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来(2009-2018年)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研究热点分析

2019-05-10葛志伟孙毅徐晓媛

科技传播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健康传播研究热点

葛志伟 孙毅 徐晓媛

摘 要 文章选取2009年至2018年发表在《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两本期刊上的173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发文数量、时空分布、高被引论文、研究热点等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对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研究发展情况进行描述。研究发现近10年研究热点围绕科学传播、公众认知、医疗科技、风险以及传播媒介等,并呈现多样变化。日益更新的传媒技术和医疗技术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正成为健康主题科学传播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健康传播;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研究热点;VOSviewer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3-0009-06

信息时代下,公众在健康科学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已不单是健康信息的受传者,还可以在健康科学传播中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公众对健康的渴望与追求是迫切且无限的,公众愿意去获取健康科技信息;二是健康传播能有效的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公众在做出健康行为改变时,愿意扮演健康信息的传播者。

近10年来,国际上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研究到达怎样的程度、有哪些热点关注的议题、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著作者来自哪里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绘制健康传播知识图谱,分析近10年来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of Science,PUS)和《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SC)是两本在科学传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SSCI期刊。据JCR显示,2017版中《公众理解科学》期刊影响因子为2.452,在传播学领域学科排名13/84,在科技史与科技哲学领域学科排名3/45,均位于JCRQ1区;2017版中《科学传播》期刊影响因子为2.032,在传播学领域排名19/84,位于JCRQ1区。《公众理解科学》是关注科学与公众内在关系的同行评议杂志,涉及创新与技术传播、科学普及、科学技术中的公众参与、科学与媒体等多个主题[ 1 ]。《科学传播》是以科技知识传播和专家与公众之间的科学传播为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化”“跨学科”的社会科学杂志,它涉及医疗保健政策、教育改革、国际发展以及环境风险等众多议题[2]。这两本杂志是公众理解科学研究最为权威的学术期刊,之所以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是为了避免仅选择一份期刊带来的收录范围狭窄困扰。

利用WebofScience数据库查询相关论文,设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年初至2018年底,分别以“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Science Communication”作为出版物名称,以“Health”或“Medic*”作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初步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刷选清洗后,共得到文献173篇,其中来源自PUS的有111篇,来源于SC的有62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10年来国际健康主题传播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趋势进行研究总结,分别从文献数量、地区分布、论文作者情况、资助状况、研究主题等应用情况加以分析。

2 文献研究发现

2.1 发文数量变化

SC上,最早出现的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的研究是在1996年,名为《临床试验中的数据造假》(Data falsification in clinical trials),这则研究以一次临床研究数据造假案件为例,分析了造成临床试验不当行为的促成因素,并给出了防治临床试验造假、使得患者从临床试验中受益的有效途径[ 3 ]。患者与临床研究试验的关系是这则研究的落脚点,符合早期健康传播的研究内容——以医患关系为起点。1997年一篇名为《各式各样的有关卫生、健康和瘟疫的公众理解科学:印度瘟疫大流行后的一项调查》(Kaleidoscop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on hygiene, health and plague: A survey in the aftermath of a plague epidemic in India)是PUS上第一篇有关健康传播的研究,这项研究调查了1 127名受访者,发现受访者对健康、卫生和瘟疫的知晓程度很高,对现代医学体系高度信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公众贴上“迷信” “不科学”“不卫生”的标签[ 4 ]。

如图1所示,近10年来,PUS和SC上有关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的研究论文数基本稳定在6~15篇。在公共卫生事件或者议题出现时研究论文数量出现了上升,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一篇名为《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的报告,吸引了很多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关注,2010—2012年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两份期刊上出现频繁。

2.2 國家/地区统计

根据通讯作者机构所在国家或地区,对入选文献进行分类。PUS的111篇文章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等3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美国共发表30篇,英国(含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共发表19篇(含一篇与西班牙共同通讯作者),加拿大共发表13篇,这三国共占总数的55.9%,欧洲其他国家共发表32篇,大洋洲国家发表8篇,亚洲国家6篇,非洲国家2篇和拉丁美洲1篇。SC的62篇文章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21个国家或地区,当中有32篇来自美国,5篇来自英国(含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4篇来自加拿大,这三国共计占发表文章总数的66.1%。有12篇来自欧洲其他国家,6篇来自亚洲国家或地区,2篇来自拉丁美洲国家及1篇来自非洲国际。

从文章所属的国家和地区来看,英国和北美地区(主要是美国)发表的文章占据了两本杂志的绝大比例,约占六成,欧洲其他国家也占据不小的比重,亚非拉在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研究中则鲜有研究文章出现,可见在这一研究领域,欧美国家研究水平更高、占据了极大的话语权,亚非拉众国/地区的话语权极弱。

2.3 文献类型统计

文献类型的分类上PUS和SC大体相同,研究型文章占比高,分别占到PUS的95.5%(106/111)和SC的91.9%(57/62)。近10年来,发表在PUS上的文献除了研究型文章外,还有综述类文献3篇(2.7%)和书评2篇(1.8%);就SC而言,还有社论材料3篇(4.8%)和综述类文献、书评各一篇(1.6%)。文献类型统计来看目前国际上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研究,以研究型学术论文为主,综述和书评稀缺,说明该学科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当中。

2.4 资助情况统计

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往往会产出水平相对较高的文献,对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和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研究机构对相关领域的关注程度。PUS和SC都有不错的受基金资助的文献比例,其中PUS共有34篇(30.6%)文献受到基金资助,SC共有20篇(32.3%)文献受到资助。资助基金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大学及科研院所,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来源的资助很少出现。可以认为在健康主题科学传播领域,政府和学术机构相较于企业等其他组织更为关切。

2.5 被引用统计

按照通讯作者统计,2009—2018年在PUS和SC发表文献量前10名的国家或地区,见表1和表2。在《公众理解科学》上发表量前10的国家中,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总被引次数超过了100次,其中美国最高,达到了322次;瑞士的篇均被引次数最高,达16.5次,其次是瑞典、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而《科学传播》上,无论是论文发表数量还是总被引次数,美国都明显强于其他国家。瑞士也是SC上发文数量前10中篇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国家,达39次,其次是巴西、德国、韩国和新加坡,拉美和亚洲国家在SC上有不错的学术表现。

为了更直观的显示这些国家在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研究的研究实力,我们合并PUS和SC的发文情况,以发文数量≥2的国家地区作为刻画对象,并选取平均发文数量和篇均被引量作为横纵坐标原点绘制象限分析图(图2)。

可以看出,美国、德国位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国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强国,不论学术产出量还是论文影响力都具有相当的优势。瑞士、芬兰、瑞典位于第二象限,尽管在文献数量上产出相对较少,但是在研究领域有着很高的影响力。法国、韩国、丹麦等国家(或地区)处在第三象限,研究实力相对较弱。英国、加拿大、荷兰尽管处在第四象限,但影响力接近平均水平,同时有着较高的文献产出和文献被引量,因此在健康主题科学传播领域有着不可小觑的研究实力。

按照通讯作者统计,2009—2018年在PUS和SC发表文献量前10名的机构,见表3和表4。其中,《公众理解科学》上文献发表量前十的机构中,分别有3家学术机构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这6家科研机构共计发表了17篇文献,共被引用238次,占总被引数的25.6%。《科学传播》上文献发表量前10的机构中则有5家来自美国,它们合计发表了13篇文献,共被引用244次,占总被引数的40.9%。因此,北美研究机构,尤其是美国研究机构在健康主题科学传播方面的研究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

2.6 高被引论文与高产出作者分析

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以通过被引用次數来衡量,高被引文章可以反映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与热点。对近10年来《科技传播》《公众理解科学》两本杂志被引用次数前十的论文进行统计,情况如表5所示。

2011年挪威学者Delgado, A等发表在PUS上的“Public engagement coming of ag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STS encounters with nanotechnology”是两本杂志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截至2018年底共被引用94次。作者以纳米技术作为案例试图描绘了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研究(STS)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作者运用4W1H分析方法发现提高对差存在的警惕性,可以帮助STS工作者进行换位思考,并在公众参与科技研究的时代做好有关工作[5]。SC上被引次数最高的是201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学院教授Dixon, GN发表的“Heightening Uncertainty Around Certain Science: Media Coverage, False Balance, and the AutismVaccine Controversy”,共被引用53次,这篇论文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向受访者提供综合平衡各类对自闭症与疫苗关系态度的新闻报道,研究发现受访者在阅读这些新闻报道之后表现出对疫苗与自闭症的关系的不确定态度,并产生专家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分歧的认知。从该项研究发现,新闻报道会对公众对医疗技术不确定性产生影响,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关注[ 6 ]。被引用次数前十的文章中有5篇是涉及技术的研究,被引最多的文章也是关于技术议题,这反映出关于技术的议题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包括技术风险、技术报道以及公众对新技术的不确定性等,也说明健康主题科学传播的研究是以科学技术为中心,公众认知为导向的一项研究。

2009年至2018年PUS和SC上发表的173篇论文共有407名作者,其中发表3篇的有7名,发表2篇的有30名,仅发表1篇的有370名。发表至少3篇的著作者见表6。

其中,ClarkeCE、McComasKA和RichardLN均來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学院,他们3人共发表了7篇论文,其中McComasKA和RichardLN合著2篇。ClarkeCE在新闻报道对疾病的影响和作用研究上颇有建树,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新闻报道与疾病风险不确定性关系;McComasKA和RichardLN研究集中在健康政策与理论框架,此外Richard还关注风险沟通的相关研究。具有传播学研究背景的学者还有TannerAH和ConditCM,其中TannerAH来自南加州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他的研究兴趣是从新闻报道、记者的角度来研究健康新闻和公共卫生事件;乔治亚大学传播研究系的ConditCM的研究视角则是从科学家、公众的角度来看医疗技术的影响。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仅有一组学者来自非传播学背景,他们是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生命和社会科学学院的CritchleyC和塔斯马尼亚大学法学院的 NicolD,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基因库和基因技术上,探讨基因技术给公众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3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全文的高度凝练,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可以通过共现来反映[ 7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整理并通过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清楚明了地寻得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热点趋势。VOSviewer是一款由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的NeesJanvanEck和LudoWaltman联合开发的文献分析软件[8]。这款软件可以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实现各类“共现”分析,尤其适用于关键词分布、聚类分析。

我们对WoS上近10年研究的关键词进行采集,保存为可供VOSviewer识别的文本文档格式,以著目资料形式导入到软件当中,按完整计数法对所有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输出共现不少于5次的关键词73个,制成可视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

在图谱中,关键词的重要性决定了标签元素大小和标签字号大小,越是重要的关键词,它所显示的元素和字号就越大,在研究中越为重要。相同颜色的表示有相同的主题,属于同一个聚类(Cluster)。元素间距反映了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元素间距越小,则关系越为密切,反之,则越疏远。

图3中元素的聚合都略显分散,表明这一研究领域跨度较大,交叉性较强,73个关键词按照主题的不同可以分为5个聚类,进一步对聚类内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将它们归集为四大主题,标记为A、B、C、D。这4大主题分别是媒介对健康传播的影响研究(主题A)、公众对医疗知识的理解和态度(主题B)、公众对医疗技术的态度(主题C)、公众健康素养及对风险的感知(主题D)。

在VOSviewer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成的叠加密度图对研究热点和创新点进行推测。研究热点具有高引用频次的特征,而创新点则出现时间更为接近的特征。在叠加密度图中,我们通过颜色的冷暖来反映是否为研究热点或者创新点,颜色越暖表示引用频次更高或出现时间更近,颜色越冷则与之相反。在图4(OANC)和图5(OAPY)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状况。

主题A主要研究探讨了媒介与健康传播之间的关系,因而像传播、新闻、媒介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共有20个关键词落在这一聚类。传播作为关键词的频次达到了30次,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围绕这一元素分布,主要的关键词有健康(24次)、新闻(24次)、媒介(23次)、大众传媒(14次)等。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对健康及科学发现的报道是这一研究主题的热点和新兴话题。该研究主题在四大研究主题中研究相对中庸,较为贴合杂志的主旨,创新程度一般。

主题B公众对医疗知识的理解和态度研究中,共有18个关键词属于这一聚类,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公众理解科学(27次),其他主要的关键词有科学传播(25次)、知识(16次)、态度(14次)、公众参与(14次)、医药(8次)等。公众各阶层、专家与外行看待医疗健康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让这一问题的研究尤为丰富,并不断出现新的研究发现,诸如科学家如何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来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如何向公众说明最新的医疗研究进展以及公众参与对医学研究的影响等。主题B是四大研究主题中最为活跃、最贴合两本杂志主旨的,图5清楚地展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一主题的不断涌现。

主题C公众对医疗技术的态度中,尽管这一聚类容纳了17个关键词,但却呈现出个别关键词支配聚类的现象。此外,主题C与主题A、D也有交叉融合现象,媒介对医疗技术的报道的追新以及人们对医疗技术的陌生或许能够作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题C中,科学技术和方法学有关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很高,出现最多的分别是是科学(45次)和框架(13次)。科技有关关键词主要有生物科技(14次)、纳米科技(11次)以及新兴技术(8次),这符合医疗科技具有高技术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公众对高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察觉正是来自它们需要专业知识的解读。内容分析法(8次)和模型(6次)则是有关方法学的主要关键词,因此可以认为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多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技术和方法始终贯穿该研究主题,其更迭转换延长了主题的时间跨度。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健康传播研究热点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