用n%表示,检验,伤口愈合时间用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热、头痛和过敏不良反应都仅有1例(1.92%),且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5.77%明显低于参照组25%,并且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输血后伤口愈合时间 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10.18±3.65)d明显短于参照组(15.31±4.28)d,并且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输血是医疗上常用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且可以干预各种类型的疾病,通过输血可以使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水平等到迅速提高,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输血技术也得到发展,输血前进行血型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溶血现象。溶血现象或导致患者输血时出现不良反应,虽然随着输血技术的进步溶血造成的不良反应已经得到控制,但是非溶血性造成的不良反应仍无法得到控制,发热、过敏甚至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都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5]。常规的输血主要是指悬浮红细胞的输血,但是也会造成不良反应,而白细胞主要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引起因素。随着国家进入老龄化,老年肿瘤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死亡率也逐渐增多,老年肿瘤患者由于治疗时间长,自身免疫力低下,并且有贫血的症状,因此都需要进行输血,但是常规输血时引起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并且常规输血还会导致肿瘤患者肿瘤的转移等加重病情,因此需要对输血的方法进行改良。

本次研究,采用去白细胞部分输血,发热、头痛和过敏不良反应都仅有1例(1.92%),总不良反应5.77%明显低于常规输血25%(P<0.05),输血后研究组的伤口愈合时间(10.18±3.65)d明显短于参照组(15.31±4.28)d(P<0.05),去除白细胞部分输血主要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筛除后,减少了炎性的介质,输血时导致发热、过敏等的炎性因子减少,减少了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并且由于白细胞也是HIV、白血病等的宿主,减少白细胞也减少了感染的性疾病的发生[6]。该方法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去除白细胞后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更高,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也缩短了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大的意义,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影响输血的效果,可在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输血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徐晓军,王孟燕.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7,(06):86.

唐海平,谭建国.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研究[J]. 河北医学,2015,21(02):317-320.

裘韶芳,塔娜.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价值[J]. 中国农村卫生,2015,(15):76.

李铁华.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25-27.

李洪兵,陈周,冉柏林,王纯,文玲.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92-93.

郝英巧.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106-107.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辐照血小板和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口服营养支持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